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同:明确功能定位是国企改革的前提
cof1621998578751
2021年11月03日 09:43:24
来自于行业脉动
只看楼主

2020年到2022年是国资国企改革务实笃行纵深发展的三年。如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时间过半,改革成效已初步显现。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也在国企改革过程中走在前列。截至今年8月,广东三年改革任务完成率超60%,2021年改革任务完成率超90%。 聚焦主业,提升国资企业产业掌控能力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的重点任务,也是更好发挥国有资本战略支撑作用的关键。对此,广东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李成表示,广东国企改革要推动省属国有资本在关键领域“挑大梁”,尤其在关系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等重要领域发挥控制力和影响力,推动广东经济乃至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2020年到2022年是国资国企改革务实笃行纵深发展的三年。如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时间过半,改革成效已初步显现。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也在国企改革过程中走在前列。截至今年8月,广东三年改革任务完成率超60%,2021年改革任务完成率超90%。

聚焦主业,提升国资企业产业掌控能力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的重点任务,也是更好发挥国有资本战略支撑作用的关键。对此,广东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李成表示,广东国企改革要推动省属国有资本在关键领域“挑大梁”,尤其在关系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等重要领域发挥控制力和影响力,推动广东经济乃至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明确功能定位,聚焦实业主业”也成为广东对省属国企改革提出的首要要求。为此,广东从分类发展、战略性重组、二三级企业专业化整合等方面着力,全面梳理和重新确定省属企业主业,打造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

致同广州办公室审计业务合伙人盛林萍曾参与多家广东国企改革项目,她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明确功能定位是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建立科学内部治理机制的前提。“国有企业在保障民生和国家特殊保障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这也要求部分国企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更多考虑社会责任,而不仅仅是经济职责。”

目前,广东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超过70%集中在基础性、公共性、平台性、引领性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在明确功能定位的前提下,国资国企“固链补链强链”的引领作用进一步释放。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国企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也是现代产业链“链长”的主体力量。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上,国企应努力发挥自身规模、资源优势,与民营企业相互配合,共同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交流、资源共享共建、优势能力互补,进一步提升现代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和关键产品供给能力。

“中美贸易战之后,国有企业在服务国家发展和安全战略,集中力量解决技术和产业链上的‘卡脖子’问题的功能定位被更加强调,比如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这就需要发挥国资国企战略引领的作用。”陈其海表示。

“大而不强”的问题是制约企业发挥产业链主导作用的主要原因,这也要求国有企业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此,广东提出全面建立研发投入长效机制,推动省属企业围绕主业设立研发机构;完善重大科技攻关体制机制,加强省属企业自主可控核心技术、成套关键装备技术研发生产能力;加快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支持省属企业构建创业创新孵化平台。

从成立之初业务杂乱落后、产业基础薄弱到如今成长为实体产业优势突出、科技创新能力强、控股A股上市公司最多的省属企业。

如今,技术创新、产融结合和数字化改革已经成为广东国企改革重点突破领域。据悉,截至6月底,广东省属企业研发经费同比增长81.5%,已建成数字化智能工厂、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样板24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公共研发平台239个。

借力资本,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综合来看,混改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混改是个技术活,不是一混就灵,也不是一混了之。”彭华岗表示,混合所有制改革应该积极稳妥深入推进,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

针对企业面临的“不敢混”、“不会混”的问题,广东省国资委以操作指引的方式,着重解决四方面问题:一是研究确定改革方向,解决“要不要混”问题;二是合理制定混改方案,解决“为什么混”、“与谁混”问题;三是规范混改操作要求,解决“怎么混”问题;四是明确运营机制改革要求,解决“怎么改”问题。

截至8月,广东已完成11户二级企业混改,2户正公开挂牌,11户已开展审计评估;省属企业各级子公司中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54.88%。

与资本市场充分结合,也是广东省国企改革的重要目标。为此,广东制定并实施省属企业资本运营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市场竞争类企业实现主业资产上市,创造条件实现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并对在资本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项目团队,给予不超过募集资金2‰且不超过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根据规划,到2022年,将实现1-2家省属企业集团整体上市,力争每家省属企业至少有1家主业上市公司。

从多路径推进“混资本”到全方位落实“改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国有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在引入非公有制经济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提升竞争力是混改成功的关键。”盛林萍表示,从实践来看,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建立有别于国有独资、全资公司的治理机制和监管制度;其次是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推动市场化选人用人、用工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同时,优化激励约束机制,鼓励混改企业综合运用员工持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等激励政策。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