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管沟施工工艺标准
个性的人字拖
2020年12月08日 16:32:40
来自于道路工程
只看楼主

  现浇管沟施工工艺标准 1. 目的 现浇管沟为堆场施工的先导工程。

 

现浇管沟施工工艺标准

1. 目的

现浇管沟为堆场施工的先导工程。 一般管沟墙壁较薄,长度较长,其外观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观感。

本工艺标准目的为 明确堆场现浇管沟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现浇管沟的施工。

2. 编制依据

xxxxxx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xxxxxx 工程设计文件》

《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

《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施工规范》

《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港口道路、堆场铺面设计与施工规范》

《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 xxxxxx 工程后方道堆现浇管沟施工。

4. 原材料质量要求

1)水泥:宜 325 425 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 5%

3)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 0.5 3.2cm ,含泥量不大于 2%

4)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5)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5. 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5.1 施工方法

1)考虑到堆场构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现浇管沟分层进行浇注,管沟顶部预留20cm暂不进行砼浇注,待后期施工完成且沉降稳定后,再进行顶部施工。

2)为确保构件外观质量, 模板必须采用优质新的竹胶板,钢管支撑

3)砼采用集中搅拌楼拌制,准用运输车运输,确保构筑物内在质量。

5.2施工工艺

5.2.1基槽开挖

根据管沟设计参数,用全站仪带钢尺放出排水明沟的中心线,并测出相应原地面标高,用白灰或拉线画出排水明沟的相应边线,计算出开挖(或回填)深度(或高度)。

根据相应的边线人工开挖或回填至设计标高,并使用压路机压实。开挖需注意保护已铺设的土工格栅,尽量保持土工格栅的完整。

开挖完毕后,首先进行自检、互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在全部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2.2 垫层施工

基槽开挖好后,复测标高和坡度,报监理验收合格后,按15m间隔,用5×10木方立模分块浇注5cm厚C1 5 素混凝土垫层; 并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养护, 待垫层砼达到10MPa强度后,在其上放出 的中心线、 边线

5.2.3 钢筋施工

管沟钢筋绑扎一次绑扎成型。

钢筋进场时必须要求附有厂家的质量证明书和产品检验合格报告,进场后,项目试验人员即依据材料员提供的进货数量和施工员提供的使用部位,依据钢筋复试的具体要求及时进行复试,严格禁止事后补试验报告。

为了满足设计规定的保护层,采用购置的塑料保护层垫块,钢筋绑扎时,应先在混凝土垫层上划好分格线,并根据所放出的轴线校正钢筋使所有钢筋都在其正确位置上,然后才开始绑扎。钢筋绑扎时全部采用双股绑丝绑扎,绑扎时采用8字扣。所有钢筋交接的位置均应绑扎;钢筋绑扎施工完毕后,要求钢筋美观,间距与设计要求一致,并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5.2.4 模板工程

为了确保检查井的外观质量,模板采用采用优质新的胶合板,采用钢管支撑,模板安装后应保证边线顺直,顶高程正确。

采用厚为1.8㎝胶合板,横夹条采用5*10㎝的木方,竖夹条采用两根 Ф 48壁厚3.5㎜钢管,经计算,横夹条间距为30㎝,竖夹条间距为70㎝,可满足要求。

本工程管沟采取分层浇注的方法,先进行底板浇注,再进行沟壁混凝土浇筑,最后待管沟沉降稳定后进行上部台口施工。

底板及沟壁混凝土浇注,外侧模一次制立到位,浇注沟壁时制立内侧模。

5.2.5 混凝土工程

本工程采用混凝土采用集中搅拌,混凝土运输车运输,自卸至薄钢板人工入模。由于沟壁较薄,砼采用分层下料,并用5cm振捣棒振捣。

灌筑前应对模板、钢筋、预埋角钢等进行仔细检查,并作好记录;清除模板内的垃圾和钢筋上的油污、锈蚀等,模板浇水润湿,缝隙孔洞堵严,积水清除干净。

振捣时应避免碰撞钢筋、预埋角钢等,亦不能紧靠模板振捣,顶部混凝土需进行二次振捣,为防止顶部混凝土松顶。

5.3 施工工艺流程

现浇管沟施工工艺流程

6. 质量标准

6 .1   保证项目:

1)混凝土所用的水泥、骨料、水、外加剂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3)评定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必须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的规定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其强度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6 .2   基本项目:

1)混凝土应振捣密实。蜂窝面积一处不大于 400cm 2 ,累计不大于 800cm 2 ,无孔洞。

2)无缝隙无夹渣层。

3)沟底坡度应正确,无倒坡现象。

6.3 允许偏差项目

管沟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数量

单元测点

检验方法

非岩地基

岩石地基

1

沟底标高

0

-50

0

-200

每5~10m一处

2

用水准仪测量底部两边线

2

中心线位置

25

3

用经纬仪测量

3

距设计中心线两边宽度

+100

0

+200

0

2

用钢尺测量底部

4

沟截面厚度或壁厚

±30

2

用钢尺测量


7. 成品保护

1)要保证钢筋、预埋件、预埋螺栓、孔洞和线管的位置正确,不得撞碰。

2)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保证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3)侧面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模。

4)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 1.2MPa 以上时,方可在其上来往行走和进行上部施工。

5)在混凝土运输时,应保护好预埋角钢,不得碰撞损坏。

6)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配备足够的照明,防止混凝土配合比过磅不准,防止碰撞各种管线、模板、预埋件等及现场设施等。

7)冬期施工时,混凝土表面应覆盖保温材料,防止混凝土受冻。

8.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混凝土不密实:由于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吊帮模板根部砂浆涌出等原因,造成蜂窝、麻面或孔洞;拆模过早,混凝土浆粘在模板上,也会造成麻面。

2)凝土表面不平、标高不准、尺寸增大:由于水平标志线或小木橛不准,操作时未认真找平,混凝土多铺过厚、少铺过薄等原因造成。

3)露筋:钢筋的垫块漏放或位移,钢筋紧贴模板或振捣不实、漏振,均会造成露筋。

4)缝隙夹渣:施工缝处混凝土结合不好有杂物,主要是未认真清理施工缝所致。

9.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1)原材料进场验收记录 

2)水泥出厂质量证明    

3)水泥检验报告     

4)混凝土用砂检验报告     

5)碎石(卵石)检验报告    

6)外加剂检验报告    

7)水质检验报告     

8)钢筋(钢材)出厂合格证  

9)钢筋力学性能及化学成分检验报告   

1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11)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检验报告     

12)混凝土氯离子总含量评估报告     

13)钢筋焊接力学及工艺性能检验报告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