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冬青孩子与校园共同成长
无聊的牛腩
2020年11月04日 13:40:23
只看楼主

原创 韩冬青 CA当代建筑 编者按: 如今的校园面对多种多样的学习、生活需求,教育模式也越来越趋向网络化、社区化等多元式发展,校园建筑的作用不再仅限于教学,更是教育语言与文化理念的表达。 教育模式的变革对建筑与空间环境的舒适性、公众性、灵活性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 代建筑》官方新媒体平台策划了“校园的复合与生长”系列专辑,邀请业内专家交流思辨,探讨如何通过设计手法实现教育建筑的时代性、生长性、可持续性。


韩冬青 CA当代建筑


编者按:

如今的校园面对多种多样的学习、生活需求,教育模式也越来越趋向网络化、社区化等多元式发展,校园建筑的作用不再仅限于教学,更是教育语言与文化理念的表达。 教育模式的变革对建筑与空间环境的舒适性、公众性、灵活性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 代建筑》官方新媒体平台策划了“校园的复合与生长”系列专辑,邀请业内专家交流思辨,探讨如何通过设计手法实现教育建筑的时代性、生长性、可持续性。







韩冬青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总建筑师



孩子与校园共同成长



文/韩冬青

基础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具有优先地位,而中小学校园作为基础教育的基本环境载体,理应被重视。21世纪以来,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覆盖率和普及率取得重大进展。同时, 中小学校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也伴随着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设施条件的发展而展现出新的气象。 借此机会,就本人在中小学校园设计创作中所触及的一些问题,谈些体会。

01 资源与需求,催生中小学校园的复合性空间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办学背景的改变,以德智体美劳为指向的基础教育目标内涵已经赋予中小学校园须具备更多的功能要素和品质要求,但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我国中小学校园的用地标准难以相应提高,一些城市为了兼顾校园布点和办学资源的高效利用,也在局部探索“九年一贯制”校园的规划设计模式。 基本办学设施要求与资源高效组合共同推进了校园空间的复合利用。在保障小学与初中各年级基本教学和活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运动场地与停车场地的复合,行政管理、会堂、食堂、合班教室等空间设施的共享,等等,都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校园布局策略。
一些具有自身办学传统和文化特色的中小学,往往有超越现行标准的功能空间要求——外语小班教学、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艺术社团活动等。在有限的用地条件下,这些新功能的增扩,必然要求校园空间布局走出教学、生活、运动三大功能区的机械分区,从而转向一种有序兼容、立体复合的新肌理模式。 多功能复合空间是新时期校园生长的一种趋势,它为校园环境活力的塑造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必须注意复合利用的合理性。 例如,在“九年一贯制”的校园布局中,由于不同年龄段学生心智和体能发育的差异性,小学低龄学生和初中学生不宜共用运动场地,须在空间和使用时序上做出适宜安排。

02寓教于景, 助力孩子与环境的共同生长

教育空间的形态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外在反映。20 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心理学和行为建筑学的许多成果表明,环境与人是互为养成的。从中小学时期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的角度看,教育建筑的设计绝非是功能泡泡图的简单物化。我个人认为,内向外有三个层级的教育空间设计须特别关注。
一是基本教室的设计要适应多种教学组织方式和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进程。互动式教学所要求的教室课桌椅的组团布局、多媒体教学演示带来的基本教室界面的变化,都在形成空间设计的标准和模式。二是要对非基本教学空间给予充分重视。孩子在校期间,客观上,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并不是在教室里度过的,连接各基本教学空间的多功能化的交通空间,为课间休息、相遇提供了条件,是促进师生交流的重要空间介质。三是通过校园开敞空间的组织化设计,营造课外活动的适宜环境。结合不同的地域气候条件和用地特点,设计多尺度的庭院空间、广场、绿地,或是敞厅、敞廊等,为师生提供互动、寓教于景的多元化身心养育环境。同时,也可以鼓励师生共同参与校园环境的养护,在自然的现实场景中培养自然和人文情怀,提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能力。 绿色 校园和人文校园远非几项量化指标所能涵盖的,风、光、景致也是教育的重要媒介,所谓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在改变人。
中小学校园对孩子成长之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校园的使用主体本质上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共同体,如果孩子能够体会到他与校园的共同成长,那么这将是他终身珍视的宝贵阅历和经验。

-END-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