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融的边界与全维度的设计 │ 万科·滨河道 上海中房建筑设计
在每一个城市计划中必须将各种情况下所存在的每种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因素配合起来。
——《雅典宪章》
项目背景
余姚江,承载着宁波的历史,曾经孕育了江南文明代表之一的“河姆渡文明”,印证了长江流域史前文化,也承载了新时代发展使命。
万科·滨河道正是位于宁波西北门户,毗邻余姚江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质资源。为此,在设计之初,便对新型复合滨水社区和当下时代的人居需求,在立足于城市空间维度进行了多重打磨和深度思考。
△百年余姚老照片
△项目区位展示
总体规划构思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居生活品质不断提高,需求日渐增多,赋能化邻里生活和复合功能的生活趋势日益凸显;传统以基础配套为主的社商模式正逐渐往体验式,复合化,圈层化的方向发展。
△鸟瞰效果图
在确定着力营造复合体验式现代国际社区这一目标后,在这个城市街区与水岸公园相遇的独特场所,我们以纽约巴特利公园城为规划蓝本,力求打造一个集住区、商业、酒店、办公、游憩为一体的国际化滨水复合社区,让人们徜徉在水岸边,置身于摩登中,工作在花园里,栖居在森林间。
整个社区重新评价并取舍体验式空间的基本雏形并最终通过“一个核心”、“一条主要景观带”、“三个功能板块”、“七条景观廊”、“多层次空间节点”等规划策略,以及竖向退台、底层架空、屋顶花园等处理手法,将“三个功能板块”进行有机的串联与融合,形成满足国际化社会生活的复合社区。
△社区广场实景图
无围墙社区
如何塑造积极且相互渗透的城市界面?
城市界面,在传统的住宅项目中,往往也都会重视,但是更多的是停留在视觉的二维界面上,本质上可能还是属于封闭式社区模式,住户在城市与社区之间并无太多的可参与空间;为此,设计的整体规划思路是将空间让于城市。
△沿街商业界面
在住宅区西侧及南侧城市界面中,融入了广场、商业街、林荫树阵及口袋公园等多层次柔性空间,让广场,公园,商业串联,形成一个有机而充满活力的整体,增强建筑与城市的开放性;同时也使紧邻城市道路的半个社区,真正地消灭了围墙,与城市融于一体。
△沿街商业
无缝衔接的城市空间
如何在不同功能场景中实现柔性切换?
生活在繁华的都市中,却依旧能远离喧嚣,享受属于自己和家人的那一份宁静,体会着“慢生活”的美好。这样的状态,令人向往和追求。得天独厚的带状公园给慢生活的营造提供了先天场所,为此,在作为小区通往带状公园的人行出入口,专属定制了“口袋公园”为慢生活的场所更为柔性的过渡体验。
在作为住宅板块、商业板块和城市带状公园板块的“三地交汇处”,腾出更多的供人短暂停留的广场空间;在住宅南侧主入口处对应商办板块的北侧入口,实现了各功能板块的无缝衔接。
△鸟瞰实景
社区归家动线
如何将精致的体验做到极致?
滨河道住区以“居住者的归家感受”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内退的酒店式落客广场将城市主干道的喧闹与繁忙阻隔于外,给住户“家”的暗示与温暖的心理体验。外侧城市界面则是林荫下的访客停车区。
有序、便捷、高效且独立的归家路径能够为居住者带来舒适的体验。滨河道整合出六大归家流线,通过街边广场、酒店式社区大堂、架空层、单元门厅、地下入户门厅等全维度场景的设计,关注多重尺度下的细节打造与标识的引导,营造出温馨精致的回家体验。
地上归家动线
以酒店出入口空间为原型,重点营造社区归家体验:通过酒店式大堂-落客-前场景观-对景及小品的空间序列来塑造项目的品质。并整合梳理车行、人行、非机动车、快递外卖等流线,提供一个安全、美观、舒适且便捷的归家环境,同时展示社区形象。
△社区主出入口
△社区次出入口
为了引导和创造多重院落式归家路径,保持连续且丰富的空间体验,建筑师借助建筑基座、片墙、雨棚、竖向格栅等元素对公共空间与路径的视线进行精心控制,通过遮挡、借景等空间手法来控制视线,消解体量,营造舒适归家氛围。
△酒店式礼仪落客
△次入口结合景观形成口袋公园,与街道对面城市公园相对应
为了提高配送和效率,方便业主收取,快递驿站贴临社区大堂设置,规范社区管理,保障货物安全;同时设置带有拆包台、座椅、手推车、垃圾桶、宠物挂钩等人性化配置的大小快递间,有效解决快递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社区大堂内部实景
入园后采用闹中取静的理念营造归属感,结合多层次景观体系构建归家路径的节点及路径,体现礼仪感和亲切感。营造高品质社区归家序列空间,划分出合理且舒适的归家结构层次。
△通过大堂,进入中庭的水景节点,体验多层次空间营造的归家路径
结合架空层且有引导的归家路径能够为居住者带来积极的心理提示。滨河道通过纵贯南北的景观轴线、公共架空花园等一系列场景的全维度设计,营造出极具设计感而又有温度的入户体验。
△架空层归家通道
软质绿化与硬质活动场地紧密结合,营造丰富而精致的空间场所,展现一个亦静亦动、尺度宜人的居住园区。
单元入口用木纹铝格栅雨棚包围的灰空间将室内室外连通起来,温馨而细腻,大堂的灯光映射而出,为归家的业主带来一份温暖的心境。
△单元出入口
地下归家动线
结合社区出入口无雨落客和连通地下室的电梯,为业主提供无雨归家体验。
△电梯入地库
△地下单元出入口
地下归家动线不仅注重入库坡道和导视标识系统的人性化设计,同时,采用地面划线+提示牌标识路径位置,辨识度高,旨在从心理层面和技术层面的落实健康居住的理念。
地下空间的设计突出友好、便捷、安全的设计准则,大堂前区划线+吊顶设计+暖光源照明变化,加强提示性;有设计的地下大堂可提升业主归家的仪式感。
△地下大堂
精细化设计
建筑立面
完整和谐的整体格局与精心设计的建筑细节,充分体现居住建筑在走向理性的同时又追求社区的独特风格。滨河道住区的外立面没有过多强调玻璃与金属材质的工业气息,以暖灰色的真石漆为背景缀以少量铝型材,有温度而不失精致。
△层间金属线条增加立面细节层次
住宅基座干挂蓝眼睛石材,以极小尺度的铝型材作为勾勒与点缀,没有堆砌细节,而是恰到好处地点出品质感。
毫米级颗粒度的精细化设计
为保证准确、高品质的现场呈现,甲方与建筑、幕墙、室内、景观、灯光、标识团队高频率在现场进行设计协同沟通,确保各材料与部品交接落地时的准确性,以毫米为颗粒细度极致打磨近人尺度效果呈现。
△各专业团队现场打磨研究
落地控制
施工过程中对材料选择,细部控制,归家空间体验反复思考推敲,力图真正做到精益求精,提供精确和直观的设计指导,保证项目的整体落地性。
结语
复合而和谐,精致而温馨,高度融合而人人自宜,乐居而乐活,这就是滨河道为甬城精英阶层提供的以居住、办公、休憩、促进交往与活动的样本。在繁华里,自然肆意生长;在静谧间,品质迭代升级。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万科·滨河道
项目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
建筑面积:132460平方米
建设单位:宁波万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上海中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朱亮、占超群、陈标、石玉飞、肖琳、周明月、张雷、刘德恒、谢东、万智慧、曹耀升
甲方设计团队:宁波万科设计管理部
施工图设计:宁波中鼎建筑设计
景观设计:尚源景观
室内设计:东仓设计、近境制作
建筑摄影:黎伟、朱亮、陈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