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系统技术讲座第27讲
houjh2007
houjh2007 Lv.2
2008年03月21日 14:29:50
只看楼主

万兆以太网技术背景、简介和展望 以太网标准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标准。自从1982年以太网协议被IEEE采纳成为标准以后,已经历了20年的风风雨雨。在这20年中,以太网技术作为局域网链路层标准战胜了令牌总线、令牌环、wangnet、25M ATM等技术,成为局域网事实标准。以太网技术当前在局域网范围市场占有率超过90%。 在这20年中,以太网由最初10M粗缆总线发展为10Base5 10M细缆,其后是一个短暂的后退:1Base5的1兆以太网,随后以太网技术发展成为大家熟悉的星形的双绞线10BaseT。随着对带宽要求的提高以及器件能力的增强出现了快速以太网:五类线传输的100BaseTX、三类线传输的100BaseT4和光纤传输的100BaseFX。随着带宽的进一步提高,千兆以太网接口粉墨登场:包括短波长光传输1000Base-SX、长波长光传输1000Base-LX 以及五类线传输1000BaseT。2002年7月18日IEEE通过了802.3ae:10Gbit/s以太网又称万兆以太网。

万兆以太网技术背景、简介和展望

以太网标准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标准。自从1982年以太网协议被IEEE采纳成为标准以后,已经历了20年的风风雨雨。在这20年中,以太网技术作为局域网链路层标准战胜了令牌总线、令牌环、wangnet、25M ATM等技术,成为局域网事实标准。以太网技术当前在局域网范围市场占有率超过90%。

在这20年中,以太网由最初10M粗缆总线发展为10Base5 10M细缆,其后是一个短暂的后退:1Base5的1兆以太网,随后以太网技术发展成为大家熟悉的星形的双绞线10BaseT。随着对带宽要求的提高以及器件能力的增强出现了快速以太网:五类线传输的100BaseTX、三类线传输的100BaseT4和光纤传输的100BaseFX。随着带宽的进一步提高,千兆以太网接口粉墨登场:包括短波长光传输1000Base-SX、长波长光传输1000Base-LX 以及五类线传输1000BaseT。2002年7月18日IEEE通过了802.3ae:10Gbit/s以太网又称万兆以太网。

在以太网技术中,100BaseT是一个里程碑,确立了以太网技术在桌面的统治地位。千兆以太网以及随后出现的万兆以太网标准是两个比较重要的标准,以太网技术通过这两个标准从桌面的局域网技术延伸到校园网以及城域网的汇聚和骨干。

一、万兆以太网出现的背景

以太网主要在局域网中占绝对优势。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人们普遍认为以太网不能用于城域网,特别是汇聚层以及骨干层。主要原因在于以太网用作城域网骨干带宽太低(10M以及100M快速以太网的时代),传输距离过短。当时认为最有前途的城域网技术是FDDI和DQDB。随后的几年里ATM技术成为热点,几乎所有人都认为ATM将成为统一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的唯一技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在国内上述三种技术中只有ATM技术成为城域网汇聚层和骨干层的备选方案。

目前最常见的以太网是10M以太网以及100M以太网(快速以太网)。100M快速以太网作为城域骨干网带宽显然不够。即使使用多个快速以太网链路绑定使用,对多媒体业务仍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随着千兆以太网的标准化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以太网技术逐渐延伸到城域网的汇聚层。千兆以太网通常用作将小区用户汇聚到城域POP点,或者将汇聚层设备连接到骨干层。但是在当前10M以太网到用户的环境下,千兆以太网链路作为汇聚也是勉强,作为骨干则是力所不能及。虽然以太网多链路聚合技术已完成标准化且多厂商互通指日可待,可以将多个千兆链路捆绑使用。但是考虑光纤资源以及波长资源,链路捆绑一般只用在POP点内或者短距离应用环境。

传输距离也曾经是以太网无法作为城域数据网骨干层汇聚层链路技术的一大障碍。无论是10M、100M还是千兆以太网,由于信噪比、碰撞检测、可用带宽等原因五类线传输距离都是100m。使用光纤传输时距离限制由以太网使用的主从同步机制所制约。802.3规定1000Base-SX接口使用纤芯62.5μm的多模光纤最长传输距离275m,使用纤芯50μm的多模光纤最长传输距离550m;1000Base-LX接口使用纤芯62.5μm的多模光纤最长传输距离550m,使用纤芯50μm的多模光纤最长传输距离550m,使用纤芯为10μm的单模光纤最长传输距离5000m。最长传输距离5km千兆以太网链路在城域范围内远远不够。虽然基于厂商的千兆接口实现已经能达到80km传输距离,而且一些厂商已完成互通测试,但是毕竟是非标准的实现,不能保证所有厂商该类接口的互联互通。

综上所述,以太网技术不适于用在城域网骨干/汇聚层的主要原因是带宽以及传输距离。随着万兆以太网技术的出现,上述两个问题基本已得到解决。
本文转自:赛尔社区. http://bbs.shejis.com/viewthread.php?tid=429847&fromuid=58271



免费打赏
zcliang_007
2009年04月20日 23:49:21
2楼
支持一下楼主提供资料。
回复
ybj5677
2010年08月05日 15:48:00
3楼
顶一下:call: :call: :call:
回复
ybj5677
2010年08月25日 18:52:41
4楼
前沿科学,值得学习!: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