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行业“三代人”匠心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
一半苹果
2022年05月31日 13:25:23
只看楼主

绿色智造让建房子更高效、更环保,但再新的理念、再高的科技,都需要最质朴的手、最踏实的脚和看似最笨的坚持。城市建设离不开广大产业工人的辛勤付出,中建四局投资发展公司“中建·智造”基地在一代又一代人中传承初心使命,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蓬勃发展。 70后“夫妻档”郑家芬:巾帼巧匠不让须眉 2007年,1972年生于四川的郑家芬跨越2000公里的距离,只身来到广东加入钢筋加工行业。长达12年的钢筋加工经历,她不仅练就了手上绝妙的“芭蕾”,也将“柔情”注入诸多精品项目的“钢骨”之中。

绿色智造让建房子更高效、更环保,但再新的理念、再高的科技,都需要最质朴的手、最踏实的脚和看似最笨的坚持。城市建设离不开广大产业工人的辛勤付出,中建四局投资发展公司“中建·智造”基地在一代又一代人中传承初心使命,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蓬勃发展。

70后“夫妻档”郑家芬:巾帼巧匠不让须眉

2007年,1972年生于四川的郑家芬跨越2000公里的距离,只身来到广东加入钢筋加工行业。长达12年的钢筋加工经历,她不仅练就了手上绝妙的“芭蕾”,也将“柔情”注入诸多精品项目的“钢骨”之中。

女子本柔弱,却也能坚强。从零基础开始干钢筋加工,她不懂得如何绑钢筋,文化水平受限也看不懂图纸。更困难的是,动辄数十斤的钢筋,155cm的身高和体重不过百的她最初连钢筋都搬不动,还要不断提升体能、改变天生弱势去加快绑扎钢筋的速度。她的双手瘦小、干瘪,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伤口,每一个伤口都是一次钢筋穿破手指留下的疤痕。

郑家芬

幸福不止于建设“大家”,更在于经营“小家”。2014年,郑家芬的丈夫张建平也加入了钢筋加工行业,目前两个人就在一个车间的相邻工位工作,最常聊的话题就是如何绑扎好钢筋。从“夫妻”变成“战友”,从东莞到广州,作为厂里最资深的产业工人,两人将多年的工作经验手把手传授给年轻一代,至今已为东莞、花都基地带教上百名新员工。

80后“能手”刁维波:创新才能跨越过去

2019年,随着建筑行业向着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刁维波毅然选择转行加入装配式建筑行业。虽然起步比其他人都晚,但钻研较真的拼劲从不退后。他严格把控叠合板与楼梯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协调车间人员工作,确保生产任务圆满完成。

刁维波

业务技能炉火纯青,刁维波并不满足。在持续的实践中,他发现预制叠合板在生产中产量较大,但原有单件平层的叠放方式所需的人工成本高、设备使用率低,而且对场地面积的要求很高,到底要怎么改善这些问题呢?他潜心钻研,发明了新型的叠合板转运存放运输一体架,能够实现一次性转运、双层存放,解决以往单位面积仅可以存放一件叠合板的问题,节省75%存放空间,有效提高吊装、构件转运效率。他所在的车间助力构件厂全年产量突破8万立方,稳居大湾区同类工厂第一名!

2018年,刁维波加入到厂内领导组建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滴水成河,他陆续开发出6项专利,犹如一个个“助推器”,让装配式建筑施工更加高质、高效。

95年“后浪”陈国烽:扎根基层奉献青春

1995年出生的陈国烽是一名大学生,与其他选择传统施工管理岗同学不同,他在装配式行业蓬勃发展时毅然来到最基层的一线工厂,从一名流水线生产工人做起。

放线、装模、涂抹脱模油、绑扎钢筋……这一系列流程都是最基本的操作。看似简单的放线,决定了每一根钢筋是否能对准地面的标线;每一条弹划线的定位误差,必须精确控制在2毫米之内,才能确保混凝土下放的用料量。

陈国烽

刚开始,他完成一次测量放线得用个把小时,无数次使用直角尺和记号笔在地面留下印记,下班后在白纸上苦练画方形。如今,他只需要灵活转动手指比出直角,就能把弹划线放出标准的方形。大赛上完成一个模台的放线,陈国烽的团队只需几分钟就能搞定。

很多同学都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做最苦的计件“厂仔”,但他坚持自我,决心用两年时间去追上从业十多年的老师傅。

2021年广东省装配式建筑行业混凝土构件制作职业技能竞赛上,他率队成功斩获团体及个人“双料”冠军,荣获“广东省技术能手”、晋升为车间主任。


免费打赏
时间就是金钱5
2022年05月31日 14:03:34
2楼


感谢,学习一下。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