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施工做到这种程度,谁都别想找你麻烦!
夏闰
夏闰 Lv.2
2020年12月17日 17:02:51
来自于工地图片
只看楼主

一、环境保护 1.1 控制项


一、环境保护


1.1 控制项


1.1.1 施工现场标牌应包含环境保护内容
绿色施工告示牌应与“五牌一图”布置在一起。尺寸规格、颜色、材质等与五牌一图相同。环境保护牌应设置在大门、主要通道口等醒目位置,并载明拟采取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1.1.2 现场设置环境保护有关的各类施工标牌
施工现场应在大门、主要通道口等醒目位置设置施工标牌,主要包含“四节一环保”涉及的“固、液、气”的处理方式及图标等。标牌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通过丰富、直观的内容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1.1.3 施工现场的古树名木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项目开工前应充分了解施工现场文物古迹情况,对可能存在文物古迹或当地有明文规定的,应报请当地文物局进行现场勘察,确认无文物古迹后方可动工。施工过程中发现文物古迹应立即向当地文物局汇报,并组织专人看管,待文物古迹考察结束后方可动工。
施工现场发现古树名木应立即向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报告,配合行政主管部门做好保护措施及移植措施。如当地明确无法挪移,应做好相应防护设施,定期派专人查看树木生长情况。文物古迹需围护,并挂设标志牌,注明联系人。同时应将古迹和古木的简介以及历史科研价值制作成简明告知牌。

1.1.4 现场食堂应有卫生许可证,炊事员应持有效健康证明
现场食堂应按要求到当地卫生管理部门办理卫生许可证或餐饮服务许可证。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应取得相应健康证明方能上岗。工地食堂应按公司要求制定管理制度并张贴。


1.2  一般项


1.2.1  资源保护
1)应保护场地四周原有地下水形态,减少抽取地下水 。
①基坑支护尽量采用搅拌桩、连续墙等隔水挡土效果较好的支护形式,桩基施工应采取电力驱动机械设备施工,进行基坑内封闭降水和土方开挖,避免基坑降水过程中造成基坑外区域地下水位变化及水土流失。施工区域未经审批不得私自抽取地下水。
②鼓励采用各种帷幕隔水技术或者合理组织施工,最大限度缩短地下工程的施工周期,减少地下水的抽排量。
③综合利用抽排出的地下水。可在工地钢筋混凝土的养护、降尘、消防等方面进行综合利用抽排出的地下水;剩余部分,应主动与园林、环卫部门和居民社区联系,将其用于周边指定绿地、景观及环境卫生改善方面。

2)危险品、化学品存放处及污物排放应采取隔离措施现场的各类危险品、化学品存放应设置专门的存放区,并采取隔离措施。施工现场应合理设置沉淀池,地表水及施工废水必须经沉淀达标后方可排放。食堂废水、油污应经过隔油池,处置达标后方可排放。

1.2.2 人员健康
1)施工作业区和生活办公区应分开布置,生活设施应远离有毒有害物质 施工现场应合理规划布置生活区、办公区,生活区、办公区应设置在远离库房、加工房、材料堆场,并避开塔机回转半径范围的安全地带,与施工现场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有规范的隔离措施,区域内的消防、清洁、消毒、化粪池等设置公示牌,接受监督。

2)生活区应有专人负责,应有消暑或保暖措施,生活区应设有专人负责管理,管理责任人应挂牌公示鼓励采取物业化管理。设置员工健康保健宣传栏及职工之家,普及员工健康知识,给予人文关怀。并在现场设置茶水亭休息厅。设置医务室,配备常规药品和急救药品;宿舍房间应通风,配备风扇,有条件时可设空调,北方地区冬季室内应配备暖气片。

3)现场工人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GB3869 的有关规定现场施工人员的劳动时间为 8 小时工作制,节假日实行轮休制。

4)从事有毒、有害、有刺激性气味和强光、强噪音施工的人员应佩戴与其相应的防护器具 。

5)深井、密闭环境、防水和室内装修施工应有自然通风或临时通风设施 。

6)现场危险设备、地段、有毒物品存放地应配置醒目安全标志,施工应采取有效防毒、防污、防尘、防潮、通风等措施,加强人员健康管理 。现场危险设备主要有塔吊、施工电梯、钢筋加工机械、木工机具、附着式脚手架、物料提升机等;现场有毒物品主要有防水涂料、油漆、香蕉水、废弃油料、石棉等;现场危险地段主要有基坑、挖孔桩周边、电梯井、楼层临边、空洞、高空坠落区域等。

厕所、卫生设施、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应定期消毒
厕所、卫生设施、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应建立相应的卫生 管理制度,指派专人负责定期消毒,并建立卫生维护及消毒台账。
7)食堂各类器具应清洁,个人卫生、操作行为应规范 。

1.2.3  扬尘控制
1)现场应建立洒水清扫制度,配备洒水设备,并应有专人负责 建立生活、办公及施工现场洒水和清扫制度,配备自制或专用洒水设备,由专人负责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清扫和洒水,并建立台账。

2)对裸露地面、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抑尘措施 现场直接裸露土体表面和集中堆放的土方采用临时绿化、喷浆和密目网遮盖等抑尘措施。

3)运送土方、渣土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应采取封闭或遮盖措施 运送土方、渣土等松散易产生扬尘车辆,应采取毡布严密遮盖措施或采用有封闭盖子的车辆及其他箱式运输车辆。

4)现场进出口应设冲洗池和吸湿垫,应保持进出现场车辆清洁 现场出入口应设车辆冲洗设施或自动冲洗设备,设专人管理,保证车辆出场清洁。

5)易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应采取遮挡、抑尘等措施 易产生扬尘(如土方开挖、预拌砂浆、气体切割、石材切割、砼结构打磨、木加工、地面清扫、除锈等)施工作业,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遮挡、抑尘等措施。

6)拆除爆破作业应有降尘措施 ,如现场拆除作业、爆破作业,应采用喷雾降尘设备减少扬尘。

7)高空垃圾清运应采用封闭式管道或垂直运输机械完成 高空垃圾清运应分别采用:
①利用每层烟道预留口,制作成木板角钢封边的垃圾通道,每层通道处留有卸料口;
②设置封闭垃圾管道由上至下传递运输;
③少量垃圾可采用袋装,通过施工设备或垂直运输设备传递运输。严禁高空抛物。

8)现场使用散装水泥、预拌砂浆应有密闭防尘措施 现场使用的散装水泥、预拌砂浆应采用装罐储存,下部放灰口应搭设封闭防尘棚。

1.2.4  废气排放控制
1)进出车辆及机械设备废气排放应符合国家年检要求 现场所有的进出车 辆均通过机动车检验和环保检验,废气排放应符合国家标准 。打桩机、发电机、混凝土车载泵等机械设备应定期进行维修保养。

2)不应使用煤作为现场生活的燃料 现场主要使用电和液化气作为生活能源,不应使用煤和木材作为生活燃料。

3)电焊烟气的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 1996 的规定 应采用环保认证的电焊条。电焊条的烟气产生污染物的排放速率、浓度等指标,应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 )、《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规定。
4)不应在现场燃烧废弃物 施工现场产生的丧失再利用价值的包装废旧木材、纸皮、塑料袋、胶皮等废弃物,应分类收集、存放,定期委托有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统一处理,不得在现场燃烧。
1.2.5  建筑垃圾处置
1)建筑垃圾应分类收集、集中堆放 建筑垃圾应进行分类,并集中堆放至指定收集地点。设置建筑废物料池并实行分类收集,统一处理。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生 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

2)废电池、废墨盒、废涂料、废油漆桶等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应封闭回收,不应混放 生活区、办公区单独设立废电池、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箱;施工区产生的废涂料、废油漆桶等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分类收集和封闭存放。定期委托有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统一处理,并留存记录。
3)有毒有害废弃物分类率应达到 100% 施工现场有毒物品常见有防水涂料、油漆、橡胶水、电池、墨盒等。
4)垃圾桶应分为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利用两类,应定期清运 。办公、生活、施工区域,设每二个一组的垃圾分拣箱。垃圾箱上的图标要求:
①材质:采用户外车贴;
②尺寸:宽高为28*20 厘米;
③颜色:见图或采用蓝底白字,上书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箱等;
④名牌位置:正面贴于垃圾箱上部。
设置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箱应与有处置资质的单位签订垃圾清运协议,定期清运。

5)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应达到 50% 以上,对可回收利用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堆放 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可采用地磅、地秤等计量,确定专人分阶段记录建筑垃 圾产生量、回收量、利用量。破桩头、基坑支护产生的碎混凝土块,经过分类后可作为施工临时道路路基、地下室底板地基的回填材料。混凝土、砂浆垃圾采用破碎机将建筑垃圾进行破碎,产生不同粒径和级配的再生粗、细骨料,达到设计要求后可用做地面垫层回填材料;或采用制砖机生产满足施工强度要求的小型砌块。砌块垃圾经粉碎后,经设计单位同意可用于屋面找平层、保温隔 热层、轻骨料混凝土垫层、下沉式 结构处回填;灰砂砖、混凝土空心砖垃圾经粉碎后可用于制砖、地面或路面回填。钢筋废料按尺寸大小分类,可用于制作支架、水沟盖板、管道洞口边加固。废旧木方利用短木方接长机接长,废旧模 板可用于制作成品保护和预留孔洞保护。

6)利用碎石和土石方类等应用作地基和路基回填材料 碎石和土石方类的建筑垃圾应作为现场临时道路路基,经设计单位同意可作为地基处理材料使用。

图1.2.5 15 碎石、混凝土块再利用场地硬化

7)采用余料回收系统将混凝土余料回收后,采用碎石机器,将余料或建筑垃圾进行粉碎处理,处理后采用制砖机自行生产砌块,实现建筑垃圾的分类回收利用率 50% 以上的绿色施工要求。

8)混凝土支撑拆除破碎后可用于现场临时道路垫层、水稳层及工程回填,降低了废弃混凝土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有利于节约成本、节约资源和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1.2.6污水排放
1)现场道路和材料堆放场地周边应设排水沟 施工现场应建立排水系统,应加设过滤池和沉淀池接入市政管网或泵抽至指定地点。施工现场周边排水沟应接至主排水沟。排水沟上加设篦子,其断面尺寸和坡度应视排水量大小而定。

2)对于少量的工程污水和试验室养护用水,应导入沉淀池,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工程污水和试验室养护用水,应设置废水利用装置,产生的废水导入三级沉淀池。经沉淀合格后的清水可重复利用。沉淀池、化粪池、隔油池的内外粉刷宜采用防水砂浆,必要时储存油料的仓库地面应做防渗漏处理。

3)现场厕所应设置化粪池,化粪池应定期清理 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卫生间处设置化粪池(优先购置成品化粪池),与负责清掏环卫部门签订协议,设专人定期清理,并建立台账。

4)工地厨房应设隔油池,应定期清理 生活区厨房设置隔油池,下水道口安装过滤网,设专人定期清理。污水排放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 )。

5)雨水、污水应分流排放 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利用现场的排水沟、集水井、潜水泵和蓄水池对雨水进行收集储存,用于工程施工和道路、模板、车辆的冲洗,雨水和污水分别排入市政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

6)建立施工和生活用水回收利用系统

1.2.7 光污染
1)夜间焊接作业时,应采取挡光措施 电焊作业加设遮光板,避免电弧光外泄。

2)工地设置大型照明灯具时,应有防止强光线外泄的措施。施工现场照明灯应加设灯罩,照明灯应向施工范围投光。

1.2.8  噪音控制
1)应采用先进机械、低噪音设备进行施工,机械、设备应定期保养维护,应选择低噪声、低震动的机具和设备,施工现场噪声排放应符合《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 )的规定。定期保养维护机械和设备。在地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优先使用静压桩机进行桩基施工、绳锯切割内支撑梁、低噪音的混凝土振动棒等。
2)产生噪声较大的机械设备,应尽量远离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和周边住宅区,施工现场易产生高噪声的施工机具和设备宜设隔音罩、隔音板,设置足够长度的隔音屏等降噪措施,应尽量远离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对噪声敏感区域, 并应在其附近设置噪音检测点。

3)混凝土输送泵、电锯房等应设有吸音降噪屏或其他降噪措施,现场混凝土输送泵应设置减噪棚,木工加工间应设置隔音围挡,有效降低噪声污染。

4) 夜间施工噪音声强值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做好夜间噪音监测工作,防止扰民情况发生。所有施工阶段的噪声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夜间施工场界噪声小于 55 分贝。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混凝土浇筑宜安排在白天进行,振捣时振动棒不得 碰击钢筋和模板;必须夜间施工时,必须得到有关管理部门的许可,并办理相关手续。

5)吊装作业指挥应使用对讲机传达指令 吊装作业指挥应使用对讲机传达指令,避免施工现场大声喊话。

1.2.9 施工现场应设置连续、密闭的有效隔绝各类污染的围挡
现场围挡应连续设置,不得有缺口、残破、断裂,墙体材料可采用彩色金属板式围墙等可重复使用的材料,高度符合《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 )的有关规定。

1.2.10 施工中,开挖土方应合理回填利用
应统筹合理安排基坑开挖顺序,综合考虑场地内自然标高和设计标高,力求场地内土方平衡。对基坑挖土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避免超挖,降低土方开挖和回填对土体的扰动。


1.3 优选项


1.3.1  隔音设施施工作业面应设置隔音设施。
当施工作业离居民区较近时,应搭设降噪屏、吸音棚等有效的隔音措施。
1.3.2  可移动环保厕所
现场应设置可移动环保厕所,并应定期清运、消毒。现场应设置可移动的环保厕所,每一单体建筑内,每隔三层至五层设置一个移动厕所,并定期清运和消毒,始终保持清洁卫生。

1.3.3  噪声监测点
现场应设噪声监测点,并应实施动态监测。现场应在产生噪音大的区域和靠近居民居住的区域等设置噪声监测点,有监测点平面布置图,并进行如实记录、动态监测。测量用地红线与噪声敏感区域之间的距离。根据施工现场噪声产生的方位及噪声敏感区域的方位,在用地红线上选择离噪声敏感区域最近的点作为测点。由于噪声敏感区域 方位不同,对于一个施工现场,可同时设置几个测点。噪声敏感期昼间及夜间施工时各不少于一次,其他时期每周不少于一次。

1.3.4  基坑封闭降水措施
施工应采取基坑封闭降水措施。基坑支护设计应采用止水帷幕,形成基坑封闭降水,保护场地四周原有地下水形态。

1.3.5  喷雾设备降尘
现场应采用喷雾设备降尘。在现场拆除、爆破作业、钻孔作业、干旱燥热条件下土石方施工、主要施工道路两侧、塔吊、基坑支撑上、悬挑外脚手架底部等设置喷雾淋水装置,可起到降尘的作用,减少扬尘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危害,减轻扬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

1.3.6  工程污水处理
工程污水应采取去泥沙、除油污、分解有机物、沉淀过滤、酸碱中和等处理方式,实现达标排放。施工污水经过沉淀池沉淀过滤、食堂污水经过隔油池除油污、厕所污水经过化粪池分解处理,检测酸碱度合格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不合格的进行必要的酸碱中和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二、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2.1 控制项


2.1.1  应根据就地取材的原则进行材料选择并有实施记录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中 4.4.3 规定,就地取材是指材料产地与施工现场距离在 500km范围内。

2.1.2  健全材料管理等相关制度
应有健全的机械保养、限额领料、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等制度。现场机械保养、限额领料、废弃物排放和再生利用等制度健全,做到有据可查,有责可究。项目部应建立相关管理制度或实施细则。


2.2  一般项


2.2.1  材料的选择
施工应选用绿色、环保材料要求建立合格供应商档案库,材料采购做到质量优良、价格合理,所选材料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
②GB18580~18588
③混凝土外加剂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GB18588 )。

3)应利用粉煤灰、矿渣、外加剂等新材料降低混凝土和砂浆中的水泥用量;粉煤灰、矿渣、外加剂等新材料掺量应按供货单位推荐掺量、使用要求、施工条件、原材料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 并应有相关的材料检验合格证及检测报告。
2.2.2  材料节约
从实际出发,采用适于当地情况,利于高效使用当地资源的四新技术。如:模板早拆体系、高效钢材、高强混凝土、自防水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竹材、木材和工业废渣废液利用等。
1)采用管件合一的脚手架和支撑体系 建筑工程中目前采用的管件合一脚手架和支撑体系有:承插式脚手架和盘扣式脚手架 。

2)应采用工具式模板和新型模板材料,如铝合金、塑料、玻璃钢和其他可再生材质的大模板和钢框镶边模板。

3)材料运输方法应科学,应降低运输损耗率 砌体在生产厂家采用分块打包进行运输,施工现场采用叉车和液压手推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运输或采用自制运砖车运输。砂浆采用手推车运输时,不得装满(距离手推车上口 5 10cm )或采用自制防溢手推车。混凝土浇筑输送泵管应优化路径并合理铺设,减少弯管,避免堵管。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散落,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倒运。

4)应优化线材下料方案
线材主要指钢筋和电线、电缆、水电管线。
①钢筋下料方案的优化:
采用统筹法下料,对料单中的钢筋进行全面整合,把余料减少到最低。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数量多的后断数量少的,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短钢筋头,以节约钢材。

②电缆、电线下料方案的优化:电缆下料应采用计划下料、厂家配送的方法,合理安排计划每盘电缆,电缆到货数量进行通盘计划,把长短电缆互相搭配,考虑长电 缆优先的原则,减少浪费;严格控制好电缆的预留长度,不得随意增加预留长度;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在不影响结构、建筑物使用功能、美观以及电缆维护的情况下,可对电缆的敷设路径适当优化,以减少电缆用量。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尽量选择直线路径,节约电线用量。

5)面材、块材鑲贴,应做到预先总体排版 对面材、块材(如砌体、地砖、墙砖等)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预先排版,充分利用材料的规格尺寸,非标准块现场集中加工,避免随意切割,减少浪费。
6)应因地制宜,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根据工程实际,采用国家住 建部发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四新技术。

7)将项目信息、相关技术交底、方案、某部件相关信息等文件生成二维码在必要位置张贴,工人及管理人员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快速查询到相关信息;
通过将项目的进度计划、方案、技术交底等相关资料,运用网络二维码生成器导出相应二维码,制作成展板,满足了现场展示与共享的需求。其主要步骤如下:
①整理编辑相关项目资料,将 Word 、 Excel 及 Project 等文件转换为 PDF 格式(必要时打上水印);
②选择一款网络二维码生成器,导入 PDF 格式的资料,并导出相应二维码图片,命名并存档;
③排版并制作展板。

8)将管理人员、工人相关信息生成二维码,贴在安全帽上,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人员联系方式、血型、所在班组、安全教育等相关信息。

9)应提高模板、脚手架体系的周转率 在编制模板、脚手架施工方案时,应优先选用周转率较高的材料,增加材料使用的周转次数,如铝合金模板、钢模板、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等。施工应制定周密、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科学合理组织施工,提高模板、脚手架的周转利用率,增加周转次数。
模板应做好保养工作,使用前清理表面混凝土残渣、刷脱模剂;模板使用过程中应做好维护工作,拆模方式合理,防止拆模损坏模板边角。
10)主要材料损耗率应比定额损耗率降低 30% 以上 主材主要是指钢筋、模板、混凝土、木材、砌块、干粉砂浆等,施工中应减少材料损耗。考核与审定材料的定额损耗下降率,必须 依据施工现场主要材料的进场数与实际消耗数,因此要建立主要材料的使用台账,如《施工项目钢筋进场消耗汇总表》、《施工项目预拌混凝土进场汇总表》、《施工项目预拌砂浆进场汇总表》、《施工项目木材进场消耗汇总表》,来反映主要材料的进场数量及实际消耗数量,由此计算出材料的损耗量及材料的实际消耗率。统计钢材、木材使用量时,必须扣去现场实际库存量,以保证消耗数的正确性。
2.2.3 资源再生利用
1)建筑 余料应合理使用,钢筋余料可用于制作马凳、拉钩、水沟箅子、柱筋定位卡等;混凝土余料可用于场地硬化、浇筑垫层、制作预制块等;模板、木方等可余料用于外硬封闭、上人通道、踢脚板、防护棚防护、洞口封闭、后浇带临时保护、接长再利用等;砂浆余料可用于制作钢筋垫块、场地硬化等;砌块余料可加工成小砌块;钢管余料可用于制作通道板。实施施工场地废弃物管理,对现场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分离可回收利用的施工废弃物,将其直接应用于工程。
2)板材、块材等下脚料和撒落混凝土及砂浆应科学利用 模板下脚料可用于外架硬封闭、上人通道、踢脚板、防护棚防护、洞口封闭、后浇带临时保护等。砌块下脚料粉碎后经拌合可制作再生砖或用于回填。散落混凝土及砂浆收集后可用于道路稳定层 回填、制作预制块、过梁等。
3)临建设施应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市政设施和周边道路 施工用地范围内的原有建筑物、道路、水电等应充分利用。

4)现场办公用纸应分类摆放,纸张应两面使用,废纸应回收


2.3  优选项


2.3.1  编制材料计划
应编制材料计划,应合理使用材料。 材料采购前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分阶段编制材料使用计划,并经项目经理审核确认。 根据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材料分批进场,不得积压材料。 根据项目成本预算,按材料种类分别设定使用总量预警值,超过预警值应查清原因并经项目经理确认。 施工过程中应对材料用量定期统计、核算,并制定纠正措施。
2.3.2  建筑配件整体化
应采用建筑配件整体化或建筑构件装配化安装的施工方法。

2.3.3  自动提升、顶升模架或工作平台
主体结构施工应选择自动提升、顶升模架或工作平台。

2.3.4  建筑材料包装物回收
建筑材料包装物回收率应达到100% 。 现场材料包装用纸质或塑料、塑料泡沫质的盒、袋均要分类回收,集中堆放。

2.3.5  预拌砂浆
现场应使用预拌砂浆。 施工现场应主要采用预拌砂浆,预拌砂浆应充分利用粉煤灰、人工砂、矿山及工业废料和废渣,以此减少现场扬尘、节约资源。

2.3.6 早拆支撑体系
水平承重模板应采用早拆支撑体系。

2.3.7  定型化、工具化、标准化设施
现场临建设施、安全防护设施应定型化、工具化、标准化。


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3.1  控制项


3.1.1  签订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应将节水指标纳入合同条款
建议制定合同条款如下:
关于绿色施工的特别约定: 乙方应积极响应国家部委及甲方公司关于绿色施工的倡议,并应积极行动确保环境保护、资源保护、施工人员健康和节约用水与水资源有效利用,具体要求如下:
①节约用水指标: 乙方的实际用水数量不得高于定额规定数量,控制实际用水量为定额规定数量的90%以内。
②用水计量: 乙方的所有用水包括生活用水 全部应装表计量,甲乙双方每月共同抄表计量,每月的实际用水量与当月的定额预算用水量进行比对。
3.1.2  应有计量考核记录
要求项目部做好施工用水、生活用水的计量工作,建立用水台账,每月分析出每万元产值用水量,为绿色施工投入及效益提供数据。 在施工现场合适位置,建立“水表抄表记录表”每月公布施工用水情况,绘制每月施工用水动态曲线图,并做好节约用水的宣传工作。
建议制定合同条款如下: 节约用水的考核:
①乙方不得表外用水,如发现表外用水应有处罚措施;
②乙方每月的实际用水数量超过当月工程量的定额预算用水量,应在次月节约出上月超用的水量,如总水量超出预算用量,应有处罚措施。


3.2  一般项


3.2.1  节约用水
1)应根据工程特点,制定用水定额开工之前根据工程特点,合理制定用水定额,明确目标,分解落实,在施工过程中持续监督,确保目标的实现。根据现场主要的用水工序等确定需要消耗的用水量,现场主要用水工序为:零星砂浆搅拌、砼养护应采用塑料薄膜或覆草袋浇水养护。

2)施工现场供、排水系统应合理适用
供水系统:
生活区饮食和洗漱采用自来水,屋顶降温、厕所冲洗采用经收集沉淀合格后的雨水或基坑降水;办公区主要采用自来水、经沉淀处理的雨水;施工区主要采用经收集沉淀合格的雨水及基坑降水,自来水可作为备用水源。在现场设临时消防水池,临时消防用水和施工用水可共用一套系统。
排水系统:
现场雨排水系统:在道路、基坑周边设置排水沟等有组织排水系统,组织排水汇集至三级沉淀池,经沉淀后汇至蓄水池,多余蓄水排入市政管网。
现场厕所排水系统:排至化粪池,经处理合格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生活区排水系统:设置排水沟、化粪池、隔油池、沉淀池。厨房污水经隔油池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冲厕所的水和其他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沿构筑物一周设置消防管网,同时沿高向设置到相应楼层,在不同取水口位置设置相应阀门并挂牌,指定阀门管理人、考核人。接入外部管网,增加稳流补偿装置,确保整个系统水压稳定。

3)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应采用节水器具,节水器具配置率应达到 100% 。主要使用节水器具部位:水龙头,小便池冲水,大便池冲水,淋浴器。

4)施工现场的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应分别计量 施工现场的生活区、办公区和生产区应分别设置独立的水表计量。自来水系统、中水系统、回收利用水系统应安装计量水表。

图3.2.1 4 施工现场用水计量表及登记表

5)施工中应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砼养护方式:砼柱、板采用浇水覆盖薄膜,砼墙面采用喷洒、挂设麻袋或采用自动喷洒等节水养护方法。屋面蓄水试验应充分利用雨天进行,将雨水口四周加高,将屋面形成水池,进行渗漏试验。管道冲洗采用循环冲洗工艺。

6)混凝土养护和砂浆搅拌用水应合理,应有节水措施
①薄膜覆盖养护:利用薄膜把混凝土表面裸露部分全部严密覆盖起来,横向混凝土楼板最后一遍收面时,应边收面边覆盖薄膜;竖向混凝土墙柱拆模后,将薄膜覆盖在柱墙上,收口部位用胶带粘接;冬季施工时,为防止薄膜内水冻结,可加盖麻袋、草垫进行保温,以保障不失水的情况下使得混凝土得到充分养护,减少养护用水量。

②可移动式自动喷淋养护:采用可移动式的自动喷淋管定时养护,将直排式人工洒水喷淋变成雾状自动喷淋,既能保证混凝土相对湿度,又能降低扬尘污染,同时控制养护用水量。

③砂浆搅拌节水措施:现场推广采用预拌砂浆,不同用途的预拌砂浆拌合水量应根据《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1346 )进行确定,砂浆应随拌随用,从加水搅拌至使用完毕,不超过两小时。

7)管网和用水器具不应有渗漏 管网和用水器具选材必须为经检验合格的材料,进场后应进行闭水实验,调试完毕后方可使用。应定期对管网和用水器具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管网和用水器具没有渗漏,建立检修台账。

3.2.2  水资源利用
1)基坑降水应储存使用
工程开工阶段,在基坑周边设置适量的蓄水池以储存基坑降水。在基坑顶部设置环形排水沟,将基坑积水通过水泵抽取至排水沟,汇总至蓄水池, 用于场地清洗、消防、冲洗路面、混凝土养护、冲厕所等。蓄水池应设置水表计量并统计。

2)冲洗现场机具、设备、车辆用水,应设立循环用水装置现场应设置立体式冲洗区,可按图示构造进行自制,也可采购成品立体式冲洗设备。冲洗区域应建立相应的循环排水沟及沉淀池,确保沉淀后的水可再次进入冲洗设备,循环使用。


3.3  优选项


3.3.1 基坑降水再利用
施工现场应建立基坑降水再利用的收集处理系统。经沉淀滤砂处理后的基坑降水可用于道路清洗、浇花、场地清洗、混凝土养护、冲洗厕所等。

图 3.3.1 现场基坑降水再利用设置高位水箱进行施工现场厕所冲洗

3.3.2  雨水收集利用
施工现场应有雨水收集利用的设施。施工现场在工地开工初期必须设置雨水回收利用系统,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分为地面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地下室顶板雨水回收利用系统两部分。地面雨水回收利用通过地面设置的排水沟,将雨水回收至地面收集池,经沉淀滤砂后通过水泵加压用于施工生产。地下室顶板雨水回收系统通过在地下室顶板设置若干地漏,通过排水管道,将地下室顶板的雨水回收至地下室消防水池、化粪池等雨水收集池,经沉淀滤砂后通过水泵抽取用于施工生产。

3.3.3  喷洒路面、绿化浇灌
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应用自来水,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用水等不应采用自来水,优先采用非传统水源。非传统水源主要包括城市中水、基坑降排回收水、雨水等。
3.3.4  生活、生产污水
生活、生产污水应处理并使用。生活区应建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将浴室用水进行回收,泵送至屋顶水塔,然后用于冲厕所使用。
施工区应建立生产污水处理系统,将施工用水收集起来,储存在临时蓄水池或永久正式化粪池,检测合格后可重复循环用于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养护、路面清洗、浇花、喷淋、降尘、冲洗设备等。

3.3.5  非传统水源
现场应使用经检验合格的非传统水源。施工现场周边具备泉水、河水、湖水等条件的项目,在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允许时,应优先作为施工用水,并由第三方检测合格后使用。未经检测合格的非传统水源,禁止用于砂浆搅拌用水、路边降尘喷雾用水、混凝土养护用水等。经检测,水的成分不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物质,混凝土养护用水的酸碱度应满足混凝土养护用水的相关标准。对非传统水源的检测工作应定期进行,水质稳定时每季度不少于 1 次,并酌情增加检测次数。


四、节能与能源利用


4.1  控制项


4.1.1  设备应设有节能的控制措施
对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办公和主要耗能施工设备应设有节能的控制措施。 制定工程项目单位施工产值能耗控制指标,包含所有使用能耗品种(电、油、气等),汇总按 统一计量单位(吨标准煤 万元)。 按预分配系数,施工现场分别设定施工区、生活区、办公区三个区域的能耗控制指标。 对主要耗能设备如塔吊、施工电梯、电焊机、照明和生活办公区分别设定用电控制指标。 针对不同的工程类型,如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厂房建筑、仓储建筑、设备安装工程等进行分析、对比,提高节电率。 对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和施工区分别安装电表进行计量。 生活区宿舍内安装限流器,实行“一户一表,一户一限流”,禁止使用大功率装置。

生活区设置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给员工及工人提供热水。 宜采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4.1.2  对主要耗能施工设备应定期进行耗能计量核算
每月对施工现场如打桩机、塔吊、施工电梯、电焊机、钢筋加工厂、木工加工厂等大型耗能设备安装电表进行耗能统计,建立用电统计台账。

4.1.3  淘汰高耗能设备
不应使用国家、行业、地方政府明令淘汰的施工设备、机具和产品。 国家、行业、地方政府明令淘汰的施工设备、机具和产品可参考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公告、《部分工业化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


4.2  一般项


4.2.1  临时用电设施
1)应采用节能型设施现场临时设备、 中小型机具、照明灯具采用带有能效标识且耗能低的产品。

2)临时用电应设置合理,管理制度应齐全并应落实到位 制定临时用电管理制度,合理布置临时用电线路,做到线路最短,变压器、配电室(总配电箱)与用电负荷中心尽可能靠近,在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并定期检查制度实施情况填写记录。

3)现场照明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 的规定照明照度宜按最低照度设计,办公区、生活区和施工区的照明照度宜参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 )。
4.2.2  机械设备
1)应采用能源利用效率高的施工机械设备 应选择功率与负荷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机械设备不宜低负荷运行,并采用能源利用效率较高的变频电机机械设备。 变频设备: 变频塔吊、变频货梯、变频水泵等。 采用变频控制的设备比同类型普通控制的设备省电 30% 左右。 18kw 功率逆变式(硅整流)电焊机相当于使用40kw 功率普通交流电焊机。
2)施工机具资源应共享。 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及施工区域,减少作业区机械设备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机具资源。 大量使用定型化、标准化、工具化产品,使施工机具重复利用。 建立大型机械设备GPS 实时监控系统,合理调度大型机械,减少油耗。

3)应定期监控重点耗能设备的能源利用情况,并有记录按月对打桩机、塔吊、施工电梯、混凝土输送泵等重点耗能设备的用电量、耗油量进行统计,可采用无线数据收集系统进行用电数据采集。 现场可参照下表编制施工用电计量记录表。

4)应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并应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 应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强化大型施工机械的运行管理制度和履保制度,减少空载运行和非正常使用,并应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降低损耗。

4.2.3  临时设施
1)施工临时设施应结合日照和风向等自然条件,合理采用自然采光、通风和外窗遮阳设施 生活区宿舍、办公区用房均坐北朝南,最大限度采用日照及自然风,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50033)。临时设施尽量布置成南北通透,但南方地区应采用窗帘和遮阳板进行遮阳。
2)临时施工用房应使用热工性能达标的复合墙体和屋面板,顶棚宜采用吊顶热工性能达标是指满足现行国 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 )的规定,施工现场临时设施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参照执行,围 护墙体、屋面、门窗等部位,要使用保温隔热性能指标达标的节能材料,并满足防火要求。 活动板房厂商应提供板房材料导热系数、防火性能 监测合格的检测报告。 办公区、生活区的活动板房顶层宜采用石膏板吊顶。

4.2.4 材料运输与施工
1)建筑材料的选用应缩短运输距离,减少能源消耗 工程施工使用的材料宜就地取材,距施工现场 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工程施工使用建筑材料总量的 70% 以上,应形成记录。
2)应采用能耗少的施工工艺 积极采用降低能耗的建筑业“十项新技术” 、 “四新技术”等,减少耗能。
3)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进度 工程开工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总体施工进度计划; 合理划分流水施工段,科学安排施工顺序; 工序衔接穿插安排紧凑; 在既定施工目标条件下,进行均衡施工、流水施工,避免突击赶工的无序施工,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等现象。
4)应尽量减少夜间作业和冬期施工的时间。 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避免夜间施工。 除混凝土连续浇筑夜间作业外,其他施工不宜安排夜间作业。 北方地区合理进行施工组织,减少冬期施工时间。


4.3 优选项


4.3.1 合理利用太阳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
应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太阳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 施工现场可利用风能、太阳能、空气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在施工现场可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饭灶、太阳能路灯风能路灯、空气能热水器、地热能供暖装置、地热能发电装置等利用可再生能源。

4.3.2  临时用电设备应采用自动控制装置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自动控制装置主要有声光控照明、塔吊镝灯定时控制装置、电流限流器、降排水时自动抽水装置等。

4.3.3  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
应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 应优先使用节能、高效、环保和机具综合能耗低、环境影响小的施工设备,如变频技术的节能机械设备、功率补偿装置等。 变频节能设备包括变频 塔机、变频施工升降机、变频电机、变频控制柜、变频空调等。
4.3.4  节能照明灯具
办公、生活和施工现场采用节能照明灯具的数量应大于80%  。 节能灯,包括 LED 灯和普通节能灯。 生产区、生活区和节能照明灯具的数量大于 80% 可采用下表统计。 在较大作业区域的地下室、厂房等空间暗光线作业区域采用自控感应节能灯系统。

4.3.5  分别计量用电
办公、生活和施工现场用电应分别计量。 办公、施工、生活区域用电分路设置计量器具,分别计量。


五、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



5.1  控制项


5.1.1  施工场地布置应合理并实施动态管理
具体实施措施: 施工现场布置实施动态管理,应根据工程进度对平面布置进行调整。 一般建筑工程至少应有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和装饰装修及设备安装三个阶段的施工平面布置图。 尽量做到一次规划到位,动态管理是不断减少拆除,而不是不断拆除搬迁。
5.1.2  施工临时用地应有审批用地手续
如因工程需要,临时用地超出审批范围,必须提前到相关部门办理批准手续后方可占用。 建设工程施工占用市政道路时,需要办理交通行政许可,并签订占用挖掘道路协议书。
5.1.3  充分了解施工现场环境情况
施工单位应充分了解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人文景观保护要求、工程地质情况及基础设施管线分布情况,制订相应保护措施,并应报请相关方核准。 基于保护和利用的要求,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充分了解场地情况并制定 相应对策。


5.2  一般项


5.2.1  节约用地
1)施工总平面布置应紧凑,并应尽量减少占地临时设施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组织科学,占地面积小。 单位建筑面积施工用地率是施工现场节地的重要指标,其计算方法为:

临时设施各项指标是施工平面布置的重要依据,临时设施布置用地的参考指标参见下表。

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如临时加工厂、现场作业棚及材料堆场、办公生活设施等的占地指标。 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 当施工场地狭小,加工场地或材料堆场场地不足时,可委托设计院对地下室顶板等可利用区域进行结构加固设计,利用加固后的区域放置钢筋、钢构件等材料。 平面布置应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 90% 。 临时设施各项指标是施工平面布置的依据,临时设施占地面积统计表参见下面例表:

2)应在经批准的临时用地范围内组织施工必须在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工程用地和临时用地范围内组织施工。
3)应根据现场条件,合理设计场内交通道路场内交通道路布置应满足各种车辆机具设备进出场、消防安全疏散要求,方便场内运输。 场内交通道路双车道宽度不宜大于 6m ,单车道不宜大于3.5m ,转弯半径不宜大于 15m ,且尽量形成环形道路。

4)施工现场临时道路布置应与原有及永久道路兼顾考虑,并应充分利用拟建道路为施工服务施工现场道路应充分利用场地原有道路,新增临时道路应兼顾后续永久道路设计,节约临时道路用地面积。 硬化道路可采用重复利用的马路砖、透水砖、植草砖等。

5)应采用商品混凝土 采用商品混凝土以减少现场临时占地,减少现场湿作业和扬尘。

5.2.2  保护用地
1)应采取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
结合建筑场地永久绿化,提高场内绿化面积,保护用地。 对于施工现场的裸露土体,应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及时排走地表水和雨水,保持土体强度,防止滑坡或水土流失,必要时可以通过表面硬化、附着植被等方法加固或封闭处理。

基坑周边布置排水沟进行有组织排水,防止雨季施工期间基坑外雨水流入基坑,排水沟截面尺寸为 300*300mm( 长 宽 )),沟壁和沟底采用细石混凝土抹面进行防渗处理 基坑周边每隔 40米设置一处集水坑,尺寸为 1000*1000*1000mm ,坑壁和坑底需用细石混凝土抹面处理,排水沟与集水坑连接必须可靠。
施工过程中,需随时不间断地巡查排水系统,如发现开裂、渗漏等情况,需及时封堵并按照需要及时抽水,确保排水沟积水不渗透。

2)应充分利用山地、荒地作为取、弃土场的用地 施工取土、弃土场应该 选择荒废地、不占用农田,工程完工后及时恢复原貌,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利用弃土造田,增加耕地。

3)施工后应恢复植被 。 施工后应与当地园林、环保部门合作,在施工占用区内种植合适的植物,尽量恢复原有地貌和植被。 在不影响正常施工的情况下,应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植被。 对于施工周期较长的现场,可按建筑场地绿化设计要求,进行永久绿化实施。

4)应对深 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 并应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 保护用地深基坑施工对用地布置、地下设施、周边环境等影响重大,为减少深基坑施工过程对地下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在深基坑开挖与支护方案的编制和论证时应尽可能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持现 有生态环境。 土方开挖可通过优化施工方案,采用复合土钉墙等支护技术,减少土方放坡开挖量,以此减少对原状土的扰动。

5)在生态脆弱的地区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地貌复原 在生态环境脆弱或具有重要人文、历史价值的场地施工时,要做好及时的保 护和修复工作。 应根据《城市绿化条例》等国家相关规定对场地内有价值的树木、水塘、水系以及具有人文、历史价值的地形进行保护。 对于因施工造成场地环境改变的情况,应采取恢复措施,并报请相关部门核定。


5.3  优选项


5.3.1  装配式结构活动板房
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应采用结构可靠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钢骨架多层水泥活动板房等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结构。 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多层轻钢活动 板房或钢骨架水泥活动板房搭建,在不影响施工人员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前提下,以减少临时用地面积。 临时办公、生活区与作业区应分开设置,应有明显的划分隔离,并保持安全距离; 不能保证足够安全距离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砸措施。

会议室内设企标及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工程项目部” ”,颜色为白底蓝字或蓝底白字。 悬挂组织机构图、安全保证体系图、项目管理目标等图牌。 可悬挂公司重点工程相关照片和相应规章制度等,会议室配备投影设备 及远程视频会议设备 。
5.3.2 地下文物资源保护
对施工中发现的地下文物资源,应进行有效保护,处理措施恰当。 施工发现具有重要人文、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源时,应做好现场保护工作,并报请施工区域所在地政府相关部门处理。
5.3.3 地下水位控制
地下水位控制应对相邻地表和建筑物无有害影响。 对于深基坑降水,应对相邻的地表和建筑物进行监测,采取科学措施以减少对地表和建筑的影响。

5.3.4钢筋加工应配送化,构件制作应工厂化
对于推进建筑工业化生产,提高施工质量,减少现场绑扎作业、节约临时用地具有重要作用。 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实施钢筋统一加工配送,积极响应政府建筑工业化的号召,有条件时进行构件制作工厂化。

5.3.5  施工总平面布置
施工总平面布置应能充分利用和保护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等,职工宿舍应满足2 ㎡ 人的使用面积要求。 高效利用现场既有资源是绿色施工的基本原则,施工现场生产生活临时设施尽量做到占地面积量小,并应满足使用功能的合理性、可行性和舒适性要求。
临建宿舍采用开间尺寸5 84 m *3 6 4 m ,宿舍内应保证有必要的生活空间 ,保持良好通风,不得搭设通铺。 室内净高不得小于2 5m ,每间宿舍居住人员不超过6人。 在建工程建筑内严禁住人 。
宿舍内应设置生活用品专柜生活用品应放置整齐,有条件的宿舍宜设置生活用品储藏室 。 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 物应经设计并纳入施工组织设计中,安装后需经有关部门验收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严禁使用帐篷。 临建房 屋所用建筑材料应符合环保、消防要求。 具有消防审核手续。
敬于才华
2022年04月23日 14:44:08
2楼

施工现场应在大门、主要通道口等醒目位置设置施工标牌,主要包含“四节一环保”涉及的“固、液、气”的处理方式及图标等。标牌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通过丰富、直观的内容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回复
鲲爸爸
2022年06月05日 08:35:41
3楼

为了这样的绿色施工,投入与产出比是多少?实施周期内的综合效率是多少?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