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季汛期,长江上中下游都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工程,也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面对洪灾,三峡大坝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 文 | 王亦楠 本 文综编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经济周刊”(ID: ChinaEconomicWeekly),原文首发于2020年7月15日-17日,不代表本刊观点。
去年夏季汛期,长江上中下游都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工程,也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面对洪灾,三峡大坝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
文 | 王亦楠
本 文综编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经济周刊”(ID: ChinaEconomicWeekly),原文首发于2020年7月15日-17日,不代表本刊观点。
《中国经济周刊》 “三峡大家谈”圆桌对话 第一问:
三峡大坝变形了吗?会溃坝吗?
大坝的安全标准按抵御 “万年一遇再加10%”的洪水而设计;
大坝混凝土至少 500年不会有问题
网上流传的 “大坝变形”“溃坝”等说法,缺乏科学常识
每年的三峡质量检查报告都直接提交国务院
专家结论:三峡大坝坝体没有任何安全问题:坝型选择、设计标准、质量保证决定了三峡大坝不可能发生溃坝。三峡工程是 “长江上的钢铁长城”。
最近重庆市有个盖公章的 “小区通知”在网上引起关注,说“2020年洪水可能会达到1981年以来的最高水位,也即193.38米,要求四楼以下提前做好防汛准备”。随后有人借此拿“水力坡度”概念在网上炒作说:“三峡水库的建设加剧了重庆的洪水。由于存在水力坡度,大坝挡水越多,重庆就淹得越厉害”,进而又出现了“到底是保重庆还是保武汉”的议论,让人似乎感觉“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难以首尾相顾,势必要牺牲一头”。“这是一个亟需澄清的、违背史实和科学的误导,
重庆的洪灾与目前三峡大坝的拦水没有任何关系。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 第一、三峡水库是 2003年才投运,1870年~1998年长达120多年的重庆洪水历史记录显示,寸滩(位于重庆市下游地界的重要水文站)的汛期水位通常都在160米左右,水位变化和上游洪水流量完全成正比,几次大洪水年里寸滩水位都高达180米以上,最高记录是1870年的196.25米。
没有三峡前,重庆的洪水位就多次达到这么高的水平,怎么 2020年的高水位就成了三峡造成的呢?
第二、三峡水库蓄水前后的实测数据对比显示,水力坡度真正影响的范围基本不超过三峡蓄水高程的 1~2米。国家规定三峡水库的汛限水位是145米,虽然目前水库不断拦蓄,但水位仍然保持在160米以下。
三峡水库拦洪根本不会影响到比寸滩地势更高的重庆主城区。要想解决重庆市的洪水问题,必须依靠重庆上游的水库实现拦洪削峰。
目前,重庆的问题和全国的很多地方一样,亟待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比如这次洪水流量达 80年之最的綦江,如果建有足够库容的调蓄水库,重庆的汛情就决不会这样了。自古以来长江流域就是洪旱灾害的重灾区。
没有三峡以前,洪旱灾害在人们眼中是天灾、只能认命。有了三峡工程以后,三峡却时常成了 “背锅侠”
——旱了或是涝了,上游或是下游,出了问题就有人从三峡这儿找原因。这种思维和逻辑有违科学。 从专业角度看,一个亟需澄清和科普的话题是:水库汛期泄洪也是调控洪水(拦蓄、错峰)的一种方式,泄洪通常不可能超过天然的洪峰。但最近某些网络传言却制造了一个极易蒙蔽公众的 “谎言”:把“三峡水库拦蓄洪峰后的泄洪”偷换概念的编造成“水库造成了洪灾”,将三峡水库泄洪歪曲为加剧洪灾。
专家结论:过去十多年,以三峡为骨干的水库群联合调度,已多次让长江中下游躲过灭顶之灾。
如果没有三峡大坝及其上游的 41座水库,今天长江中下游的洪灾将更加严重。
要解决长江流域的洪灾,我们还需要更多像三峡这样的水利基础设施。
当年反对建三峡的那些 “预言”应验了吗?我们为什么需要三峡?
专家结论:三峡工程的最主要功能是增强了水资源调控能力。三峡发电或许有其他方案可以替代,但三峡水库对于长江水资源的调控作用,没有任何其他手段可以替代。洪水并非不可对抗的天灾,克服先天不利的气候地理条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都迫切需要尽快提升水资源调控能力。
三峡工程绿电效益显著。
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达 225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882亿千瓦时。三峡电站于2003年7月实现首台机组并网发电,截至2019年底,累计发电量超1.2万亿千瓦时,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三峡水电站发出的强大电力通过三峡输变电网络送往华中、华东、南方和川渝电网,直接受益的地区有华中、华东、华南和川渝地区,受益人口超过全国人口的一半。三峡工程电站节能减排效应明显,相当于节约原煤消耗约5.9亿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1.8亿吨、减排二氧化硫1180多万吨,其中2018年发电1016.2亿千瓦时,首次突破1000亿千瓦时,创造国内单座水电站年发电纪录。
三峡工程通航效益显著。
三峡工程蓄水后,改善了长江川江(重庆市至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河段) 660千米河道通航条件,万吨级船队可从上海直达重庆,船舶运输成本降低三分之一以上,使长江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三峡双线五级船闸2003年投运。截至2020年6月,已经连续运行17年,累计运行16.34万闸次,通过船舶87.53万艘次,过闸货运量14.68亿吨。2019年,三峡船闸通过货运量达到1.46亿吨,超过设计通过能力(1亿吨)46%,是三峡水库蓄水前该河段最高货运量(1800万吨)的8.12倍,极大地促进了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沿江航运的大发展。三峡升船机自2016年9月18日试通航。截至2020年6月,累计安全有载运行9800厢次,通过各类船舶约10000艘次、旅客36万人,充分发挥了过坝快速通道作用,同时提高了枢纽通航调度的灵活性。
本期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瞭望智库
本期编辑: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