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滑坡泥石流的边坡监测与防治方案 近年来,我国地质灾害发生频繁,由于超量开发土地、草原、森林和水资源,加速了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灾害的发展,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也随之增多。因此,做好地质灾害监测,特别是滑坡体的监测和预警,对于有效减少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显得尤为重要。 滑坡的特点是顺坡“滑动”,泥石流的特点是沿沟“流动”。不论是“滑动”还是“流动”,都是在重力作用下,物质由高处向低处的一种运动形式。因此,“滑动”和“流动”的速度都受地形坡度的制约,即地形坡度较缓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慢;地形坡度较陡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快。
山体滑坡泥石流的边坡监测与防治方案
近年来,我国地质灾害发生频繁,由于超量开发土地、草原、森林和水资源,加速了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灾害的发展,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也随之增多。因此,做好地质灾害监测,特别是滑坡体的监测和预警,对于有效减少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显得尤为重要。
滑坡的特点是顺坡“滑动”,泥石流的特点是沿沟“流动”。不论是“滑动”还是“流动”,都是在重力作用下,物质由高处向低处的一种运动形式。因此,“滑动”和“流动”的速度都受地形坡度的制约,即地形坡度较缓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慢;地形坡度较陡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快。
当滑坡、泥石流运动速度较快,并且当滑坡上,或者滑坡、泥石流运移路径上有城镇、村庄分布时,常常由于人们猝不及防而造成巨大生命、财产损失。所以,人们又常把滑坡、泥石流称为突发性地质灾害。根据以往发生地质灾害事后的分析来看,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及其危害程度与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格局和新构造运动的强度与方式,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水文地质条件等)、气象水文及植被条件,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及其强度等有着极为密切关系。因此,选择这些指标对滑坡带进行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泥石流滑坡的监测
泥石流滑坡的成因及条件
成因:地势险峻而且土质疏松,由于长时间的大雨或者暴风雨而不断冲刷泥面,造成山体滑坡,泥土表面被严重冲刷。
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针对泥石流的成因及条件,泥石流监测系统结合了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技术、远程传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使得被测体的数据能够实时传输,增强了数据的时效性,同时也避免了人工测量的工作量和人身安全隐患。
监测目的
为了随时掌握崖体边坡及支护结构的变形,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以便及时采取工程措施,确保边坡周围相关设施和人身的安全。
泥石流滑坡监测系统的搭建
同用户自建监控中心这种传统方式相比,采用监测与预警云服务平台具有以下优势:
建设周期短:提供方便的设备接入服务,设备即接即用。
建设成本低:设备接入和管理、应用都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用户只需为必要的设备和服务付费,可大大简化中心站机房环境建设(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网络资源等),降低建设成本。
第三,安全性高:基于云架构的安全认证机制和资源访问机制,有效地保护用户的监测数据、应用数据、专业数据等信息。
易用性强:用户只需将设备部署到现场,再通过自服务门户将设备的基础信息录入到平台,就可以使用。平台对复杂的专业信息进行了封装和简化,为最终用户提供了简单易用的应用界面;为应用系统开发者提供了标准的、专业的服务接口套件。
协作性强:强大的信息共享,使得用户能方便、快捷获取所需的信息。
扩展性强:平台可以随着用户的解决方案而灵活扩展。平台的架构支持任意数量的设备,新应用和新设备可以方便快速的增加。
维护智能:对设备状态进行统计分析,能全面及时的掌握设备运行情况。
泥石流滑坡监测系统的服务
系统具有稳定可靠的采集、显示、存储、数据通信、管理、系统自检和报警功能;
系统具有远程控制功能,可通过串口利用网络对监控主机进行遥控监测,实现数据采集软件上的所有功能,并对数据采集软件中的历史数据有访问权限的进行提取;
系统可监测灾害体的状态变化,在发现不正常现象时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以保证周围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系统可定期进行观测数据的整编,为以后的设计、施工、管理提供资料;
二、泥石流滑坡的防治措施
房屋不要建在沟口和沟道上
受自然条件限制,很多村庄建在山麓扇形地上。山麓扇形地是历史泥石流活动的见证,从长远的观点看,绝大多数沟谷都有发生泥石流的可能。因此,在村庄选址和规划建设过程中,房屋不能占据泄水沟道,也不宜离沟岸过近;已经占据沟道的房屋应迁移到安全地带。在沟道两侧修筑防护堤和营造防护林,可以避免或减轻因泥石流溢出沟槽而对两岸居民造成的伤害。
不能把冲沟当作垃圾排放场
在冲沟中随意弃土、弃渣、堆放垃圾,将给泥石流的发生提供固体物源、促进泥石流的活动;当弃土、弃渣量很大时,可能在沟谷中形成堆积坝,堆积坝溃决时必然发生泥石流。因此,在雨季到来之前,最好能主动清除沟道中的障碍物,保证沟道有良好的泄洪能力。
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
泥石流的产生和活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生态环境好的区域,泥石流发生的频度低、影响范围小;生态环境差的区域,泥石流发生频度高、危害范围大。提高小流域植被覆盖率,在村庄附近营造一定规模的防护林,不仅可以抑制泥石流形成、降低泥石流发生频率,而且即使发生泥石流,也多了一道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屏障。
雨季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
雨天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一旦听到上游传来异常声响,应迅速向两岸上坡方向逃离。雨季穿越沟谷时,先要仔细观察,确认安全后再快速通过。山区降雨普遍具有局部性特点,沟谷下游是晴天,沟谷上游不一定也是晴天,“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是群众对山区气候变化无常的生动描述,即使在雨季的晴天,同样也要提防泥石流灾害。
泥石流监测预警
监测流域的降雨过程和降雨量(或接收当地天气预报信息),根据经验判断降雨激发泥石流的可能性;监测沟岸滑坡活动情况和沟谷中松散土石堆积情况,分析滑坡堵河及引发溃决型泥石流的危险性,下游河水突然断流,可能是上游有滑坡堵河、溃决型泥石流即将发生的前兆;在泥石流形成区设置观测点,发现上游形成泥石流后,及时向下游发出预警信号。对城镇、村庄、厂矿上游的水库和尾矿库经常进行巡查,发现坝体不稳时,要及时采取避灾措施,防止坝体溃决引发泥石流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