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坝轴线(坝址)选择及枢纽布置 一、坝轴线(坝址)的意义及选择 1.1 坝轴线(坝址)的含义 在准备修建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一定河段长度的地形平面图上,通常总要在其上找几条横越河流的几何线,以作为建坝的轴线(坝址)。
在准备修建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一定河段长度的地形平面图上,通常总要在其上找几条横越河流的几何线,以作为建坝的轴线(坝址)。
实际上水利水电枢纽的坝址所占的位置实际并不是一条线,而是具有一定的宽度的,除了布置坝体以外,还要布置其他的主要建筑物。
各种建筑物类型、特点的差异,以及不同的地形、地质条件和不同的设计水头要求的坝址宽度不一样。
(所以在地形图上所画的一条线实际上只是象征的、或者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位置。工程地质勘测时也不是只在一条线上工作,而是在已有的初步工程布置方案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在其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勘测,不过在所定的轴线上进行的勘测工作更多更细些,如进行钻孔勘测等,并有地质剖面图等较详细的资料。我们设计时就可在给定的几条坝轴线上,按设计要求来布置各种建筑物,以便进一步进行设计、计算和方案比较。这些坝轴线(坝址)的存在,意味着在这几条轴线上或轴线附近,工程地质人员已经做了不少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掌握了不少的资料的积累,认为是可以布置以坝为主体的主要建筑物,这个轴线就是坝体的轴线。一般应有相应的几个坝轴线比较的方案。特殊情况也会有可能发现原来所定的坝轴线(坝址)是不适合的,甚至也有在开工以后被迫放弃原来所定的坝轴线(坝址)的情况。)
自1986年正式开始进行前期勘测设计工作,在该河段上选择了上、中、下三个坝址进行比较,1994年完成《溪落渡坝址选择研究报告》,1996年提交《溪落渡水电站予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在选定的中坝址区进行了坝轴线比选阶段的勘测设计、工作,
经过地形地质条件、枢纽布置、施工条件、总工程量、工程总投资等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了溪落渡水电工程的坝轴线。
|
|
|
|
位于溪落渡峡谷中段,河道顺直,地形完整、岸坡陡峻。
抗力体部位河谷收敛,坝基岩体弱风化下限高程323.41~327m,建基面高程325m。
|
X坝轴线位于I坝轴线下游约175 m,河谷相对狭窄,其他地形地质条件与I坝轴线无明显差异。
抗力体部位河谷相对敞开,坝基岩体弱风化下限高程332m~341 m以上,有利于抬高建基面,减少边坡高度。建基面高程325m。
|
|
建筑物由混凝土双曲拱坝,左右岸地下电站厂房,坝身泄水孔口为2表孔+6中孔+7深孔+左右岸泄洪隧洞。
坝体混凝土方量较X坝轴线多23万m3、基础开挖工程量较X坝轴线多52万m3。
坝轴线左岸距上游550m~650m高程之间宜布置电站进水口的缓坡台地约300m。
|
需要处理抗力体尾部的强风化夹层,基础处理工程量约有增加。
X坝轴线下移,距上游550m~650m高程之间宜布置电站进水口的缓坡台地距离增加,但可以在大坝和电站进水口之间增设泄洪隧洞,缩短了泄洪隧洞的长度。
|
|
|
|
|
|
|
|
|
|
刘家峡水电站是《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1954年)中列入第一期开发的工程之一。
1952年~1956年完成了初步设计的第一期——坝址选择阶段的工作。在全长11.9km的刘家峡中选择了马六沟、姚河口、苏州崖、红柳沟四个坝址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姚河口坝址地质构造复杂,岩体完整性较差,岸边有顺河构造裂隙,卸荷的岸边剪切裂隙,对两岸坝肩稳定不利。苏州崖坝址河面较宽,两岸岩体受构造断裂切割比姚河口差,岩体透水性大,上游有坍塌体,下游有苏州崖滑坡体,枢纽建筑物布置受影响,交通及施工场地条件也较差,故这两坝址不宜选用。
马六沟坝址河面窄,河床覆盖层薄,坝址岩石坚硬完整,构造裂隙简单、岩石弱风化深度浅,岩体透水性小,这些方面都优于红柳沟坝址,但交通及施工场地条件也较差,在同一正常蓄水时,发电水头比红柳沟坝址减少9m,库容少9亿m3,发电效益差。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所载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