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回路电流走零线,漏电电流走地线,能说清的不多
吃瓜少女
2020年07月10日 15:08:45
只看楼主

为什么回路电流走零线不走地线,漏电电流走地线不走零线?这是经常都会被问到的问题,也是电工小白都会问的问题,下面就一起来看看: 因为零线和地线在电器上的接线位置不同。零线是工作线,自然会接到用电设备上。而地线之作为保护线使用,直接在了电器外壳上。 这样一来,正常情况下工作电流一直在回路内——也就是用电设备上,电流当然通过零线了。当电路发生漏电时,会导致电流外泄(否则怎么叫漏电呢)。外泄的电流会流经电器外壳,于是就通过接在外壳上的地线流走了(没有接地线的话,电流就通过人体流走,导致人体触电了)。

为什么回路电流走零线不走地线,漏电电流走地线不走零线?这是经常都会被问到的问题,也是电工小白都会问的问题,下面就一起来看看:


因为零线和地线在电器上的接线位置不同。零线是工作线,自然会接到用电设备上。而地线之作为保护线使用,直接在了电器外壳上。



这样一来,正常情况下工作电流一直在回路内——也就是用电设备上,电流当然通过零线了。当电路发生漏电时,会导致电流外泄(否则怎么叫漏电呢)。外泄的电流会流经电器外壳,于是就通过接在外壳上的地线流走了(没有接地线的话,电流就通过人体流走,导致人体触电了)。

所以为什么正常工作电流不走地线,漏电电流不走零线——就好像咱俩一人摸着一根电线,自然是谁的电线里有电谁就触电了;没电的电线就不会触电。

补充的小常识:零线和地线的原理



在TN-S系统中:

零线:发电机有三相绕组,三相之间的空间角为120°,它们的夹角叫做“中性点”。为了防止中性点位移,因此给中性点做接地,接地之后引出的线叫做“零线”(也可以叫“中性线”)——未接地的TN-C系统中,严格来说从中性点引出的线只能叫“中性线”而不能叫“零线”。


地线:再只做一个接地体,这个接地体不与变压器(发电机)上的任何设备连接。从这个接地体上引出一根线,就叫做“地线”。

地线和零线都做了接地,所以它们的电位都是0。但是零线除了接地以外,还和变压器的中性点连在了一起,所以它可以做工作线。而地线只是一个接地体,所以它只能做保护线

风平浪静02
2020年07月11日 18:24:01
2楼

“ 为什么回路电流走零线,漏电流走地线,”因为负载接在零线回路上,所以回路电流走零线。下面一句就不准确了。本来应该是很简单,很清楚的。因为建筑电气业内一些所谓专家胡乱解释变得越来越模糊了。

第一,漏电流也就是泄漏电流简称,所谓泄漏电流分两种;绝缘介质性能下降,导致电流经过绝缘介质流通叫绝缘泄漏。电流通过电力系统分布电容,正负电荷的交换进行流通,也是漏电流(电容器电流不是漏电流)。所以,漏电流一定在相与相之间,相与零线之间,相线与大地之间,零线与大地之间存在。漏电与负载电流大小无关,与绝缘介质两端施加电压大小有关,与两个导体之间距离有关,还与环境因素有关。

第二,相线碰触电气外露可导电部分所产生的电流,不应该叫漏电流,应该是故障电流。在TN系统中其保护作用是形成了单相短路电流,使得保护动作切断电源获得的,不是靠接地获得。严格意义上讲,PE 应该是保护导线,而不是”地线“。而且分保护接零和保护接地两种。保护接地叫地线比较合理,保护接零叫地线稍欠严谨。

第三,所谓的中性点位移,是指电源中性点与负载中性点之间的电位差。或者说是实际相电压和理论相电压的差距。一般认为发电机中性点,大的电力系统中性点和理论中性点是重合的,不存在中性点位移情况。导致中性点位移的主要原因是负载不对称,或者电力系统故障。在高压、超高压电力系统,电源侧和负载侧的变压器中性点都是直接接地的(没有中性线),所以其接地情况,系统接地故障,直接影响到其中性点的位移电压。但是,低压配电系统负载侧中性点不接地,有中性线。如果我们忽略中性线的阻抗,就是有中性点位移电压也被中性线所短接,位移电压可以忽略。因为低压配电系统,对地分布电容很小,电流只在毫安级别,对中性点位移电压的影响也可以忽略。所以,低压系统电源端接地,对防止中性点位移毫无用处。反而中性点接地,导致相对地事故频发,电击伤人,火灾损毁财产。

第四,”零线“和”中性线“同一个东西,除了名称没有其他区别,这个”零“也不是对地近似零电位意思。”零“是三相系统的参考点,起点,零点。在”系统接地型式“中,应该淡化零电位,注重等电位概念。一点接地,拉出去一条线,超过一定距离是得不到等电位的。我们要这个零电位干什么,没有接地就没有相地事故。这就是 IT 系统接地型式优点所在。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