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市场不要只盯着北方,来看看南方集中供暖的趋势
热心肠的机器人
2021年08月12日 15:57:00
来自于采暖供热
只看楼主

南方供暖到底是伪命题还是趋势?我们通过以下的几个方面来看看! 南方有哪些城市开始推广: 近年来,在武汉、合肥、长沙,贵阳,成都,南京等 “供暖线”以南部分地区,也开始陆续出现集中供暖。据 合肥市 城乡建设局市政公用管理处处长王磊介绍,目前,合肥热电集团集中供暖的小区已达到 189个,小区居民11.5万户,供热面积2500万平方米,供热范围已覆盖合肥市主城区和三大开发区。在

南方供暖到底是伪命题还是趋势?我们通过以下的几个方面来看看!

南方有哪些城市开始推广:
近年来,在武汉、合肥、长沙,贵阳,成都,南京等 “供暖线”以南部分地区,也开始陆续出现集中供暖。据 合肥市 城乡建设局市政公用管理处处长王磊介绍,目前,合肥热电集团集中供暖的小区已达到 189个,小区居民11.5万户,供热面积2500万平方米,供热范围已覆盖合肥市主城区和三大开发区。在 湖北武汉 ,目前武昌地区的几个靠近热电厂的片区已享受到了集中供暖。武汉还将在汉口西部及汉阳地区各布局一座大型热电联产机组,供暖范围可辐射东西湖区、硚口区和武汉开发区。 江苏扬州 加大供热管网建设力度,位于瘦西湖景区的凤凰水岸等多个小区将实现集中供暖。位于 南京市 的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正在兴建多个取水泵站和能源站,计划 2020年初江北市民中心和服贸大厦等公共建筑正式集中供暖。未来几年,新区中心片区内的部分小区也将使用江水源热泵集中供暖。目前,南方集中供暖地区主要为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会城市, 由于老城区铺设供热管道难度大、成本高,集中供暖将建成分布式为主 。据介绍,安徽省只有 合肥市 真正做到了较大范围的集中供暖,另外 6个集中供暖的地市,是通过利用电厂余热对个别小区进行供暖,覆盖规模较小。
 

南方供暖“武汉模式”
武汉市发改委能源处相关负责人透露,武汉市发改委正在编制《武汉市清洁能源集中供热制冷规划》,在汉口西部及汉阳地区各布局一座大型热电联产机组,供暖范围可辐射东西湖区、硚口区和武汉开发区。 “到2021年,武汉东西湖、硚口、武汉开发区等区居民均有望享受到集中供暖。” 武汉市工业余热资源丰富, 集中供暖多采取“政府搭台,特许经营”供热模式 ,即供暖企业利用现有热源, 发展多能互补能源站 ,实现政府先行规划和企业开拓市场的结合。“武汉启动‘冬暖夏凉’工程,给予部分企业‘特许经营权’,利用如华电武昌热电公司、国电青山热电公司、东湖高新热电公司等热电厂、大型工业企业的余热,开展集中供暖。”相关负责人指出。供热特许经营正是北方地区常态。那么,在南方地区,老百姓享受集中供暖需要掏多少钱?武汉中燃热力公司负责人表示,集中供暖工程初始建设费用为220元/平方米,优惠后价格为150元/平方米,其中包含能源站建设、供暖管道和室内挂墙暖气片设备、施工费用及后续运营维护费用等;若用户家中已经安装地暖管、暖气片等,每平方米初始建设费用则为100元/平方米。采暖费用均为10元/平方米/月。

南方供暖部分地方政策:
浙江省: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到:打造未来低碳场景。打造多能协同低碳能源体系,构建社区综合能源系统,创新能源互联网、微电网技术利用,推广近零能耗建筑,建设 “光伏建筑一体化 储能”的供电系统、“ 热泵 蓄冷储热”的集中供热(冷)系统, 优化社区智慧电网、气网、水网和热网布局,实现零碳能源利用比例倍增。构建分类分级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打造海绵社区和节水社区,推进雨水和中水资源化利用。完善社区垃圾分类体系,提升垃圾收运系统功能,促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体系 ”两网融合”、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打造花园式无废社区。创新互利共赢模式,引进一体化开发、投资、建设和运营的综合能源服务商,搭建综合能源智慧服务平台,实现投资者、用户和开发商互利共赢,有效降低能源使用成本。
四川省成都市: 成都燃气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燃气将利用资源及技术优势,打造分布式热源集中供暖模式,为新建居民区和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低成本、高效能取暖方案,为成都市的居民开启冬季暖居新体验, “集中供暖将采用分布式热源,以集中供暖方式满足成都居民采暖需要。这种方式不需要建设大市政管网,不影响城市规划和现有秩序,可降低投资费用和能源损耗,满足市场和小区用户需求。可以让家家户户都能享受到供暖,让家家户户都用得起供暖。”

贵州省贵阳市 :2019年6月2日《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第二次修改的《贵阳市城市区域性集中供热用热管理办法》其中提到:
第四条 集中供热遵循区域集中、新区先行、 热源多元 、市场运作、规范管理、逐步推进的原则。
第八条 集中供热专项规划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体现下列要求:
(一)重点发展城市综合体、大型公共建筑、城市新区和国家机关办公、医院、学校、托幼机构等建筑以及20万平方米以上大型住宅小区,逐步发展其他住宅小区;
(二)合理配置热源、热网;
(三) 优先利用浅层地热能、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等节能环保的供热技术
鼓励采用冷热电三联供的分布式能源方式。
2015年,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 在贵阳建立了一个清洁供暖项目,利用河水冬暖夏凉的规律,采用先进实用的技术,利用穿城而过的河流,打造出“绿色空调”送入千家万户,实现了冬天供暖、夏天供冷,还不会造成河水的污染,为2.1万多户居民提供服务。
湖北武汉市: 市发改委表示:为进一步推进武汉市集中供暖的发展,满足广大市民的集中供暖需求,市发改委目前正在编制《武汉市清洁能源集中供热制冷规划( 2020-2030年)》。武汉市的集中供暖工作在全国非集中供暖区域处于前列,已实现集中供暖的建筑面积达400多万平方米,受益人口约15万人。
本文来源:本心传媒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