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源道建筑 项目位于重庆南坪,用地面积8400㎡,建筑面积18000㎡,可以作为三峡文物保护成果展示、学术研究、技术研发的重要场所,是建筑师以独特的设计和创造,向伟大的三峡文物保护工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建筑位于三峡,建设始于三峡,建筑师希望建筑能够讲述三峡故事。设计以三峡夔门为原型,将建筑流线化布置,营峡谷之势,迎合 “峡之演义”的理念。 由于山地地形的影响,整个场地从最底点到最高点形成了一层一层的台地,最后整个建筑也设计出了几层不同的城市阳台,是典型的山地建筑利用地形高差进行的创造。
设计:源道建筑
项目位于重庆南坪,用地面积8400㎡,建筑面积18000㎡,可以作为三峡文物保护成果展示、学术研究、技术研发的重要场所,是建筑师以独特的设计和创造,向伟大的三峡文物保护工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建筑位于三峡,建设始于三峡,建筑师希望建筑能够讲述三峡故事。设计以三峡夔门为原型,将建筑流线化布置,营峡谷之势,迎合 “峡之演义”的理念。
由于山地地形的影响,整个场地从最底点到最高点形成了一层一层的台地,最后整个建筑也设计出了几层不同的城市阳台,是典型的山地建筑利用地形高差进行的创造。
设计采用地景的手法,用长长的坡道接通了马路街边和建筑屋顶,市民可沿坡道来到屋顶散步,屋顶开放为市民公共空间,有咖啡厅和景观视野良好的城市阳台,通过城市阳台可以观看整个公园,眺望远处壮阔的长江,和繁华的城市彼岸。
和传统科研基地相比,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改变大家对科研机构沉闷呆板的印象,为工作人员营造人性化的办公环境。
对于参观者来说,前区公园,预留了遮阳挡雨的灰空间。进入展厅之后,参观者所登上的缓缓的台阶,连接二层展厅空间。阳光好的时候,天光会直接从天窗上撒到台阶上,有一种沐浴天光的美好体验。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每一层办公区都提供了很多露台和花园,楼层与楼层之间的阳光边庭设计又有更多交流互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