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年102岁贝聿铭,世间再无几何美!
潇潇暮雨
潇潇暮雨 Lv.12
2019年05月17日 16:05:16
只看楼主

来源:建日筑闻、古德设计网 华裔建筑师贝聿铭于2019年5月16日逝世,享年102岁。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惊慌,我们已经进入到时代先驱者纷纷离我们远去的时代,昨日中国建筑学者刘先觉逝世,也许真的是天堂在扩建吧。 贝聿铭,建筑学子的启蒙老师,他的光影,他的混凝土玻璃钢材石材,他的几何体量,他的建构,他的建筑统筹,他的东西方语境诠释,他的优雅又坚定的气质,他的创新与保守,他的商业与文化,他的时间空间,他可以毫不费力的从复杂和冲突的关系中创造出清晰的逻辑关系,将材料娴熟运用在建筑内外,他坦诚的人生态度,他的一切,他是建筑历史上的英雄。

来源:建日筑闻、古德设计网

华裔建筑师贝聿铭于2019年5月16日逝世,享年102岁。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惊慌,我们已经进入到时代先驱者纷纷离我们远去的时代,昨日中国建筑学者刘先觉逝世,也许真的是天堂在扩建吧。


贝聿铭,建筑学子的启蒙老师,他的光影,他的混凝土玻璃钢材石材,他的几何体量,他的建构,他的建筑统筹,他的东西方语境诠释,他的优雅又坚定的气质,他的创新与保守,他的商业与文化,他的时间空间,他可以毫不费力的从复杂和冲突的关系中创造出清晰的逻辑关系,将材料娴熟运用在建筑内外,他坦诚的人生态度,他的一切,他是建筑历史上的英雄。


著名建筑评论家保罗·古德伯格(Paul Goldberger)在社交媒体上说“贝聿铭先生的去世,标着着一个建筑时代的终结,这是一个悲伤的时刻,但是同时意味着一份职业,一个生命的圆满完结,值得庆祝。”是呀,如果怀抱明悟而终,那也就无憾了吧。贝聿铭先生曾经说过:“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再大的风雨,也只是弯弯腰而已。”建筑师的生命有限,但是他的建筑却永不止百年。他走了,留下的建筑让后人的每一次复刻和漫步游览都变成一次灵感的启迪。


当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院子里的一片叶子落到键盘上,叶子的终点不是落下,是化作泥土保护新生;建筑师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建筑作品为世人享用,我想这就是我热爱建筑的原因吧。他的建筑会一直激励我们对设计的认真严谨,或许有一天,当代建筑师作品可以站在他的建筑身旁,不是因为侥幸,而是因为值得,我想这是我们对一代建筑师最大的敬意。


谢谢您,贝聿铭先生。


贝聿铭(I. M. Pei,1917.4.26-2019.5.16)


贝聿铭作品之——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位于多哈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是贝聿铭先生博物馆设计的封山之作,也是集其大成之作。如果说卢浮宫东馆的设计开拓了现代建筑的设计语言与手法,那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设计则更上一层,找到了现代与传统、极简与繁复等等对立面中微妙的平衡点。


延绵而上的坡地连接起城市与位于二层的建筑入口,两侧列植的棕榈树投下阴影,驱散了炙热夏季阳光带来的躁动不安。受到已历经千年风沙洗礼的开罗艾哈迈德·伊本·图伦清真寺启发,贝聿铭笔下的这座建筑仿佛一尊隽永的雕塑。但同时,又在形式、材料与建筑语言上与卡塔尔文化本源遥相呼应。在外,法国石灰岩朴素低调,而交错相切的几何体量在阳光与灯光的映照下产生了万千种变化,光与影成为了空间的主角。在内,极高的完成度与后期维护质量让空间一如最初设想般纯净、清晰、井然有序,使得建筑本身也成为了一件让人流连忘返的艺术品。建筑的平面一反现代建筑的原则,看似绝对对称;漫步其中可以看到楼梯、门洞、吊灯、天花镶板甚至玻璃扶手接缝等等各种元素的中线对齐。然而,在屋顶的下侧,作为支撑结构的三角形墙体与柱子在不同高度上相接,又轻松地打破了绝对对称,激活了空间。而诸如地板上装饰性的图案、环形吊灯的细部设计、屋顶灯光与廊桥则是伊斯兰传统元素的现代演绎。穿行在如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一般的伟大建筑中,沉浸式的空间体验似乎比参观层层防护后的展品更有冲击力,让传统文化真正深入人心。从这个角度而言,贝聿铭的设计成为了东西方文化的桥梁,超越了任务书中简单的指标,也超越了建筑师传统意义上的职责所在。

▼ 两侧列植的棕榈树投下阴影,驱散了炙热夏季阳光带来的躁动不安,The esplanade of palm trees that gradually slope up to the front door

1.jpg

▼ 建筑仿佛一尊隽永的雕塑,Pei treated as a piece of sculpture

2.jpg

▼ 法国石灰岩朴素低调,而交错相切的几何体量在阳光与灯光的映照下产生了万千种变化

3.jpg

▼ 如图纸般严格对称的空间,The interior geometry is in purity, rigor, and precision

4.jpg

5.jpg

6.jpg

7.jpg

▼ 作为支撑结构的三角形墙体与柱子在不同高度上相接,打破了严谨的氛围,The symmetry is broken up by the triangulated walls that support the roof as they engage the columns at different heights.

8.jpg

▼ 夜景,建筑与城市遥相呼应,Evening View

9.jpg

▼ 夜景,光与影成为了空间的主角,Evening View, night lights activate a constant shadow play

10.jpg

贝聿铭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摄影分享 / 李樾祺

lvzhx
2019年05月17日 16:37:59
2楼
几何之美才是经典,才会永恒!
回复
真仙
2019年05月17日 17:35:21
3楼
大师就是大师!
回复
框排剪筒索膜
2019年05月17日 17:57:44
4楼
致敬
回复
阿拉梅
2019年05月17日 19:30:42
5楼
向大师致敬,建筑之美永存                    
回复
angkor888
2019年05月17日 20:30:27
6楼

向大师致敬,建筑之美永存。


回复
cc97939793
2019年05月17日 20:42:46
7楼
没有几何美了,叹息
回复
老有所为
2019年05月18日 00:47:21
8楼

向大师致敬,建筑之美永存。


回复
raymond521
2019年05月18日 08:37:25
10楼
一路走好,建筑大师。
回复
xubeibei_5
2019年05月18日 08:40:22
11楼
谢谢楼主分享,大师就是大师,向大师致敬!
回复
fengyu19841984
2019年05月18日 08:49:04
12楼
沿着您的脚印继续前进,向贝先生致敬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