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例】苏通大桥首次采用智能载人检修车对大型斜拉索进行检修
刀枪不入的高山
2022年08月31日 09:15:04
来自于道路养护
只看楼主

                   



         

         

从8月15日开始,苏通大桥由北往南方向进行封闭养护施工, 这也是2008年建成通车以来,首次对西半幅桥面实施大修。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启用了智能载人检修车,对苏通大桥一根577米长的拉索进行检修。 通过智能设备,对大型桥梁斜拉索进行检修,这在国内还是第一例。


苏通大桥共有272根拉索,长度从200多米到577米不等。如果这些拉索出现了裂痕等病害,可以使用无人机进行检查,但要人工去维修,难度极大。位于斜拉索上的这辆车就是智能载人检修车,检修工人可以坐上车,对大桥的斜拉索进行检测和维修,这个检修车也是我国首次对实桥进行检测和维修。



据悉,7月19日,苏通大桥斜拉索PE修补及检修小车试验专项施工方案及安全专项方案评审会在南通市召开。 会议特邀5名行业知名技术及安全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施工及安全方案进行评审。





         

         

江苏苏通大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郭东浩,副总经理沈建良、欧庆保等相关领导及代表,中国船级社实业有限公司相关代表以及建科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朱慈祥现场参加会议。


会上,项目现场负责人胡先朋对专项施工方案及安全专项方案进行了详细汇报。与会专家对方案进行了详细质询及讨论,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最终一致认为专项施工方案及安全专项方案资料齐全,内容翔实,总体可行,经修改完善后可指导施工。本次方案评审会的通过,对项目后续现场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会议期间,建科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朱慈祥还与江苏苏通大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郭东浩,副总经理欧庆保及工程技术部相关领导进行了交流,并对苏通大桥主塔、钢箱梁、斜拉索等进行了踏勘,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及公司后续的经营工作奠定了基础。



       

       



项目简介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简称苏通大桥,位于中国江苏省境内,是国家高速沈阳-海口高速公路(G15)跨越长江的重要枢纽 ,也是江苏省公路主骨架网“纵一”—赣榆至吴江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当时中国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综合建设条件最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  。苏通大桥于2003年6月开工,于2007年6月主桥合龙 ,于2008年6月30日建成通车 。



据了解,在此前的2017年 ,中设设计集团曾采用高性能无人机搭载30倍光学变焦镜头,历时15天,对主塔外部、辅桥梁体外部进行了重点检查。


在2020年 ,中设设计集团采用更为先进的倾斜摄影建模、OcuSync图传、AI自动复拍、红外传感器等多项无人机检测新技术进行航拍检查,检测工期缩短为4天,裂缝识别可达0.13mm,大大提升了检查的质量、效率和精度。


倾斜摄影模型使检测图像定位更精准


2020年对苏通大桥的定期检查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建立苏通大桥模型,结合谷歌卫星影像,真实还原了检查现场桥梁各孔跨场景,在高清三维模型的辅助下,检测技术交底更准确。检查时使用了先进的图像定位技术,结合倾斜摄影模型,可清晰地在三维模型上精确定位三千余张病害照片,能准确的识别、描述病害。


OcuSync图传系统使现场检测更高效

检查采用了全新OcuSync图传系统,图像传输距离达到15公里,可实现三通道1080p图传,作业过程中自动实时切换至最佳信道,图像传输质量、抗干扰性能均得到显著的提升。


AI精准复拍病害识别准确度高


采用基于人工智能(AI)加持的精准复拍功能,大幅提升了自动化任务的准确性。完成在线任务录制后,从样片中框选出目标区域,AI算法自主比对目标区域和当前的实时画面,纠正相机的拍摄角度,提高了照片拍摄的质量,提高病害识别的准确度,确保检查的质量。


红外热成像辅助拍摄助力病害识别


此次无人机检查,搭载了高清近焦镜头、高清广角镜头和红外热成像镜头同时进行拍摄。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有效识别构件的表观病害。图像处理识别病害时,采用红外图像、高清图像相互校核,进一步提高了病害识别的准确度。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