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渗漏公式,你知道多少
远大洪雨
2021年05月12日 13:51:10
来自于建筑施工
只看楼主

上学的时候,总是接触各种各样的公式,如数学中的“路程=时间*速度”,化学中的“燃烧=助燃物(氧气)+可燃物+火源”,而甚至连成功也有公式:成功=99%的努力+1%的天分。那么关于防水工程中的渗漏问题有没有公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防水工程的渗漏公式吧! 其实,通过多年的应用和经验,人们也已经总结出了关于地下结构渗漏的公式了,渗漏=水+结构缺陷(一般为结构裂缝)+水接触到结构缺陷,这个应该如何解释呢?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水的存在,就一定不会有渗漏现象,但是让结构周围没有水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同样如果结构不存在缺陷也一定不会有渗漏现象,但是让结构不存在缺陷的概率也几乎为零,小体积混凝土在合理的施工、养护条件下,尚且存在可能。而对于地下的大体积混凝土(如动辄超过1m厚的大筏板),想要保证结构一点缺陷都没有几乎不可能。这也就是为什么现代建筑地下结构必须设置外防水的原因,就是通过防水层的设置,来阻断水接触到结构缺陷,从而预防渗漏产生。

上学的时候,总是接触各种各样的公式,如数学中的“路程=时间*速度”,化学中的“燃烧=助燃物(氧气)+可燃物+火源”,而甚至连成功也有公式:成功=99%的努力+1%的天分。那么关于防水工程中的渗漏问题有没有公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防水工程的渗漏公式吧!


其实,通过多年的应用和经验,人们也已经总结出了关于地下结构渗漏的公式了,渗漏=水+结构缺陷(一般为结构裂缝)+水接触到结构缺陷,这个应该如何解释呢?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水的存在,就一定不会有渗漏现象,但是让结构周围没有水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同样如果结构不存在缺陷也一定不会有渗漏现象,但是让结构不存在缺陷的概率也几乎为零,小体积混凝土在合理的施工、养护条件下,尚且存在可能。而对于地下的大体积混凝土(如动辄超过1m厚的大筏板),想要保证结构一点缺陷都没有几乎不可能。这也就是为什么现代建筑地下结构必须设置外防水的原因,就是通过防水层的设置,来阻断水接触到结构缺陷,从而预防渗漏产生。


那为什么做了外防水,还是会产生渗漏呢?


这我们就要再次回到那个公式“渗漏=水+结构缺陷+水接触到结构缺陷”,有水、结构有缺陷,同时水接触到了结构的缺陷,那么水如果想要接触到结构缺陷,必定是防水层出现了破损让水接触到了结构的缺陷。如果结构缺陷与防水层破损点重合的情况,维修也较为容易,直接在渗漏背水面的渗漏点位置进行常规的堵漏灌浆就可以完成维修。而当结构缺陷与防水层破损点不重合时,这种情况下,根据渗漏公式分析应该是不会出现渗漏的,但是现实情况却是,一旦防水层破损,结构大概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渗漏。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就是两个字“窜水”,从防水层的破损点进入,在防水层与结构层间窜流,窜到结构缺陷位置导致了渗漏,这也是现代渗漏维修困难的主要原因。常常在结构背水面渗漏位置堵漏,渗漏点堵住了,因为“窜水”的原因,水又窜到其他的结构缺陷处,所以常见堵住了这里,又漏了那里的现象。
即水接触到结构=水+窜水


那么“窜水”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窜水”的主要原因其实是结构层与防水层之间未达到满粘结,常见的如底板的防水做法,防水层完成后在上面浇筑一道5公分的混凝土保护层,这道保护层设计的初衷其实是为了保护防水层,因为结构底板施工会存在许多交叉作业,如果在普通防水材料上直接做其他工序一定会造成防水层的破坏。而正是这道防水层设置,使得防水层与真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之间多了天然的隔阂,一旦5公分的保护层开裂,水就会在结构底板与防水层间窜流,形成窜水。再如结构侧墙,常规的防水卷材做法,防水与结构间直接粘结,看似没什么问题,但由于侧墙防水施工难度相对大,防水与基层的满粘结势必是一大问题,再加之后期回填土沉降的侧向压力,很容易导致防水卷材脱落(粘都粘不住,更别说窜水了)。而到了顶板或者平屋面,可能你会说,这下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吧,平面好施工且不会下滑,但是为什么许多项目的顶板或者屋面漏的也是一塌糊涂呢?对于这些大平面的渗漏,其实主要原因还在“窜水”,通常的防水卷材做法,如SBS卷材,更多的质量保证是对于工人操作水平的依赖,水平高的也只能说满粘率更高,却也达不到100%。
窜水=水+防水层破损+非满粘结



所以,综上所述,基本渗漏公式应该进行如下:


渗漏=水+结构缺陷+水接触到结构缺陷


水接触到结构=水+窜水


窜水=水+防水层破损+非满粘结


渗漏=水+结构缺陷+防水层破损+非满粘结

关于渗漏公式,你了解了吗?

cof1608016491778
2021年05月12日 14:23:35
2楼

有点意思

回复
ab1300
2021年12月23日 20:43:30
3楼

表述有天特点,好!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