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在长安街的庆寿寺双塔
一天三顿饭
2021年08月25日 10:08:19
只看楼主

双塔庆寿寺,曾名大兴隆寺、慈恩寺,原址在北京西长安街上28号,即电报大楼西。该寺创建于金章宗大定二十六年 (1165年) 。元至元四年 (1267年) 建二塔,故又称双塔寺,双塔都是八角密檐砖塔,一为九层,另为七层,东西比肩排列。九层塔为海云大师灵塔,低者为曾主持庆寿寺的海云得法大弟子可庵之灵塔。   


双塔庆寿寺,曾名大兴隆寺、慈恩寺,原址在北京西长安街上28号,即电报大楼西。该寺创建于金章宗大定二十六年 (1165年) 。元至元四年 (1267年) 建二塔,故又称双塔寺,双塔都是八角密檐砖塔,一为九层,另为七层,东西比肩排列。九层塔为海云大师灵塔,低者为曾主持庆寿寺的海云得法大弟子可庵之灵塔。   
 

金末元初,北方最为重要的宗教领袖海云印简禅师住持庆寿寺,通领全国佛教。 当时的庆寿寺规模宏大,占地百顷,松樾盈庭,完整壮观,香火盛极一时,其秀丽的景色为京师诸寺之首。

庆寿寺自建成起,一直受到当朝执政者的重视,曾作为金朝的庆寿宫及元朝太子的功德院,辉煌一时。明正统十三年 (1448年) 重修后更名为“大兴隆寺”,又称“慈恩寺”。嘉靖十四年 (1535年) ,一场大火将该寺毁于一旦,仅存两座砖塔。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在早晨太阳似出似不出的时刻,站在西单牌楼东南角老长安戏院门外朝东看,就会看到那两座塔一在路南,一在路北。由西向东走,临近塔的时候再看,两座塔原来都在路北的庆寿寺里,而且挨得挺近,仿佛长幼相依。这个因早晨的光学作用所造成的景象便是“燕京十景”之一的“长安分塔”。  


 
双塔庆寿寺见证了北京城从金、元、明、清,到民国袁世凯执政……史称先有双塔寺后有长安街。1267年修建元大都南城墙的时候,因与双塔庆寿寺发生冲突,元世祖忽必烈下旨:西南转角城墙南移,“远三十步环而筑之”,把双塔庆寿寺保留了下来。  

1954年拆除中的庆寿寺双塔

1954年,因西单到新华门段路窄,决定将金代建成的矗立于几百年风雨之中的庆寿寺及双塔夷为平地,原址上建起电报大楼。  

海云禅师石像

拆除过程中,从塔内出土了海云禅师石像、海云禅师塔铭、丝织品、海云禅师和可庵禅师舍利、楠木小供案等珍贵圣物,现收藏于在北京首都博物馆。  

梁思成先生手绘《双塔保留效果图》

贯通东西长安街是“面子工程”,是“重中之中”,梁思成却提出“保留双塔,道绕塔行”的方案, 并绘制了“双塔街心公园的效果图”。他坚持:把它留下来,作为一个街心小绿地看一看,如果效果不好再拆不迟。遗憾的是这个方案遭到新生政府的强烈反对。当双塔拆除之后,梁思成批评有关方面“对庆寿寺的拆毁不够慎重,当时有争论,有关方面没有很好考虑就拆掉了。”  

北安里胡同路旁遗弃的撑天柱残件  

如今,在庆寿寺的遗址附近,还有一个巨大的须弥莲花座幸存下来而成为了历史的见证。伴随着时代的动荡与变迁,禅宗法脉在古老祖庭的毁坏和重建中仍然延续着千年不衰的生命力。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