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过去很久了,但内心的累累伤痕久久不能平静,看了网友对原题的回忆和理解,又反复看书,查资料,觉得本题应这样理解根据《给水工程》第四版第21页,水塔高度计算可按照公式:Ht=Hc+hn-(Zt-Zc)计算式中 Hc控制点C要求的最小服务水头,m hn按最高时用水量计算的从水塔到控制点的管网水头损失,m Zt设置水塔处的地面标高,m Zc控制点的地面标高,m求对置水塔管网系统中的水塔高度时,式中的hn是指水塔到分界线处的水头损失,Hc和Zc分别指水压最低点的服务水头和地形标高。本题中水压最低点在供水分界线上,即3节点。
考试过去很久了,但内心的累累伤痕久久不能平静,看了网友对原题的回忆和理解,又反复看书,查资料,觉得本题应这样理解
根据《给水工程》第四版第21页,水塔高度计算可按照公式:
Ht=Hc+hn-(Zt-Zc)计算
式中 Hc控制点C要求的最小服务水头,m
hn按最高时用水量计算的从水塔到控制点的管网水头损失,m
Zt设置水塔处的地面标高,m
Zc控制点的地面标高,m
求对置水塔管网系统中的水塔高度时,式中的hn是指水塔到分界线处的水头损失,Hc和Zc分别指水压最低点的服务水头和地形标高。本题中水压最低点在供水分界线上,即3节点。
故池底标高Ht=20+8.06*10-6*1800*20*20+6.2=32.003m
这个答案最接近选题,
但我仍有点不明白,题中水塔节点仍有9L/S的用水量,计算时管段流量岂不应该按照11L/S来计算,这样结果就是
故池底标高Ht=20+8.06*10-6*1800*112+6.2=27.96 m,当然也可以选择A为答案,是不是差距有点大了。
希望大家踊跃讨论。
2楼
NO3。某城市采用枝状管网供水,节点流量、地面标高如图所示。各管段长度、管径、比阻见附表。节点4处设一高地水池。最高日总用水量120l/s。其中20l/s由高地水池供给。要求管网最小服务水头20m,则高地水池底标高为以下:
(A)32.04m (B)32.74m (C)36.78m (D)38.72m
附表:
管段 管径mm 长度m 比阻 QL/s
1-2 400 1700 0.207*10^-6
2-3 300 1600 0.945*10^-6
3-4 200 1800 8.06*10^-6
2-5 250 1500 2.48*10^-6
5-6 200 1800 8.06*10^-6
3-7 250 1200 2.48*10^-6
第3题 :在节点3处水厂与水池共同作用供水,流向一右一左,先进行管段流量分配,求出水力损失,注意流向,再以节点6为整个系统最不利点,其最小服务自由水头20m,分别从节点6-5-2-3,节点4-3,推出节点3处节点水压或测压管水头(地面标高+服务水头)相等。
管段流量分别为:
管段5-6:12L/s;管段2-5:25L/s;管段2-3:(28+30)-(20-9)=47L/s;
管段3-4:20-9=11L/s.
节点6处节点水压:H6=9.2+20=29.2m;
h5-6=2.089m,h2-5=2.325m;节点2处节点水压:H2=29.2m+h5-6+h2-5=33.16m
h2-3=3.34m,h3-4=1.76m.
设高地水池底标高H, H- h3-4= H2- h2-3, H=33.614-3.34+1.76=32.034m
根据其他网友的观点,结合自己的想法,不知是否正确,望共同探讨。
回复
3楼
这个题我觉得还是有争议,挺头疼的,放弃算了。
回复
4楼
不过我最倾向选27.96,更符合实际。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