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100个试点示范工程,推动绿色建造、装配式、超低能耗!
近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2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建设100个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试点示范工程,建筑机器人及智能化装备得到推广应用;打造一批智能建造龙头企业和数字化赋能标杆企业,带动广大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初步建立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推进行业监管及服务平台与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的融通联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产业体系和配套的技术体系、标准体系、评价体系基本建立,打造形成智能建造先行区。到2035年底,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产业体系和配套的技术体系、标准体系、评价体系完善;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建筑机器人及智能化装备应用成效显著;产业基础、技术装备、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建筑安全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产业整体优势突出,智能建造水平国际领先,全面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
基于模块化建筑的全球市场分析与预测
市场摘要 全球模块化建筑市场,预计从2019年的1199亿6千万美元,到2027年的1916亿2千万,以6.4%的年复合成长率成长。人口增加,快速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发展投资增加是预测期内刺激市场增长的关键因素。模块化施工是最可持续、最经济、最环保的技术,尚未被建筑企业广泛采用。模块化施工技术的一系列优点使其成为传统施工方法的最可行的施工替代方案。 由于在受控环境中同时工作,因此施工工作的完成速度比传统施工方法快近50%。规模经济有助于节省时间和成本。建筑物的异地施工允许受控的环境设置。这在暴风雪和降雨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尤其有益。在瑞典,由于极端天气条件,超过80%的建筑施工项目都是使用模块化技术完成的。受控的工厂设置有助于工作区的安全和工人的保护,同时确保有效执行高质量的工作。模块化结构的强度和灵活性具有额外的优势,因为它们可以承受恶劣的条件。
住建部:2021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达7.4亿平方米
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决策部署,了解掌握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总结梳理了全国 2021 年度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从各地上报的数据看,装配式建筑呈现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势头。 “2021 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达 7.4 亿平方米,较 2020 年增长 18%,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为 24.5%”“重点推进地区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全国的比例为 52.1%”“积极推进地区和鼓励推进地区占47.9%”…… 一连串的数据显示,重点推进地区、积极推进地区和鼓励推进地区装配式建筑发展较 2020 年均有所提高,呈现齐头并进、继续快速增长态势。
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现状政策持续落地保障住房建设将成为新动力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工人们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便可,而这种由预制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则被称为装配式建筑。 至今,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已发展了近70年。上世纪50年代,中国借鉴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经验,开始在国内推行装配式建筑,此后国内多种装配置建筑体系得到快速发展;到了80年代,由于抗震性能差,防水、隔音等问题的出现,行业发展遇阻进入低潮阶段;到21世纪初,在国内环保趋严,劳动力紧缺的背景下,装配式建筑迎来发展新契机;2014年以来,中央及地方政府持续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加之装配式技术发展日趋成熟,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逐渐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