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连年将BIM作为重点工作抓手,BIM在建筑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正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业主、 设计 企业、施工单位,通过应用BIM提升了企业整体形象,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表明以BIM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影响到建筑施工行业。如何更好的推动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深度应用和发展?如何利用BIM技术实现设计、施工、运维阶段的 数据 流通、协同工作?这些问题已经成为行业内日趋升温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连年将BIM作为重点工作抓手,BIM在建筑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正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业主、 设计 企业、施工单位,通过应用BIM提升了企业整体形象,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表明以BIM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影响到建筑施工行业。如何更好的推动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深度应用和发展?如何利用BIM技术实现设计、施工、运维阶段的 数据 流通、协同工作?这些问题已经成为行业内日趋升温的焦点 话题 。
面对新的形势和需求,行业内的每一个人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掌握BIM技术,而不仅仅是引用一个概念或者说法。通过不断深入应用BIM技术,将BIM技术和很多相关联的先进技术进行更多的整合,产生出更多的价值;将BIM技术深入应用到建设 项目 的施工阶段,并在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应用BIM技术,凸显BIM技术对建筑行业的改变。
为更好贯彻《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有关工作部署、推进BIM的应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印发《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BIM应用的意义、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工作重点以及保障措施五大方面,明确了BIM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发展原则和路线。
点亮BIM应用的“指路明灯”
最近几年BIM的应用发展空前高涨,但仍然有大部分企业没有将BIM应用列入到企业发展 规划 中。相关政策、法规、标准的空白制约了BIM的发展脚步;人才缺乏也是当前企业BIM应用的主要问题所在,缺乏专业的BIM技术人才、没有系统的BIM技术培训、员工知识与能力结构欠缺等,都是企业无法应用BIM的原因所在。
BIM应用发展急需一盏“明灯”指路。《指导意见》是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关于BIM应用的指导性文件,充分肯定了BIM应用的重要意义。一直以来,BIM的应用和推广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此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指导意见》相对来说比较全面。对此,北京中建政研信息咨询中心主任梁舰表示:“BIM技术从概念的提出到现在的应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一直没有国家层面的相关指导意见出台,这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指导意见》,对整个建筑行业的BIM应用提出了具体要求,对于行业内BIM的应用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和引领作用,同时对于整个行业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北京中建政研信息化资深专家 秦飞宇
目前,很多企业都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在向前推进BIM,如果完全等行业标准全部制定好后再进行推进则不太可能。实际上,BIM技术的推广应用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包括标准问题、政策问题等。北京中建政研信息化资深专家秦飞宇具体解释到:“比如我们实际操作的时候,往往涉及到的问题都是标准问题,包括软件数据标准、工程标准、管道标准等等,我们按照这个标准输进去,模型根本出不来。此外,一些企业也制定了企业级的BIM标准,但在具体应用中还会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因此这些标准‘何去何从’,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的进行修订、修改。目前一些企业在内部推进BIM都是先制定一个企业内部标准,让BIM能够在企业内推进、应用,后期国家标准出台后再进行修订。”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很多相关立法都滞后于实践。目前国内BIM的相关标准、政策确实也有着其不完善性。“但对于企业来说,BIM应用更强调的是实践,从实践中得到真知,这也有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从而为制定相关标准、法规提供更多的依据。”梁舰对此强调到。
BIM应用受多方“牵绊”
相关调查显示,未使用BIM技术和新开工项目BIM应用率在10%以内的企业占到64.7%,新开工项目BIM应用率为10%-30%的企业为20.6%,新开工项目BIM应用率在30%以上的企业不到15%,这再一次说明多数企业的BIM应用率比较低。实际上,BIM应用率涉及到 市场 问题。在建造一些大型项目时,应用BIM的优势是无与伦比的,特别是在后续施工采购方面,BIM的优势尤为突出。但如果只是建造一些小项目的话,比如一个周期很短的纯设计项目,应用BIM不管是从周期还是进度方面都没有明显优势,从成本上讲还有可能“赔本”,从进度上讲也满足不了项目“短、平、快”的要求,这样一来,应用BIM反而“得不偿失”。
秦飞宇认为,在应用BIM之前需要对项目进行分级、分类。“比如说整包项目,全生命周期都是由我负责的,那么这个项目应用BIM肯定是有优势的;一些海外项目,业主会要求必须应用BIM,如果不用BIM就拿不到项目。但一些小项目,如果再用BIM就没什么必要了。不能为了BIM而BIM,还是要考虑用BIM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实际效益。”他总结到。
除却市场问题之外,目前行业内还存在对BIM的误读,对于BIM的理解也建立在多个层面,有些企业认为仅仅建模或者某些特征点运用了BIM技术,就属于BIM的应用,实际上BIM应用需要从项目设计初期一直贯彻到项目运营阶段,是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运用。当然,目前市场上的BIM软件还不能够实现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应用,需要在各个阶段利用不同的BIM软件进行组合。这样一来,势必涉及到各软件的数据交换问题,各个环节之间的数据能否实现交互,也成为BIM面临的问题之一。
除了数据交互等技术问题之外,BIM应用同样还面临着政策层面的问题,北京中建政研信息化资深专家杨震卿举例到:“比如说设计阶段的BIM模型和数据需要在什么提前下才能全部交付给施工单位?这一部分的知识产权归谁所有?这实际上就涉及到了BIM的商业模式问题,需要项目各相关方协调利益分配。”
北京中建政研信息化资深专家 张国辉
BIM软件集成是趋势
目前,各个行业的信息互联互通是大势所趋,而BIM软件的集成应用也是一个必然趋势。将所有软件统一到一个平台涉及多个方面,不仅取决于网络系统,同时也涉及到硬件系统等方面。北京中建政研信息化资深专家张国辉对此解释到:“比如设计方用Revit软件,但到了施工阶段,施工方却无法使用这个软件,因为其中承载了大量的文件,现在的数据网线硬件支持不了,打开一个模型要等两小时。如果未来来网络传输速度提升几百倍,那么这一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除此之外,没有一家软件厂商能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也是困难之一,行业内缺少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运维全生命周期的BIM应用解决方案。梁舰对此表示:“目前没有一个BIM软件能从头做到尾,都是各个不同软件相互组合应用,这会涉及到各软件数据交换问题,成为BIM集成应用的难点。”
很多企业在应用BIM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设计阶段需要处理的信息与施工阶段需要处理的信息不同,这就涉及到软件的扩展性,有的软件扩展性很好,有的软件则无法扩展。同时,在计算量的时候也可能碰到标准问题,例如计算机算出来的量不符合国家标准,下游的施工单位也不接受。而在项目运维阶段还可能需要加入一些数据,同时为了操作速度快,BIM模型还需要达到轻量化。类似于上述这些工作,项目的上游和下游并不能顺利完成,往往是上游阶段建的模型很好,但是到下游阶段运转不动。“现在系统的整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些工作可能需要我们用户端做二次开发。”秦飞宇总结到.。
虽然目前BIM还不能实现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应用,但我们可以碎片化、片段化的应用BIM,当片段化应用到一定程度也就自然链接起来了,当然,这必须要经历市场化的过程。张国辉进一步解释到:“这就像我们最开始都是手绘图纸到之后用CAD再到现在应用BIM,这是一个很正常的趋势。将来各个软件也会逐步降低操作难度,同时也会增强数据兼容性,使BIM应用更易上手,但这些东西都需要用户和软件 开发商 共同交流来推动BIM的发展。”
北京中建政研信息化资深专家 杨震卿
BIM应用任重而道远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应用BIM最现实的一个问题就是谁出钱去做这件事。从受益方来看,业主其实是应用BIM的最大受益方。在项目建造过程中,建造成本大概只占开发成本的20%左右,施工阶段价格变动10%—20%,对业主来说成本也只是变动了1%—2%,可以说施工企业应用BIM所获得的收益对于业主的影响非常小。业主产生的成本早从设计端就已经开始,设计方影响的是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因为设计阶段覆盖业主80%—90%的工作,其产生的附加值远远超过建造成本。设计单位应用BIM技术,可以在电脑内对所建项目进行模拟,用很小的成本就可以预见一些在建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但如果设计单位不使用BIM技术,往往在项目建造过程中才会发现问题,造成巨大浪费。由此可见,应用BIM技术来建造项目对业主的效益影响非常大。
当然,在BIM应用过程中,还有一些阻力来自企业内部人员。张国辉对记者说到:“从目前BIM推广情况来看,以建模为例,模型建好后,运用模型的是项目团队中普普通通的管理人员,但他们往往不愿去用。虽然说基层的管理人员很关键,但如果项目的牵头人没有决心去改变旧模式的话,那么BIM的推广将变得困难。”
任何一家企业都关心投入产出,如果没有产出企业必然会失去投入的动力,光花钱见不到成果的事情没有人愿意做。因此,目前的BIM应用往往会出现两个极端,一是企业一味增加投入,但对于产出却鲜有人问津;二是企业停留在“形象工程”阶段,但这些“形象工程”是远远落后于现场的。杨震卿对此提供了自己的经验:“我们在推广BIM的时候分了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是利用BIM技术提升企业形象,某种意义上说就像看画一样,应用BIM完成投标、动画演示;第二个等级是解决技术问题;第三个等级则是解决管理问题。如果想达到最终第三个等级的效果,就需要前两个等级的铺垫,循序渐进;如果越过前两个等级,直接利用BIM技术解决管理问题是做不到的。”此外,企业还需要注意的是如何调整项目运作体系与BIM相配套。当工具变了,工作流程也要发生变化,从而适应新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