△建筑全貌 ?UK Studio 1.历史:从一条河说起 △北京护城河的位置与项目位置? 葛国栋 自古以来,护城河都是一座城的重要屏障,也是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都市中护城河虽然逐渐失去了它原本的防御功能,但是城市的角落和记忆里依然流淌着它们的身影。北京的护城河也承载了这座城市的记忆与发展,更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历史与人文记忆。 △地下河在场地里的位置? 葛国栋
△建筑全貌 ?UK Studio
1.历史:从一条河说起
△北京护城河的位置与项目位置? 葛国栋
自古以来,护城河都是一座城的重要屏障,也是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都市中护城河虽然逐渐失去了它原本的防御功能,但是城市的角落和记忆里依然流淌着它们的身影。北京的护城河也承载了这座城市的记忆与发展,更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历史与人文记忆。
△地下河在场地里的位置? 葛国栋
老北京西护城河于20世纪70年代改道至项目红线内,成为地下盖板河,至今仍然发挥着泄洪排涝的积极作用。西护城河既是项目的约束条件,也是值得珍惜的历史遗迹。对西护城河的保护、利用和展示是本项目贯穿始终的重要课题之一。
河流与水以其柔性的身姿,对城市的每一次变迁、建筑的每一次改造,甚至生活在这里的人,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此次改造的一大愿景就是能够唤醒人们记忆里的关于这条河的回忆与情感。
△改造前内院现状? 葛国栋
△改造前主入口透视? 葛国栋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总部办公楼位于阜成门北大街5号,建成于20世纪70年代。经历了唐山大地震后,持续使用40余年。后续出现的一些安全隐患也让这座承载着记忆的老楼亟待更新。场地中有两栋东西朝向的主体建筑作为办公楼,南侧则与居民楼紧邻,间距较小,因此带来一些与居民生活中存在矛盾的困扰。且两栋建筑还在90年代经过一次外立面装修,因此呈现折衷主义风格,现在看来,同企业形象和城市整体风貌都不太协调。
2.立面语言延续的历史性
△改造前后外立面?葛国栋
△外立面花砖? 廖晨
改造后建筑外观焕然一新,原来的折衷主义外立面我们将其更换为了红色陶土砖外立面。以此来致敬当年由红砖砌筑而成的老建筑。外立面除了严格保持建筑原有形态外,标准层的立面窗洞,都逐一按照老建筑的窗洞尺寸复原,同时也提升了建筑的自遮阳效果。
△幕墙节点示意图?葛国栋
陶土红砖幕墙既是对老建筑的致敬,也是对于新技术的一次新的探索与研究。经过多次1:1样板推敲,最终采用干挂陶土砖开放式幕墙体系,以避免勾缝砂浆返碱污染墙面。陶土砖由人工烧制,每一块砖的颜色和肌理都因人工介入变得与众不同。5种颜色,随机交替干挂,以表达岁月侵蚀的真实与厚重。65种模数,实现了多种砌筑图案的构建。从生产、运输、排版、干挂,陶砖幕墙经过了数十道人工工序,这是对传统技艺的尊重,也是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
△玻璃盒子楼梯间与室内的关系? UK Studio(1)? MAT(2)? 廖晨(3)
进入办公园区的主入口,建筑的转角处以一个既“开放”又“封闭”的楼梯间,实现了从建筑的外立面到建筑内部的过渡。这个以牺牲面积为代价而打造的透明盒子,不仅是创新的防火楼梯间设计,同时也成为一个独特的景观,将立面的语言延伸到室内。
△建筑与场地的关系? 廖晨
建筑由外到内的的“再生”是激发场地活力的关键。保留记忆,也并不是单纯的重建老建筑。建筑存在于连续的时间流动中,运用现代的材料和建筑手法可以将这个时代的印记铭刻于建筑中。此次改造中,建筑外立面实现了从材料、形式到历史文脉关系的重新审视,延续历史语言的下的新的继承,从形式到功能再到技术的三重表达。
3.以人为本的空间规划
△办公区与休闲空间? MAT
办公空间的最终使用者一定是众多的员工,改造更新后也增加了不少新的功能,让员工拥有一个舒适温馨的办公环境,就是我们此次改造的目标。在设计之中,每个空间都尽量把最好的体验感留给员工。
△地下报告厅走廊及会议室? MAT
建筑原有的地下人防工程进行保留加固,在地下结构之上搭建钢结构框架,拆除原有的地上砖混结构体系,将小开间的空间体系转换为适应现代办公的开敞办公体系。项目改造赋予建筑丰富的新功能:健身房、多功能厅、咖啡厅、展厅、图书馆、学术报告厅等,为员工健康工作提供物理空间和柔性支持。办公区里,私密电话间,小型讨论室、中型会议厅、休闲水吧、岛式卡座,带来不同场景的工作体验。
4. 极尽利用的庭院景观
△庭院?廖晨
△改造前后建筑内庭院? 葛国栋(上) ?廖晨(下)
庭院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大特征,到了近现代,人们被各种高楼等现代建筑所包围,庭院也就成为了一大奢望。所以我们再此次改造中,将景观庭院重新引入场地。改造前的场地的一大困扰点就是办公楼与毗邻的居民楼之间距离较窄,因此本次改造减少了机动车停车数量,将有限的空间进行景观营造,既创造了舒适宜人的户外交流空间,也以柔性的方式阻隔了对面的居民楼。
△内庭院以及图书馆借景关系?廖晨
穿越建筑的主门厅就可以看到一个静谧的内部庭院,既是门厅的视线延伸,也是北侧图书馆的借景。庭院虽小,却能清晰感知四季更替,既保持了空间的联系,又将景观通过玻璃幕墙延展到室内,室内外互相借景、浑然一体。
△景观分析图? 葛国栋
△屋顶空中庭院? 廖晨? 李玉敏
改造中极尽利用每一处可以作为景观的场所。建筑的楼顶层局部打开屋顶,形成空中庭院。高低错落的花箱配合观赏花卉将屋顶营造成为员工的休息平台,为每个人都提供了身心放松的场所的休闲场所,同时也阻隔了西二环路带来的嘈杂城市氛围,成为一处静谧的场所。
5.城市中的美术馆营造
△空间与艺术品?廖晨?MAT
城市更新浪潮下的建筑改造,不仅仅是建筑的改造、空间功能的更新,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体现当代的人文气息。建筑不仅是实现功能的场所,也是展现艺术的载体。为此,我们也把此次改造的题目定为了“UCD美术馆”。建筑内部的多个空间在设计时就做了留白处理,后期根据空间需求置入艺术作品,使艺术品与空间契合。在建筑空间中穿行,就仿佛置身于一座美术馆。
6. 水的延续与共存
△水与城市更新、与场地的关系?廖晨
水是场地中最具有灵性的元素,它温润地贯穿历史、时间,给记忆留下深刻印象。地下餐厅紧贴“护城河”,随着河道形状形成了空间外轮廓。我们在护城河的西侧,地下餐厅上方设置了水景,将水的元素重新引入,以此提示场地中地下护城河的存在。
△水与餐厅顶面的关系?李玉敏
餐厅天窗位于水面之下,阳光照射下的餐厅,水波粼粼,光影之美透过天窗投射到空间内部,让地下就餐空间明亮且有诗意。
主门厅横跨在“护城河”上方,无柱的门厅对地下护城河没有任何侵扰,地下河安静的流淌,发挥本来的作用。主门厅地面在护城河位置做了水波变化的铺地,地面以四段铭文记述了护城河从元代形成至今的历史变迁。将水从具象到抽象,从地下到地上进行了延续,让水的灵性能够与建筑的不同历史时期共存。
△改造后总平面图?葛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