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都设参与 投标 琶洲某总部大厦设计方案。 项目定位为一栋集“办公、酒店、商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业态超高层建筑。而在高楼林立的琶洲岛上,如何让本案脱颖而出,且具备独创性与地域性,成为本案的最大难点。 背景 项目所在的琶洲西区定位为黄金三角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上对标国际先进创新区域,以广
2020年10月,都设参与 投标 琶洲某总部大厦设计方案。
项目定位为一栋集“办公、酒店、商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业态超高层建筑。而在高楼林立的琶洲岛上,如何让本案脱颖而出,且具备独创性与地域性,成为本案的最大难点。
背景
项目所在的琶洲西区定位为黄金三角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上对标国际先进创新区域,以广 州紧凑型新CBD为目标,正在发展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有岭南特色、有开放魅力的总部商贸区。
作为广州未来的城市新核心琶洲,与珠江新城、金融城隔江相对,远眺广州塔,交通便捷,超高层林立。我们的项目场地则位于琶洲“双塔路轴线”,即琶洲西部核心区最高的天际线轴,也是未来岛上重要的标志性建筑通廊。
▲ 场地区位
在琶洲整体城市设计与规划条件中,地块建筑高度被限制在170米,相较于周边为数众多的200米甚至300米以上的塔楼,本案在整个轴线上并不占有高度优势。
此外,由于严格的城市设计与用地限制,塔楼、裙楼的基本位置与形体关系已经几近确定。
▲ 周边天际线
▲ 功能需求与场地限制
▲ 塔楼视野分析
林立的超高层建筑蕴含着琶洲的建设雄心,但紧张的用地与170米的高度限制却为项目带来了挑战,加之建筑本身所涵盖的城市公共空间、办公、商业、酒店等综合性需求,在设计中需要处理不同的空间、交通与人流关系,方案的难度随之加大。
在巨大的建设机遇与众多约束条件之下,方案如何营造形式与空间,在解决基本需求的条件下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空间体验与标识性,成为了设计的出发点。
突围
于无声处听惊雷。
今天的琶洲已经不是昔日珠江中四面环水的 自然洲渚 ,但 粼粼珠江 见证了琶洲的过去与现在,也将伴随着这片土地的未来发展。
珠江流水或许就是最恰当的隐喻,“水善万利而不争”,我们希望建筑的形式与空间也能恰如其分,不争奇斗艳,而是将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分点打造,让建筑的每个部分都独具亮点。
方案整体以环绕琶洲的珠江流水为灵感,抽象提炼其波光粼粼的肌理作为建筑元素,以塔楼折角鳞片状幕墙映射流水波纹,层叠裙楼好像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呈现不同的反射效果,打造整体“流水白云间”的画面观感。在造型各异的超高层丛林,以纯粹简约的立面设计手法,彰显珠江上建筑应有的的隽秀气质。
▲ 立面意象
▲ 建筑东北角透视
形式之外,塔楼折面的介入也自然地分隔了室内视线,将视线引导至视野最佳面广州之心。裙楼细柱支撑大屋顶,形成遮阳系统,适应广州气候条件的同时,也成为岭南传统骑楼的一种现代演绎。
▲ 折面幕墙分析
▲ 骑楼遮阳分析
交通
裙楼部分作为人流汇集重点区域,交通复杂。为了处理好酒店、办公及总部的关系,将酒店入口独立布置于西侧,而办公和总部则共享东侧主要入口。在大堂二层,方案设置总部的独立前厅,满足其功能的独立性与完整性。
▲ 裙楼流线分析
▲ 裙楼剖透视
▲ 东侧大堂透视
▲ 骑楼透视
塔楼的功能布置由垂直方向划分,依据公共性与空间需求,由下至上布置共享办公、办公、酒店以及总部,并且为总部办公、办公及酒店各自设计了独立的电梯厅与穿梭梯,核心筒向上逐步衰减,以保证各类功能交通的独立性与经济性。
▲ 竖向交通示意
空间亮点
在我们看来,这一次的方案不应当仅仅是完成一个满足功能需求、外形具备一定标识性的超高层建筑,对于环境与事件的创造同样重要。我们希望在建筑当中置入不同的片段化的场所,从不同的维度,以不同的方式强化建筑的形式与精神,形成整体的可识别性与记忆点。
由此,针对项目中多类功能需求,方案采取了分点打造的方式,重点营造城市公共广场、酒店、与空中总部等关键空间,在重点空间中置入恰当且适宜的要素,营造建筑的空间体验感,凸显建筑的价值与亮点。
相较尺度巨大的塔楼主体,裙楼与广场是人们更加方便到达与感知的空间,我们希望这里是开放的、多样的、既联系塔楼也能与城市空间融为一体。在北侧广场,方案以“森林画廊”作为裙楼形式的延伸,这里未来会与裙楼的通高艺术大厅紧密联系,共同形成休闲空间、展览空间、甚至是开放的演艺空间。我们设想人们会在此处停留、聚集,举办活动,富有活力与生命力。
▲ 北广场透视图
▲ 北广场活动情景营造
旅居与办公作为两类完全不同属性的行为,需求各异。为了提升酒店的品质感与私密性,我们将酒店入口独立布置于建筑西侧,入口的大堂落客区由磨砂U型玻璃分隔室内外,由外往内望去,隐约透出室内的暖色材质,营造空间的半透明性与私密感。
▲酒店 入口透视
在塔楼中段,由于办公楼层到酒店楼层的功能转换,核心筒进行了收缩,建筑形体结合避难层由南至北退让出露台。露台区域上部挑空,12m的层高打造了一个广州独一无二的立体丝带泳池,并与上层空间联通打造空中大堂空间。泳池与绿化露台包裹空中大堂,营造出跳脱有趣但毫不违和的半空庭院,为住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态休闲的城市生活体验。
▲ 空中水上游园
塔楼四个转角处,进行了分柱结构转换的处理,形成角部无柱空间,为酒店及办公提供了270度的视野,享受云端城市景观。
▲酒店套房 室内
总部位于塔楼顶端,视野绝佳,我们希望在塔楼的最顶部,置入一个云端园林,使人们即便身处百米以上的城市高空,也能享有移步易景、园林般的空间体验。
总部办公的空间组织方式由岭南园林空间抽象演绎而来,我们提取了岭南四大园林之一 “可园”的空间要素,研究其庭院空间水平与竖向的组合。依据其中竖向要素统领水平空间的组合形式,在总部办公空间中设置30米挑空的垂直中庭,室内沿用立面“流水”倒悬的形式,呼应整体。
沿垂直中庭不同标高分布了大小不一的水平庭院,沿庭院布置办公、会议等空间,使不同标高的空间与视线能联系紧密且丰富活跃。最顶部的屋顶设置了天际露台,有天有地,形成世外桃源般的城市办公总部场所。
▲ 空间原型分析
▲ 塔冠总部剖透视
▲ 总部北侧开放空间
▲ 总部中庭
珠江承载了广州一代又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从容、低调但源源不断,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
我们希望这次的设计也能拥有同样的在地性与生命力。
它是适宜的、恰当的,不需要外在高度的极致,也不需要奇异的造型。
以流水般低调但细腻生动的形式、尺度怡人的外部环境以及丰富多元的内部空间,展现自身的独特的魅力与标识性,由此建构这座开放复合的垂直综合体建筑。
▲ 方案鸟瞰图
▲ 西南角透视图
▲ 夜景透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