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暴雨是什么概念?郑州534.8亿重金打造的城市“海绵”去哪儿了?!
eosiqdgr
eosiqdgr Lv.2
2021年07月26日 09:17:24
来自于道路养护
只看楼主

河南暴雨,郑州一小时降雨达201.9mm,单日降雨552.5mm

河南暴雨,郑州一小时降雨达201.9mm,单日降雨552.5mm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河南全年的降雨量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00-900毫米,简单说:
一天下了半年的雨,三天下了全年的量。
首先看个标准:中国气象上规定, 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50毫米以下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所以,河南郑州的降雨量是特大暴雨标准的2倍。
河南特大暴雨带来的灾害及风险将进一步加剧,而到目前为止,暴雨过程还在持续,河南全省已有十几座大中型水库超汛限水位,部分山区河道已发生山洪灾害,防洪局势十分严峻。
郑州受持续性强降雨的影响,部分铁路区段已封锁或限速运行,机场取消或延误大量航班,多个高速路段禁止车辆上站。郑州部分街道严重积水,地铁站被淹。国家防总决定于7月20日20时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郑州市防汛应急响应升至I级。
强降雨造成郑州地铁5号线五龙口停车场及其周边区域发生严重积水现象,7月20日18时许,积水冲垮出入场线挡水墙进入正线区间,造成郑州地铁5号线列车在海滩寺街站和沙口路站隧道列车停运。18时10分,郑州地铁下达全线网停运指令,组织力量,疏散群众,共疏散群众500余人,其中1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5人受伤(均已送医)。
我们来一个直观的数据:前些天,德国暴雨,164人死亡,数千人失踪。造成如此严重后果的德国暴雨,其实两天下了180mm,抵不上郑州1小时的降雨量。
再举国内的例子:
2020年广东暴雨,黄埔区1小时内最大降水量167.8毫米刷新历史极值,比郑州这次的1小时雨量还有不足。黄埔区单日降雨量378.6毫米,也是远低于郑州日降雨量。
2015年,台风苏迪罗”创下福建福州历史单日最大雨量318.5mm,最高降水量是柘荣英山,也不过才456.3mm
2017年6月10日,江苏南京日降雨量245.1mm,创下南京站1951年以来日最大降水量气象纪录。
要知道,广东黄埔,福建福州,江苏南京都属于东部沿海地区,经常性遭遇台风袭击,都达不上郑州这次的降雨量。 更何况,一小时降雨达201.9mm,单日降雨552.5mm,与几天下这么多是完全不一样的。
一小时200毫米的暴雨,防是防不住的,做什么都来不及,这样的降水放在任何一个城市都会措手不及……道路、建筑、公共交通设施中肯定有太多的人被困,短时间也无法排水,伤亡也不会少,唯一能做的,就是动员一切能够动员的力量,赶紧救人。

大暴雨成因
今年,除河南外,已有华北、华中、西南等多个地区遭受大暴雨的袭击,相继迎来今年的最强暴雨,降雨量也不断刷新历史新高,防汛应急响应不断启动。
除了为这些地方深深地忧心,我们也非常关注另一个问题:
“暴雨来势汹汹,究竟是为何引起的,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危害?”
说到原因,那么就一定要提到我们的“邻居”——太平洋。中国地处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即使是非沿海地区的天气,很多时候也深受太平洋的影响,尤其在夏季。最近发生在我国多个地区的大暴雨,就是以太平洋为重要核心成员,多因素带来的重大“局部冲突”。具体原因如下:
由于动力原因,在副热带会有一股位置不定,但长期存在的温暖高压气团,我们称其为“副热带高压”。在太平洋上也不例外。由于与我国位置临近,太平洋西部的这种暖性高压系统时常影响到我国天气,我们将其称之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 “西太副高”
带来降水的天气系统形势
西太副高主要盘踞于海上。但是每到夏季,它就会向西北扩张,靠近我们国家。它的靠近,给我国带来的是巨大的天气影响。
首先,来自南部海域的暖湿水汽,会沿着西太副高的西北边缘,源源不断输送至我国。这部分水汽成为我们国家大部分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之一。
此外,在我国南侧,是热带地区的热带低压。这个热带低压西侧存在着北上的气流,这股气流携带着来自于另一个大洋 —— 印度洋的大量水汽。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北上的水汽,在遇到北面的高压或冷空气之后阻挡后,滞留于相遇之处,不再继续移动。而大量水汽停留的地区,就有了非常充分的水汽条件,为降水的形成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当然,水汽条件只是暴雨形成的一个最基本的重要因素。真正造成暴雨出现的,往往还与各地的地形地势、局地急流、切变等天气系统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以河南为例,河南目前的这场特大暴雨,之所以如此极端,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因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最近的台风“烟花”。 河南省此次暴雨的强降水中心,位于河南省西部的沿山地区。山区对于气流有着强辐合抬升效应,它的存在使得强降水中心稳定少动,水汽源源不断输送至此,雨量持续不断增加,造成了山区山洪等非常严重的地质灾害。此外,目前台风“烟花”的存在,也携带卷而来大量水汽,对西太副高的水汽起到加持作用。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此次河南的暴雨异常凶猛。
我们不该过分低估自然的力量
这种千年一遇的天灾,无论你多么科学的规划,多么周密的设计,都是扛不住的;现代人聚居于超大型城市,有着强大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有着现代国家的组织动员能力、反应速度,一定程度上已经能够对抗高烈度的天灾了,如果是几十年前,如果放在老城市、放在乡村,损失会更加惨重。 2021年度《市政路桥实战参考》百度网盘会员
央视新闻一直在直播,我看到消防员们开着皮划艇一遍又一遍地在洪水中救人,一次次把被困的群众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记者问他是第几趟了,他说已经记不清……满脸都是疲惫,但下一秒又划着皮划艇走了。
我们看到群众在洪水激流中团结自助、自发救人,看到人们对着水中的被困者呼喊,努力从漩涡激流中把人拉起,每个人都在拼尽全力守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整个河南都在倾尽全力抢险、救人,解放军已经赶往防汛一线,全国各地的消防队、救援队正在动员……现在最迫切的就是救人,救城市、乡村里的所有人,保住人,一切就都有希望。
当然要问责,要反思,要把防汛措施做得更好,但那是以后的事情,雨还在下,现在最重要的工作是救人!
经请示中部战区批准,已调派解放军指战员730人,武警官兵 1159人、车辆60余辆,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6760人次、1383车次,民兵690人,冲锋舟35艘,其他各类抢险装备25784套参与抢险救援。
7月21日凌晨,空降兵某旅该旅接到中部战区命令后,闻令而动,出动650人,车辆38台,迅速赶赴现场。贾鲁河祥符区段的两处决口,情况危急,官兵们采用人工和机械相结合方式,筑起长1.5公里,高1.2米的沙袋墙,目前已完成大部分河堤加高任务。
郑州534.8亿重金打造的城市“海绵”去哪儿了?!
天灾是事实。但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值得“说道说道”的呢?
花费534.8亿重金打造海绵城市!
就在三年半前的2018年1月份,郑州市就已经 公开高调宣布投入534.8亿重金打造城市“海绵”,总目标是将郑州建设成具有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功能的海绵体,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
根据当地官方媒体《郑州日报》的报道,郑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7—2030年) 范围包括郑州主城区,以及航空城、西部新城、白沙组团和九龙组团4个片区,规划面积共1945平方公里。规划期限近期为2017年—2020年,远期为2020年—2030年。
根据上述的整体规划,特意明确了在水安全方面,郑州城区与航空城的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为50年一遇、其他规划区的内涝防治标准为20年一遇,规划区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同时,计划至2020年,建筑与小区海绵设施总投资57.5亿元,城市道路海绵设施总投资137.1亿元,城市绿地总投资139.9亿元,城市水系总投资138.1亿元,污水处理厂总投资61.2亿元,监测与管控能力建设1亿元,合计近期(2017年—2020年)建设海绵城市项目总投资534.8亿元。其中,主城区范围海绵城市近期建设工程总投资约471.1亿元。
什么概念?意味着到2020年,郑州市就已计划投资了534.8亿元,打造海绵城市(近期规划)。那么,请问:在此次郑州特大暴雨中,城市专项规划(近期规划)的“海绵”去哪儿了呢?
天灾之外,更有城市化建设问题
为什么郑州平均每年就有高达15次的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呢?天灾之外,更有城市化自身问题。
公开发表的一篇题为《郑州市区暴雨洪涝风险区划研究》的论文明确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郑州市城市化程度有了显著提高,但城市化建设的提高却对郑州市水文特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来流域的汇流条件,在土地利用和河道形状上表现尤为明显。原有的植被覆盖地变成了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以及硬化路面,原先的自然冲积河道变为按建设需求来规划河道,河道断面的统一化处理,使得河槽蓄水量大大减少,汇流速度加快,调蓄能力变弱。
其次,随着人口大量集中,工业、交通工具数量剧增,以及不透水面积的急剧增加,郑州市区的径流系数已达到 0. 6 以上,根据郑州市区河道出口控制水文站中牟水文站历年降雨径流资料表明,近几年来,监测到的流量数据洪峰流量增大,洪峰时间提前,洪水过程线陡涨陡落。
不仅如此,城市化建设也使郑州市区原有的雨水管网不堪重负,由于不透水率高,地表汇流时间变短,暴雨之后短时间内大量的雨水需要排入管网进入河道,而现状管网不能满足需求,造成大量积水。从而引起洪涝灾害的发生。
“针对暴雨日数、雨强、地形特点、土地利用、人口密度等对郑州市洪涝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区划出不同区域受洪涝灾害风险程度,绘制郑州市区暴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发现郑州市区平均暴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级别比较高,接近一半面积为次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论文《郑州市区暴雨洪涝风险区划研究》如此写道。
另一篇题为《郑州市城区暴雨洪涝预警方法研究》的专业论文在持有相似观点的同时,认为郑州必须建构完整的预警机制和应对能力体系。该文作者认为,郑州极端天气频发,短时间、偶发性、突发性的局部地区暴雨灾害发生的几率较高,高强度局部强降雨的几率也较大,由此造成的内涝灾害危害性极大,因此加强防洪建设的同时必须注重城市洪水的模拟和预报,提前做好相关预报工作,增强防洪能力。但郑州“城市水文在干旱、洪涝等方面的监测预警预报是一个薄弱环节”。
作者通过研究分析认为,当设计降雨重现期超过五年一遇时,基本上郑州市区整个城区将会启动一级预警,郑州市区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内涝灾害。
五年不遇就会内涝,更何况百年不遇甚至千年不遇的7月20日郑州发生的特大暴雨的自然灾害呢?真的是细思极恐!
针对郑州市暴雨洪涝灾害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作者认为应当采用暴雨洪水模型,并建构非单指标法确定预警等级的预警体系,即以降雨量、淹没水深、灾害程度和内涝综合管理效率四个评价指标来综合确定郑州市洪涝预警等级。
仅仅靠“看老天的脸色”来做预警,一定被动,悔之晚矣。
人民子弟兵来了!
面对暴雨,我们在行动!对于大自然,我们无法操控。但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提升我们的预警能力和防灾能力,做好完备的防灾措施计划。面对到来的灾害,做好充足的准备,快速行动。疏散人群、转移财产、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图片来源 中国青年报)
对于灾害,我们虽无法控制天,但我们将一起立于地。不管是哪个地方有危险,我们的国家、全国人民都会与其站在一起,战在一起。也请暴雨灾区的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人。灾害过后,我们还有晴空万里的明天。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