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设计因素是造成混凝土板裂缝的原因之一,如工程设计空间布置不当,伸缩缝位置不当等,即使是施工及其他方面没有出现问题,楼板也会出现裂缝。 (1)建筑物不规则 建筑物设计过程中过度追求外观的新颖性,同时为满足通风、采光等要求,使建筑造型变得复杂,导致建筑平面很不规则,转角数量太多。在楼板转角处混凝土收缩受纵横两个方向约束,成为结构的薄弱部位,在温度等因素变化时,常引起楼板的开裂。在楼板的转角角部设置放射形分布筋或将角区局部板块支座负筋全跨贯通设置,避免开裂现象。
建筑物设计因素是造成混凝土板裂缝的原因之一,如工程设计空间布置不当,伸缩缝位置不当等,即使是施工及其他方面没有出现问题,楼板也会出现裂缝。
(1)建筑物不规则
建筑物设计过程中过度追求外观的新颖性,同时为满足通风、采光等要求,使建筑造型变得复杂,导致建筑平面很不规则,转角数量太多。在楼板转角处混凝土收缩受纵横两个方向约束,成为结构的薄弱部位,在温度等因素变化时,常引起楼板的开裂。在楼板的转角角部设置放射形分布筋或将角区局部板块支座负筋全跨贯通设置,避免开裂现象。
(2)伸缩缝设置不合理
楼板体型过长,伸缩缝的设置不合理,如没有设伸缩缝或伸缩缝间距设置过大时,导致混凝土收缩产生的拉应力积聚在结构的中间部位,从而产生横向裂缝。此类裂缝常见于楼梯间、天井、凹角处等相对薄弱的瓶颈处,裂缝宽度自板中往板边的墙、梁逐渐减小最后消失,一般呈梭形,并贯通截面。合理设置伸缩缝可以缩小变形单元,同时也减轻了约束作用,可以有效控制收缩裂缝出现。
(3)配筋不当
有些楼面配筋率偏低,造成钢筋间距过大,并且现浇楼板按照周边嵌固的双向板设计,板跨中没有板面钢筋只有板底钢筋,跨中上部混凝土发生变形不受钢筋约束,因此裂缝容易出现在板中央。楼板底部钢筋约束使楼板表面裂缝较宽,一般裂缝呈楔形,上宽下窄且不贯通。同样的钢筋面积可选择多布置直径较小配筋方式,可以减小钢筋间距,约束混凝土变形。一般宜选用直径为8~14mm的钢筋,间距控制在150~200mm范围内,且保证配筋率不低于0.3%。
(4)地基基础处理不当
地基基础设计不合理,软土地基若处理不当,在受到墙体传递下来的力时发生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的开裂,进而造成楼板的开裂。
(5)楼板预埋线管数量过多
现代建筑智能化设计的要求,使得楼板内暗埋的线管数量及直径都有所增加。由于楼板的厚度较小,线管的存在大大削弱了楼板强度,再加上楼板只在底部配筋,并且受温度变形影响,板面的混凝土就很容易开裂,形成沿管伸长的裂缝。
(6)设计规范考虑不足
设计规范中,在验证楼板最大裂缝宽度时,只考虑一般情况下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结构荷载、几何尺寸和边界条件等,不包含有施工工艺方面的诸多可能成为主要影响因素的情况。目前,建筑工程施工普遍都采用泵送工艺,混凝土水泥用量、水胶比、砂率、坍落度都比较大,而粗骨料的粒径较小,导致楼板内温差和收缩引起的局部应力集中将增大。这时,应在楼板的转角角部设置放射形分布筋或将角区局部板块支座负筋全跨贯通设置,避免开裂现象。
(7)设计时忽略了屋面板的温度应力作用
钢筋混凝土楼板温度收缩裂缝主要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和应变及混凝土受到自身强度和抵抗变形能力的内、外部约束共同作用产生的。楼板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放热使刚成型的混凝土楼板温度升高,由于混凝土缺乏导热性使散热过程缓慢造成热量积聚,而外部表面混凝土温度下降较快导致内外温度差出现,在热胀作用下,内部混凝土膨胀速率大于外部。屋面板应采取双层双向配筋,若楼面双向板负筋按分离式配筋,在板面无负筋区应配置双向钢筋网与负筋搭接200mm,条件允许时宜将负筋也拉通配置。
在内部约束与墙、梁等外部构件的约束下,楼板表明出现拉应力,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很低,一旦拉应力超过极限抗拉强度,在楼板表面将产生裂缝。建筑平面的凹口处外横墙应与内横墙拉通对齐,并在凹口外缘设置拉梁,且应适当增大梁截面尺寸与配筋。由于凹口处的楼板容易出现集中的温度应力及混凝土收缩应力,因此需要适当增加楼板厚度与配筋率。
本文来自砼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