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体形系数的质疑
lyf105
lyf105 Lv.2
2008年03月16日 07:36:30
只看楼主

对建筑体形系数的质疑   青海xx设计研究院  lxx为加快建设节约性社会,我国先后发布实施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本人认为的误区,这个误区就是用体形系数的标准做为建筑节能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建筑物体形系数是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外表面积所包围的建筑体积之比(外表面积中,不包括地面和不采暖楼梯间隔墙和户门的面积)。在规范的一般理解中体形系数的大小对建筑物能耗的影响大,体形系数越大,单位建筑空间所分担的热损失越大,能耗就越多,相反,体形系数越小,建筑空间所分担的热损失越小,能耗就越少。但通过实例计算,这个结论并不完全正确,下面我们就举例对比一下:

对建筑体形系数的质疑
  青海xx设计研究院  lxx
为加快建设节约性社会,我国先后发布实施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本人认为的误区,这个误区就是用体形系数的标准做为建筑节能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
建筑物体形系数是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外表面积所包围的建筑体积之比(外表面积中,不包括地面和不采暖楼梯间隔墙和户门的面积)。在规范的一般理解中体形系数的大小对建筑物能耗的影响大,体形系数越大,单位建筑空间所分担的热损失越大,能耗就越多,相反,体形系数越小,建筑空间所分担的热损失越小,能耗就越少。但通过实例计算,这个结论并不完全正确,下面我们就举例对比一下:
某五层框架结构建筑A:长 L=40m,宽B=10m,层高均为3.3m,高H=3.3*5=16.5m.
其体形系数为:
S=[2(40+10)*16.5+40*10]/(40*10*16.5)=2050/6600=0.31
另一五层框架结构建筑B同样:长 L=40m,宽B=10m,层高均为3.9m,高H=3.9*5=19.5m.
其体形系数为:
S=[2(40+10)*19.5+40*10]/(40*10*19.5)=2350/7800=0.30
建筑A与建筑B层高相差0.6m,体形系数相差0.01. 建筑A层高小,体形系数大于0.3,建筑B层高大,体形系数小于0.3,假设都处在同一地点同一朝向,<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两者对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要求不一样,如严寒B区。
建筑A:外墙K≦0.45 屋面 K≦0.35
建筑B:外墙K≦0.50 屋面 K≦0.45
如果两建筑的门窗大小和建筑构造一样,它们的各部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也应该相同。按<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两建筑的实际能耗结果:
qH= qH.T+ qINF-qI.H 其中:qI.H两楼的值一致,但qH.T和qINF不一样。
qH.T=(ti-te)(∑έ i*Ki*Fi)/A0
qINF=(ti-te)(Cp*ρ*N*V)/A0

两建筑的(ti-te)、έ i 、A0及屋面、门窗、地面传热均相同,只有外墙传热面积建筑体积不一样,传热量也因此不同.
两建筑的耗热量指标相差在以下两处。
建筑A:外墙表面积 1650㎡, 建筑体积:6600
建筑B:外墙表面积 1950㎡, 建筑体积:7800
外墙耗热量对比:
(建筑A)Q=(ti-te) &#941; i*1650*Ki< (建筑B)Q=(ti-te) &#941; i*1950*Ki
空气渗透耗热量对比:
QINF=(ti-te)(Cp*ρ*N*V)建筑A)QINF=(ti-te)Cp*ρ*N*0.65*6600<
(建筑B)QINF=(ti-te) (ti-te)Cp*ρ*N*0.65*7800
可以看出建筑A由于其外墙表面积和建筑体积小于建筑B,其外墙传热耗热量和空气渗透耗热量均要小于建筑B,如果建筑B各项指标符合规范,那么建筑A体形系数大于B,按规范要采取更好的保温措施,这显然不符合实际。
这个现象并不是个例,在对大量的同一建筑在不同层高下的耗热量指标计算对比,的确发现层高对于体形系数和耗热量指标的影响很大,并表现为同一建筑的层高和体形系数成反比,和耗热量指标成正比,并且设计人员也可以采用加大建筑层高的方式来调整体形系数,使其更小或符合规范,但这反而使建筑能耗增加。我们从建筑物的耗热方式上分析一下,传热耗热是通过建筑物外表面积进行的,不是通过建筑体积来进行的,说明建筑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外表面积越小耗热量指标就越小。而对于空气渗透耗热量来说,在建筑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建筑体积越小空气渗透耗热量就越小。
体形系数给我们增加了一个高度方向的参数,建筑面积和层数相同的情况下,建筑高度的增加会加大耗热量,但可以减小体形系数。如矩形建筑从推导公式的方法中也可以看出它们为关系。
设abh分别为建筑物长宽高,则有:
S=F0/V0=(2h(a+b)+ab)/abh=(2ah+2bh+ab)/abh
S=2/a+2/b+1/h
说明建筑物长宽不变的情况下,体形系数与建筑高度是成反比的.
外墙耗热量与建筑高度的关系:
QH.T=(ti-te)(∑&#941; i*Ki*Fi)
 =[(ti-te)&#941; i*Ki*(2ah+2bh)]
=[(ti-te)&#941; i*Ki*2h(a+b)
说明建筑物长宽不变的情况下,外墙耗热量与建筑高度是成正比的.
空气渗透耗热量与建筑高度的关系:
QINF=(ti-te)(Cp*ρ*N*V)= (ti-te)(Cp*ρ*N*0.65*abh)
说明建筑物长宽不变的情况下,空气渗透耗热量与建筑高度是成正比的.
可见用体形系数的大小做为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依据并不科学,做为国家标准应该研究调整。
那么应该用一个什么样的参数来做为建筑节能设计的依据呢?应该用整个建筑采暖部位地面面积(采暖房间面积)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的比值更为合适。


elenick
2008年06月09日 15:02:09
2楼
樓主:
我很樂意跟你討論體形係數之相關議題
並期待你的回應
雖然你提的B棟其層高增加造成熱損或熱得增加
但我認為空調系統負荷未必會增加
也就是說它未必是耗能的
因為B棟其熱損熱得增加
但因體積大
造成建築內部增溫或降溫效果較小(主要差在屋頂,熱得或熱損相同,但體積大,增溫或降溫效果較小,體形係數能反應此結果)
若採用局部空調的對應方式
針對人員活動的高度範圍控制達到舒適的溫度
例如地板出風之空調方式
對於空調負荷也許反而減少
或者如果因為增溫或降溫效果小而使得人減少使用空調的機會
那反而是較節能的
但如果空調是以照顧整個空間為原則
那我是贊成樓主的說法
其實我的重點是說增加層高就節能的整體考量未必不佳
但我覺得體形係數是不是忽略了直接日射的問題
一般我們所謂的遮陽建築(凹凸立面)之體形係數要比平整立面的建築大
以體形係數的概念是不節能的
但它的部分立面可能少了直接日射
我認為它的熱得反而要較平整立面的建築來得少
相反的凹凸立面對寒帶地區可能就少了增溫的機會
因此在熱帶是節能在寒帶是耗能
不知樓主的意見為何
期待





回复
lyf105
2009年03月08日 07:44:59
3楼
谢谢!
我所说的体型系数的影响实际是北方地区的,它的节能主要针对冬季采暖,而不是空调.由于地域不同,对节能的要求方向也不一样.
希望多交流指教!!
回复
yulinchuan
2009年03月09日 09:22:42
4楼
谢谢,增长了不少知识。
回复
b38520241
2011年03月16日 15:54:55
5楼
谢谢楼主分享,我也经常遇到体形系数通不过的问题!
回复
rensadxh
2011年05月12日 15:33:36
6楼
我所在的夏热冬暖地区对体形系数的要求没有硬性规定。这对我们建筑设计来说还是比较有利的。
回复
xieqilin431
2011年05月17日 18:06:50
7楼
增长了不少知识。
回复
pc_1987
2011年05月23日 09:43:53
8楼
谢谢分享,收藏了谢谢分享,收藏了
回复
jzcwindy
2011年06月16日 00:15:45
9楼
问题提得好,我之前都不注意这些,谢谢~
回复
youlixiansheng
2011年06月16日 20:21:32
10楼
我所在的夏热冬暖地区对体形系数的要求没有硬性规定。这对我们建筑设计来说还是比较有利的。
回复
xiaosongsha742
2011年06月27日 13:56:26
11楼
体形系数确实值得深思~~~~~~~~~~~~~~~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