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高校生活区:电科大长三角研究院生活中心项目
贾维斯online
2024年06月18日 14:31:01
来自于公装设计
只看楼主

来源:有料设计市集

|

作者:TJAD

           ? 章鱼见筑 /  马元

 

 
 

 
 

 ? 章鱼见筑 /  马元

双向的功能叠加为生活中心创造了传统行列式排布所不能达到的可感体量。顺应地势高差逐级跌落的屋面为学生提供了天然的观察视点,站在高处,一幕幕不同的生活场景直接浮现在眼前。




前言:3.0高校生活区

近年来,我国的高校生活区已逐步完成了从学生宿舍与食堂等生活设施行列排布1.0阶段,到公共空间与学生宿舍整合设计2.0阶段的过渡。在衢州生活中心项目中,方案试图突破功能限制,将公共生活与居住功能完美融合,积极尝试3.0高校生活区新模式。

▲项目总体鸟瞰    ? 章鱼见筑

▲3.0高校生活区    ? 四时方院



背景:综合体&微地形

研究院选址于衢州高铁新城,因场地局限户外体育设施不足,周边也尚未有成熟的服务配套。作为一期重要工程,20000平方米的生活中心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自给自足的研究院提供住宿、社交、活动、餐饮、学习和娱乐等多种功能,是名副其实的综合体。

“越山行尽见平野,江上水流无逝音”,校园用地凸显了衢州“微地形”的特征,其中生活中心场地北高南低,高差十余米,北侧和东侧为校园2期高层产业园,西面接邻校园中心景观水面,南面是葱茏的自然山体,山缓水柔,自然和谐。

▲功能配比与用地现状    ? 四时方院

▲夜景鸟瞰    ? 马元



01. 聚合生活片段

建筑在布局上将功能体量拆分以常规尺度重新组合形成聚落,北区住宿、自习室及南区活动中心、学生餐厅5个不同的生活场景被整合到一个由同一母题的重复形成的复杂综合体中。

▲建筑爆炸轴测图    ? 四时方院

五个盒子的高度、体积乃至院落的大小变化体现了个体的差异,增加了整体的丰富度。   除了水平延展,生活中心同样采用了常见的在建筑垂直方向上多种功能连续叠加的复合化设计。   这种双向的功能叠加为生活中心创造了传统行列式排布所不能达到的可感体量。   顺应地势高差逐级跌落的屋面为学生提供了天然的观察视点,站在高处,一幕幕不同的生活场景直接浮现在眼前。

▲逐级跌落的屋面    ? 章鱼见筑

▲活动中心夜景立面    ? 马元



02. 串联生活场景

内向的庭院反应了强烈的“家园”情结,体量的水平延展,又使得院与院之间联系紧密。环环相扣的内院,形式各异:宿舍大院长36m、宽24m,以自然为主题;宿舍中院24m见方,雕塑感的清水楼梯凸显在院中;南区运动小院以半场篮球为核心,四面“板、廊一体”的走道成为看台,健身房、羽毛球室、桌球室、乒乓球室等均以“玻璃盒子”的形式夹在清水楼板之间;自习室则将体量剖切拉开,通过两片剪力墙挤压出静谧的“缝之院”。在这里,看与被看被放大,生活中心从而能够随时随地将师生带入到更为真实的生活场景中。

▲环环相扣的院落    ? 章鱼见筑

▲生活大院    ? 章鱼见筑

▲生活大院    ? 章鱼见筑

▲生活中院    ? 马元

▲运动小院    ? 章鱼见筑

▲运动小院夜景    ? 章鱼见筑

▲缝之院    ? 章鱼见筑



03. 全建筑漫游

建筑师将路径一分为二,产生了“内径”与“外径”,二者共同配合编织了一个立体网络。内径提供便捷高效的交通流线,外径则与具体的功能结合,从门厅开始,串联起各体块,并在层层跌落的屋面上与宿舍的内径连接,完成循环闭合。从任何一个体块都可走上这个循环,都能随路径漫游到建筑各处。红色的环形塑胶跑道是外径的核心,由活动中心出发延伸到北区宿舍,并配合粗粝的黄色丙烯酸,从素雅的清水混凝土中凸显出来,伴随着两旁的绿化,形成了最具活力的顶层屋面。

▲漫游路径    ? 章鱼见筑

▲南区之字形楼梯    ? 马元



结语

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一直在试图努力回应人们对于场地、生活、未来的期待。站在生活中心的屋面上,目视着远方低矮的群山和动人的夕阳,青年时期的高校住宿体验不断在脑海中涌现,那些曾因为炎热而不得不“席睡”屋顶的夏夜,漫天的星空如今开始在连续的屋面上流动起来。

▲光影流动的屋面    ? 尹明




项目图纸


▲区位图    ? 四时方院

▲负一层平面图    ? 四时方院

▲一层平面图    ? 四时方院

▲二层平面图    ? 四时方院

▲剖面图    ? 四时方院

▲墙身大样图    ? 四时方院



项目总负责人:江立敏、连津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