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联达汪少山:技术+管理 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
年念1
年念1 Lv.9
2018年08月03日 22:23:16
来自于行见BIM
只看楼主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一直在以超越GDP增速的速度快速发展。尽管建筑产业设计建造能力持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却存在着发展方式粗放、能耗高、污染大、效率低等问题,这与我们的建筑行业科研投入水平紧密相关。互联网时代,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已是迫在眉睫,而数字建筑将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 新技术破解建筑行业顽疾 目前,很多国内的建筑施工企业在管理上面临诸多难题,其中最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项目数据和企业数据互不相通,数据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得不到保证,建筑施工企业要想真正实现项目的精益管理举步维艰。同时,随着BIM、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整个行业需要利用这些新技术的整体解决方案,从而支撑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变革转型。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一直在以超越GDP增速的速度快速发展。尽管建筑产业设计建造能力持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却存在着发展方式粗放、能耗高、污染大、效率低等问题,这与我们的建筑行业科研投入水平紧密相关。互联网时代,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已是迫在眉睫,而数字建筑将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

新技术破解建筑行业顽疾

目前,很多国内的建筑施工企业在管理上面临诸多难题,其中最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项目数据和企业数据互不相通,数据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得不到保证,建筑施工企业要想真正实现项目的精益管理举步维艰。同时,随着BIM、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整个行业需要利用这些新技术的整体解决方案,从而支撑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变革转型。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BIM业务总经理汪少山对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总结到:“在过去的施工过程中,项目部管理者之间工程数据流通不及时、不准确、不高效,企业对项目的管理会面临同一个问题,即数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问题。之前建筑施工企业在做信息化的时候,由于缺少一些新技术的支撑,很多数据没有办法进行协同,比如说企业没有云存储技术,当相关人员想要获取某些数据时候,不能及时得到,只能通过邮件传递,而在这传递的过程中主管篡改数据现象普遍,不能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随着“互联网+制造”打开了工业 4.0 时代的大门,建筑业涌现出一批前沿的施工技术,如BIM、云计算、大数据、VR/AR、3D打印等,能够有效帮助施工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和集约化经营。如今,建筑施工企业正迈向数字施工阶段,BIM技术、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等新技术能够解决项目管理的时间、空间限制问题。汪少山具体解释到:“比如说相关人员在进行安全隐患盘查时,发现某个地方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以前需要在现场拍照然后存到电脑上,再打开进行纠正;现在只需要打开APP,点击拍照然后上传到云中心的模型中,在模型中就会直接进行标记,表示这个位置存在待整改隐患,据此可以对整改过程进行跟踪。可以说类新技术的出现无疑会推动企业的管理,而这只是迈出了第一步。”

BIM+PM整体解决方案抢滩数字施工蓝海

不久前,麦肯锡国际研究院发布了《想象建筑业数字化未来》,麦肯锡估计到2030年将有57万亿的基础设施投入,这会大规模刺激一些企业投入新的技术和改进实践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和项目交付方式。建筑业也急需变革,麦肯锡提出了引领未来建筑业变革及发展的五大数字化、信息化新技术,即高清晰度测量和定位技术、下一代5D建筑信息模型(BIM)、数字化协同和移动技术、物联网和高级分析技术和不过时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这些新技术正在助力数字施工,成就数字建筑,为此,广联达也发布了利用新技术推动数字化施工的解决方案——施工企业BIM+PM整体解决方案。

记者了解到,广联达BIM提出为施工企业提供岗位级专业应用、项目级精细管理、企业级集约经营三级一体的立体式解决方案。通过岗位级的BIM专业应用,获得初始模型和数据信息,并将其集成到项目级BIM平台上,让虚拟建造和现场可视化管控有效结合,完成项目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最终企业管理层对所有项目进行整体把控,达成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目标。通过BIM技术,让施工全过程管理的可视化、可量化、可管理、可协同成为可能,同时,借助BIM云技术随时存储和实时提取数据信息,便于信息在施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岗位间自由交互。此外,物联网的引入可自动获取数据,避免因空间变换或人员流动而出现的信息延误或人为错误,确保管理数据准确性、有效性和完整性。

汪少山详细介绍到:“广联达施工企业BIM+PM整体解决方案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产品,而是一个整体解决方案,它具有很大的扩展性,呈三层金字塔结构,最底层岗位级工具帮助施工一线管理人员等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这其中包括深化设计、场地布置、BIM算量等。在使用岗位级工具应用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产生大量真实有效的信息数据。这些数据通过利用云技术连接到BIM模型上,为跨岗位协作提供数据支撑,这就是BIM5D。BIM5D的三个中心,即模型中心、数据中心、应用中心,围绕着为项目的进度、成本、技术三条管理主线服务,以模型为中心,实现整个项目的精益管理。再往上一层则是企业级平台,即企业BIM云平台,一个企业会有多个项目,这些项目的数据都能集中在企业的BIM云平台上进行企业的集约式经营。企业领导能够在平台上看到多个项目的动态信息,分析多个项目的进度、成本、安全等数据,及时识别各项目履约风险,又可以进行项目的物资、劳动力资源的集中采购和调配等,为公司决策提供完整真实的项目信息。”

“BIM+PM整体解决方案远不止建立智能交互的数字模型,对于企业当下,可以和公司集采、人力资源、财务等其他多方业务数据对接,形成多维数据汇合,服务于科学高效的项目决策。从长远意义上看,还将帮助施工企业建立自身构件库,形成企业自己内部的工艺工法库、专业工种工效库、模型库、优秀项目案例库等个性化大数据库,项目竣工后完整的项目数据模型既可以进行企业内部存档,还可以交付甲方,实现高效的数字化施工运维,使施工企业具有更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可以打通项目各相关方之间的信息闭塞通道,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让每个工程项目成功。”汪少山进一步解释到。

施工企业BIM+PM整体解决方案并不是广联达某一个部门的产品,而是很多广联达现有优质产品的集成。汪少山认为:“它的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基于广联达多年来在建筑行业信息化领域的积淀,施工企业BIM+PM整体解决方案拥有良好的生态。其次,基于广联达自己独有技术的优势,例如BIM技术、云技术等新技术可以对解决方案进行支撑。第三,云+端的技术架构能够保障BIM+PM整体解决方案真正实现数据共享、及时传递、有效互通。”

数据驱动 标准先行

广联达施工企业BIM+PM整体解决方案旨在让数据在协同的项目闭环中自动流动。在施工前,通过数字仿真模拟,提前预演项目施工全过程,有利于优化人力、财务、构件等资源配置,精准把控项目进度和物料投放,有效避免返工和浪费;在施工过程中,准确推送施工技术要求,并实时反馈现场动态信息,让项目各个管理者之间信息对等。在实现项目部信息共享的同时,为企业实现集约化管理提供及时、完整的数据。

上述这些应用如果没有数据驱动就无从谈起,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数据流通的及时性、准确性、有效性是行业共同面临的难题,实际上这背后蕴含着标准问题。汪少山对记者说到:“任何一个新技术,尤其是BIM技术在中国的推进都面临三大瓶颈,第一是标准,第二是人才,第三就是工具和方法。对于标准来说,一般分为五个层级,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和项目标准。目前,关于BIM的相关国家标准正在陆续出台,未来,BIM技术都将遵从同一标准进行应用,不管外部数据还是内部数据都基于一个标准进行传递,保证数据的流动性和准确性。在广联达内部,我们也制定了相关标准,将数据按照统一格式进行导入、输出,所有广联达内部的产品都用这一标准进行交互;在广联达外部,随着用户的不断增加,无论应用哪个公司的软件产品,基于这一标准接口也可以解决模型对接、数据互通的问题。随着广联达在整个建筑行业占有率的不断提高,我们始终秉持开放心态,让更多的行业企业基于同一标准将数据真正的打通,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合作共赢,才能打造一个真正的产业平台。”

随需而动 实现数字化转型

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大型企业和大型项目都已经开始应用BIM技术,但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一些具有战略眼光、先锋意识的企业也愿意尝试应用BIM技术去解决一些具体问题。针对这些中小型企业,BIM+PM整体解决方案也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汪少山具体介绍到:“BIM+PM整体解决方案中所有的产品可分可合,并不需要企业对这一解决方案照单全收。比如一个二级资质的施工企业只需要一些岗位级工具解决现场施工的问题,BIM+PM整体解决方案就可以提供金字塔的底层——岗位级工具;或者一个企业想要解决进度问题,那么解决方案就可以提供项目级平台。总结而言就是BIM+PM整体解决方案 可分可合可连接 ,能够根据不同企业、不同项目的具体情况,提供适合的解决方法。”

目前,BIM应用已经从设计阶段进入到施工阶段,从单一软件应用到多软件应用,BIM应用也将从单软件或者多软件应用逐渐到平台、系统应用,从点到线再到面的应用,从而推动建筑施工企业的转型升级。“我们希望通过技术手段在帮助企业提高效率的同时,推动企业的管理变革,螺旋上升,优化企业的组织系统和业务流程,最后形成基于新时代下的新的BIM管理。”汪少山展望到。

下一阶段,建筑施工行业将开启基于BIM技术的的新PM,这一变化需要的并不是单一的岗位级或者平台级应用,而是上升到企业管理层级,并通过自上而下的规划和自下而上的推动逐步实现。汪少山希望随着BIM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可以走在世界前沿,不仅有可以分享的成功案例,同时也可以总结出自己的实战经验,既有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又有系统工具的支撑,让整个建筑施工企业完成质的变化,真正实现施工企业全项目的数字化管理。

来源: 齐鲁 (山东)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