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支架现浇梁模板缺陷 1 、现象 支架变形,梁底不平,梁底下挠,梁侧模走动,拼缝漏浆,接缝错位,梁的线形不顺直,混凝土表面粗糙,封头板不垂直,箱梁内倒角陷入混凝土内。箱梁腹板与翼缘板接缝不整齐。 2、原因分析 ( 1 )支架设置在不稳定的地基上。 ( 2 )除由于支架的不均匀沉降外,梁底模铺设不平整、不密实、底模与方木铺设不密贴,梁底模板抛高值控制不当。
1.1支架现浇梁模板缺陷
支架变形,梁底不平,梁底下挠,梁侧模走动,拼缝漏浆,接缝错位,梁的线形不顺直,混凝土表面粗糙,封头板不垂直,箱梁内倒角陷入混凝土内。箱梁腹板与翼缘板接缝不整齐。
( 2 )除由于支架的不均匀沉降外,梁底模铺设不平整、不密实、底模与方木铺设不密贴,梁底模板抛高值控制不当。
( 3 )梁侧模的纵横围檩刚度不够,未按侧模的受力状况布置合理的对拉螺栓。
( 4 )模板配置不当,模板接缝不严密,缝隙嵌缝处理不当。
( 1 )支架应设置在经过处理的具有足够强度的地基上,地基表面应平整,支架材料应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支架立杆下宜加垫槽钢或钢板,以增加立柱与地基的接触面。支架的布置应根据荷载状况进行设计,以保证混凝土浇注后支架不下沉。
( 2 )支架搭设应按荷载情况,根据支架搭设的技术规程进行合理布置。
( 3 )在支架上铺设梁底模要与支架上的梁或者方木密贴,底模要与方木垫实,在底模铺设时要考虑抛高值,抛高值宜通过等荷载试验取得。
( 4 )梁侧模的纵横围檩要根据混凝土的侧压力进行合理的布置,并根据结构状况布置对拉螺栓。
1.2 悬臂现浇梁模板缺陷
施工挂蓝底模与模板的配置不当造成施工操作困难,箱梁逐节变化的底板接缝不顺,底模架变形,侧模接缝不平整,梁底高低不平,梁体宗轴向线形不顺。
( 1 )悬臂浇筑一般采用挂蓝法施工,挂蓝底模架的平面尺寸未能满足模板施工的要求。
( 2 )底模架的设置未按箱梁断面渐变的特点采取措施,使梁底接缝不平,漏浆,梁底线形不顺。
( 3 )侧模的接缝不密贴,造成漏浆,墙面错缝不平。
( 4 )挂蓝模板定位时,抛高值考虑不够或挂蓝前后吊带紧固受力不均。
( 1 )底模架的平面尺寸,应满足模板安装时支撑和拆除以及浇筑混凝土时所需操作宽度。
( 2 )底模架应考虑箱梁断面渐变和施工预拱度,在底模架的纵梁和横梁连接处设置活动钢铰,以便调节底模架,使梁底接缝平顺。
( 3 )底模架下的平行纵梁以及平行横梁之间为防止底模架的几何尺寸变形,应用钢筋或型钢采取剪刀形布置牢固连接纵横梁,以防止底模架变形。
( 4 )挂蓝就位后,在校正底模架时,必须预留混凝土浇筑时的抛高量(应经对挂蓝的等荷载实验取得),模板安装时应严格按测定位置核对标高,校正中线,模板和前一节段的混凝土面平整密贴。
( 5 )挂蓝就位后应将支点垫稳,收紧后吊带、固定后锚,再次测量梁端标高,在吊带收放时应均匀同步,吊带收紧后,应检查其受力是否均衡,否则就重新调整,
1.3 防撞护栏与栏杆模板缺陷
混凝土表面粗糙,有气孔,线形不顺直,顶面高低不平,相邻孔伸缩处栏杆顶面有高差,防撞护栏与栏杆的伸缩缝不在同一垂直线上。栏杆柱不垂直。
( 1 )模板表面不光洁,模板表面混凝土残渣未清除干净,使用时未涂脱模剂。
( 2 )模板支撑不牢,未按基准线进行校正,预埋钢筋有偏差。
( 4 )伸缩缝模板支撑不牢,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走动。造成护栏及栏杆与伸缩缝偏斜,位置不准确。
( 1 )防撞护栏及栏杆的模板宜采用光洁度较高的防水胶合板或定型钢模板,支撑牢固。
( 2 )防撞护栏及栏杆的位置应精确放样,预埋钢筋如有偏差,应按质量标准进行校正。在防撞护栏及栏杆施工前应对全桥的桥面标高进行统测,如发现有偏差,应做统一调整。模板安装时应按基准线和标高认真进行校正。保持线形顺直,顶面平顺,标高正确。
( 3 )防撞护栏及栏杆的伸缩缝必须与桥面伸缩缝在同一直线上,伸缩缝端模应保持与桥面伸缩缝在同一直线上,并支撑牢固。栏杆柱的立模,不论桥的纵坡有多大,栏杆柱应始终保持成铅垂线。
( 4 )拆下来的防撞护栏及栏杆的模板,应进行养护和维修,确保使用时模板光洁完好。
1.4梁外模板缺陷
梁身沿纵向不平直,梁底不平整有露筋,梁两侧模板拆除以后发现侧面有水平裂缝,掉角,表面气泡粗糙。
( 3 )模板自身质量较差,混凝土浇筑后变形较大。
( 1 )梁的侧模板与底模板之间宜采用帮包底形式。
( 2 )侧模刚度要进行验算,尽量采用刚度较大的截面形式。
( 4 )模板使用完毕,应进行养护和维修,确保使用时模板光洁完好。
( 5 )在支架上现浇的梁,支架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应有足够的支撑面积,以保证不下沉。并应有排水设施。
( 6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底模应设置在台座上,同时考虑到张拉时的两端的集中反力,两端的地基必须做加固处理,满足需要。
1.5 梁内模上浮
( 1 )在浇筑腹板混凝土时,梁内模开始上浮,是梁顶板混凝土变薄。
( 2 )在浇筑顶板混凝土时,梁内模开始上浮,造成梁顶面抬高并有龟裂性裂缝。
( 1 )橡胶气囊史内模,应设置固定钢筋并于梁主筋焊接。
1.6 施工胀模通病防治措施
模板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重要工具 , 特别是现浇结构的模板技术 , 由于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造价和企业经济效益 , 因此它是推进我国建筑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内容。混凝土胀模现象 , 会造成构件尺寸变化 , 外型不规整 , 一般需剔凿表面整型 , 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而且也影响混凝土表面下道工序的正常进行 , 现根据我北方地区施工技术及施工环境总结若干胀模通病进行原因分析 , 通过原因分析提出几点防治办法 , 以供施工参考。
1.6.1 胀模的部位及原因分析
1 、模板下口混凝土侧压力最大 , 一次浇筑过高过快时 , 容易发生胀模现象。
2 、阳角部位 U 形卡不到位或大模悬挑端过长时 , 易发生胀模。
3 、采用木板支模的门窗洞口、预留洞口 , 其支撑及定位比较困难 , 是胀模现象的多发区。
4 、由于表面留有残浆 , 二次接槎部位不能保证模板与墙 , 柱面拼接严密 , 故也易发生胀模。
7 、采用定型钢模时 , 未使用阴角模 , 大角常连接不紧密 , 有空隙 , 时有胀模现象发生。
8 、无外脚手架时 , 周边梁外模安装困难 , 质量无法保证 , 外模支撑不顺直 , 支撑不牢造成胀模。
9 、梁跨中未按规定起拱时 , 易发生梁下沉现象。
10 、梁柱节点及楼板与剪力墙、柱交接处模板拦搓拼接不严也容易造成胀膜。
1.6.2 模板安装质量控制措施
1.2.2.1 模板施工方案
1 、荷载组合计算时除侧压力外 , 应考虑到混凝土的浇筑方法 , 堆料方式等可能发生的其它荷载。
2 、模板的组合型式要合理 , 支撑计算准确 , 对拉螺栓和拉结片的布置要可靠有效。对不当设置对拉螺栓或拉结片的部位 , 应采取支撑进行补强 , 模板下口应有 5 18- 5 25 的钢筋支脚固定位置。
3 、设计好门窗洞口模板 , 预留洞口模板的支撑形式和安装定位方法。
4 、对楼板的支撑应在结构计算基础上 , 分别计算梁板支撑架 , 并依实际情况支撑大头柱 , 必要时画出详细的模板图辅助施工。
5 、按照建筑结构实际情况进行模板预排 , 将非标准模板放置在跨中便于处理的部位。
7 、最后还应处理好以下问题 : 角模形式、大小及与墙、板模板的连接方式 ; 模板之间的拼接方法、模板与角模的拼接方法、梁柱节点、与墙、柱交接处内外模板支撑方法。
1.6.3模板的安装
模板安装应严格按照模板施工方案进行 , 所使用模板应保证形状、尺寸、相对位置正确 , 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在安装过程中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消除拼缝不严 , 板面不垂直 , 模板下口与构件间有空隙 , 对拉螺栓未拧到位 , 拉结片松动 , 模板拼接漏上 U 形卡及模板支撑未按计算支设 , 支撑悬空等引起模板胀模的质量隐患。
1.6.4模板安装验收
除检查构件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外 , 还应检查模板施工方案的执行情况 , 对梁、楼板应验收支撑情况 , 起拱情况 , 边模支撑及节点模板安装情况 ; 对墙柱模板应验收拼接情况 , 阴阳角连接情况以及模板下口支撑情况 , 最后应验收其整体安装是否合理。
1.7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的问题
施工中应认真执行混凝土浇筑方案 , 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及二次浇筑时间 , 确保实际施工与计算相一致 , 确保混凝土侧压力不超出计算值 , 同时应控制好浇筑速度和混凝土初凝时间 , 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还应加入外加剂影响系数 , 以有利控制胀模现象的发生。浇筑时应经常检查模板及支撑稳定情况 , 及时处理漏浆 , 跑模事件。混凝土浇筑完毕 , 拆模后 , 应对模板进行维修和保养 , 对模板面、肋的损伤应及时维修、加固。模板使用前涂刷隔离剂 , 以延长模板寿命。
综上所述 , 模板施工前认真编制模板施工作业指导书 , 绘制模板施工图及模板支撑计算书 ; 模板安装保证质量 ; 浇筑时控制好模板稳定性 ; 模板使用后及时维修保养。是确保混凝土施工不发生胀模现象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