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一个总承包项目,现在已经运行一年多了,可处理效果一直不理想,希望各位水友能给我一些意见,我真的很困惑+郁闷!基本情况如下:设计水量:15000t/d cod:1500mg/l 设计出水cod:120mg/l(设计时15000t/d包括30%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调节池-氺解酸化池-两段生物接触氧化-二沉池-气浮-出水设计参数:调节池停留时间:6.9h,水解酸化停留时间:9h,两段生物接触氧化BOD容积负荷1KgBOD/td,停留时间11.6h。
基本情况如下:
设计水量:15000t/d cod:1500mg/l 设计出水cod:120mg/l(设计时15000t/d包括30%的生活污水)。
处理工艺:调节池-氺解酸化池-两段生物接触氧化-二沉池-气浮-出水
设计参数:调节池停留时间:6.9h,水解酸化停留时间:9h,两段生物接触氧化BOD容积负荷1KgBOD/td,停留时间11.6h。
实际运行参数(按5000t/d计):调节池停留时间:20h,水解酸化池停留时间27h,生物接触氧化停留时间34h。
实际情况:水量5000t/d(无生活污水,全部为印染废水,共9家印染企业,未经预处理)进水水质:cod:1100~1900,变化很大,平均在1500左右。
PH:12左右,色度400左右。BOD/COD在0.2左右,生化性很差。
实际出水水质:300~400左右,色度80以下。
根据营养比每天投加二氨、尿素营养剂,微生物营养应该没问题。水温20~40度。
情况说明:进水水质变化很大,因为调节池又分成了四个,格与格之间有一个1.8x1.2m的洞相通,所以调节效果很差,生化系统进水变化较大,COD1100~1400之间。水解酸化cod的去除率30%左右,但它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提高可生化性的由于不能测BOD所以也不知道。生物接触氧化COD去除率在50~75%,气浮COD去除率25~30%。
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处理效果一直不理想,所以试着把中沉池和二沉池污泥回流到生物接触氧化池,效果不理想,而且污泥增长较快,污泥系统压力太大。后来考虑可能是水量太小停留时间太长,微生物可能由于缺乏营养发生了内源呼吸而大量减少。又把气浮出水回流到调节池中用来稀释原水,减少在生化系统的停留时间。可是效果还是不明显。
现在我想是不是由于废水的可生化性太差,而本工艺的氺解酸化没有起到提高生化性的作用(是否跟停留时间有关系)。
望各位前辈能给我指点迷津!小弟在这先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