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中国建筑发布2022年1-2月公告: 上图可以看到,中国建筑2022年1-2月新签合同总额 4771亿元 ,同比增长 1.5% 。其中:
上图可以看到,中国建筑2022年1-2月新签合同总额 4771亿元 ,同比增长 1.5% 。其中:
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 4458亿 元,同比增长6.7%。
基础设施业务新签合同额896亿,同比增长5.3% 。
地产业务合约销售额313亿元,同比减少40.3%。
在建施工面积共计126329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303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570万平方米。
从土地储备方面来看,截至2月末,中国建筑拥有土地储备约1.01亿平方米,新购置土地储备30万平方米,土地储备充足。
这次, 中国建筑最突出的莫过于境外业务,实现了重大突破,达到了54.6%的涨幅 。而这也得益于中国建筑开年来再次践行“ 大海外战略 ”。中国建筑通过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集团化经营,实现了境内境外一体经营、多元主体“共同出海”的海外经营局。而实际上
中国建筑海外基因是与生俱来的,也是融入血脉的
。海外业务对中国建筑的业务带来了重要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海外业务给中国建筑培养了国际化管理型人才,提升了中国建筑的国际管理水平、国际竞争力、积累了国际经验的同时也放大了国际品牌影响力。
中国建筑能够实现高速增长,离不开各子公司的努力和拼搏。通过上图可以看到,2022年1月-2月各子公司新签金额中, 中建八局最多,超过1200亿,可谓是一骑绝尘,并且保持了1月份的胜势 。其次就是 中建三局,超800亿。中建一局超600亿 。
中建八局的实力展现在其所中标的项目上,尤其是基建领域,也是开启了猛攻模式 :
中建八局牵头中标 32亿 龙胜至峒中口岸公路南宁吴圩至上思段(一期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
组建联合体 85亿 中标武汉至天门高速公路城市圈环线高速至随岳高速段工程投资人WTTZR-1标段项目;
中建八局牵头中标 62亿 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T3航站楼施工总承包项目;
与山东路桥组建联合体中标 50亿 京台高速公路齐河至济南段改扩建工程项目;
通过管理平台可以看到,中国建筑的订单主要来源于广西、湖北、广东、山东、四川、浙江、江苏、北京等省份。这些省份与
中国建筑基本上都签的有战略合作协议
。并且中国建筑也一直在执行“
通过干好手头的项目,实现承揽新的业务
”。这句话很简单,并且每家企业也都在喊,但是中国建筑却是不折不扣的践行者之一。
中国建筑不管是在2022年的1月还是2022年2月,在基础设施方面都实现了高速增长。而除了基础设施领域,中国建筑又对一个新领域发起了进军~
水利水电及新能源领域
。
对此,中国建筑还特意召开了专题研讨会。 对于新领域的布局,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谈过,如今传统基建领域竞争已经是白热化,而房地产领域又不可能再回以往的火热时刻。因此,对于中国建筑来说,最好的实现业务稳增长的方式就是
加快进军新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
中国建筑
不是嘴巴上喊喊口号
,他们有具体的策略及措施:
第一:首先就是要提高思想上的站位,通过 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对实现国家“双碳”目标;
第二: 持续优化 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机制 ,集团层面做好发展策略、路径和举措研究。各子企业要与 有关政府部门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 ,分工协作、集团上下拧成一股绳,从而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 积极争取高等级专业资质,各子企业通过多种方式, 尽快补齐行业准入资格短板,尽早出成果;
第四: 提升专业技能,奋力开展科技攻关,重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为业务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第五:要不拘一格的 通过内部培育和外部引进 打造运营管理团队, 形成一批专业化管理团队;
第六: 坚持高标准建设, 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创新商业模式, 注重边实施边研究 ,及时总结建设和运营规律,形成良性循环,推动中国建筑 水利与新能源 业务实现大发展。
上面说了那么多,中国建筑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 加快布局 水利与新能源交叉领域, 实现在水利及新能源领域的弯道超车 。而据大数据统计,抽水蓄能电站业务市场广阔、增量非常可观,所以中国建筑可谓是棋高一着。
中国建筑本身就非常的强大,外加又十分的努力。据大数据统计, 中国建筑的领导人轨迹是最繁忙的,都是在围绕项目而努力奔跑 。而通过近日的两会及政策风向,可谓是利好频出。
在2022年两会上关于基建的利好政策频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
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2022年以来,财政部已提前下达2022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近1.8万亿
元。这里面就包括新增专项债券投向交通基础设施、 城市及产业园区基础设施、 保障性安居工程等。2022年拟安排的地方专项债总额较2021年实际落实总额 增长了近一倍。
分析:基于这些信号结合国家“稳增长”的经济发展大目标,传统基建板块依然将成为重要发力点,
而以中国建筑为首的头部央企将得到持续的受益
。另外就是房地产行业供给侧改革也将加速,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向央企等地方龙头企业集中,而这也将
直接利好中国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