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回顾|至少省1亿的上海中心BIM应用全貌
紧张先生
2018年01月29日 21:48:02
来自于行见BIM
只看楼主

上海中心这一中国自主建造的“超级工程”,自2008年开工,历时73个月,参建单位500余家,参建人员近万人,建筑高度632米,建筑自重85万吨,建筑面积57.8万平米,建筑层数地上127层,地下5层... 每一个“超级工程”都举世瞩目,汇集中国最顶尖的建筑、建造及科技精英,呈现中国建筑科技及建造技术的最高水平。 上海中心项目的BIM应用也不例外,过百家参建企业采用了BIM技术。在此处忍不住跑下题,未经官方确认,仅为中国BIM培训网的综合主观判断(一家之言,不负法律责任呀:)),上海中心在BIM技术应用上的真正投入不是很多,大家可能会好奇为什么?

上海中心这一中国自主建造的“超级工程”,自2008年开工,历时73个月,参建单位500余家,参建人员近万人,建筑高度632米,建筑自重85万吨,建筑面积57.8万平米,建筑层数地上127层,地下5层...
每一个“超级工程”都举世瞩目,汇集中国最顶尖的建筑、建造及科技精英,呈现中国建筑科技及建造技术的最高水平。
上海中心项目的BIM应用也不例外,过百家参建企业采用了BIM技术。在此处忍不住跑下题,未经官方确认,仅为中国BIM培训网的综合主观判断(一家之言,不负法律责任呀:)),上海中心在BIM技术应用上的真正投入不是很多,大家可能会好奇为什么?
上海中心BIM应用很深入但投入不大的原因
1)每个”超级工程“都自带流量(套用最时髦的营销学词汇),能参与该项目本身就是实力的证明,不仅如此,因为万众瞩目,潜在客户(有效流量)蕴含其中。
2)每个”超级工程“建成后自成“触点场”(另一个时髦词汇),上海中心项目可以成为建筑产品或建筑服务产品的“消费商”。举个简单例子,笔者一个朋友干智能家居及设备生产与集成的,给范冰冰花500万精装了一套别墅,最后不仅没收钱,后面另外还给了范1000多万,他要的是范作为其产品代言的两年时间。
上海中心投资商及参建单位当然也知道这个逻辑,这即是BIM投入不多的核心原因,实际情况是因为项目要求太高,很多企业在BIM上或多或少遇到一些纠结,但绝大多数最后都超水平完成任务,因为“好的坏的”在“超级项目”中都能被快速传播与放大,呵呵!
BIM技术在上海中心项目中的价值数据:
(以下数据来自于上海中心出版的《智造密码》一书)
1)外幕墙的制图效率提高了200%
2)处理图纸数据的转换效率提高了50%
3)复杂组件的测量效率提高了10%
4)机电方面减少了60%现场制作工作量,减少90%的焊接、胶粘等危险有毒作业,实现70%的管道制作预制率
5)室内装饰从模块化、工程化方面大幅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BIM技术帮省1亿怎么计算出来的
结合上海中心碰撞检测同济的数量估计,在采用BIM技术后,提前发现的碰撞点总数超过10万个。
保守按单个碰撞点的平均单价1000元左右计算,至少节约超过1亿元费用。
前期数据管理问题及其解决
上海中心的数据主要来源于 3 个方面。一方面是同济设计院,一方面是上海建工,还有一部分是内部沟通和管理的文件,报告及通知等。
同济设计院的数据主要是详细的设计数据,主要包括 DWG图纸, PDF以及部分Office文档等。同济设计院每周都会把最新的设计数据递交给上海中心,用于检查和存档。而上海中心和同济设计院之间没有共享的服务器, 数据主要是通过快递的方式送达上海中心。这种方式在时间和效率上都是很低效的。上海建工的数据主要是 BIM 模型,数据的传递方式跟同济设计院一样。上海中心得到的数据往往都有一定的延时,所以对项目的进展和数据在准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最后采用基于 Autodesk 的数据解决方案产品 Vault Professional平台来解决这这个问题,大致逻辑图如下:
上海中心BIM精益化管理总体思路
下图红框为所选用软件及其逻辑图
下图为BIM模型管理流程图
应用点与应用目标概述
具体应用点
(图片来自于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葛清演讲PPT)
1.参数化设计
2.可持续设计
3.施工模拟
4.施工图深化
5.4D施工模拟
6.构件建模与预制化加工
5.三维激光扫描结合BIM的现场监控
6.运维管理
7.灾害预警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