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1
关注0粉丝0
全部 帖子 资料 课程
梁思成、林徽因中国建筑史写作表微 在中国现代建筑史上,梁思成(1901.4.20-1972.1.9)无疑是最为杰出的先驱。他广泛的影响今天已波及中国建筑领域的几乎所有分枝,如教育、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文物建筑保护。不过,他最重要的成就还在于他对中国建筑史的开拓性研究。   梁思成和妻子林徽因1927年同时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艺术学院。梁思成随后转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中国艺术史,但他很快发现西方学者对于中国建筑的研究难以令人满意,所以仅仅三个月后便离开了哈佛。1928年夏天他回到中国,创办并主持东北大学建筑系。1931年,他和林徽因搬回北京,一起加入了刚刚成立两年的中国建筑研究机构——中国营造学社。翌年3月,梁思成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建筑学术论文——《我们所知道的唐代佛寺与宫殿》[1]。与此同时,他开始了对中国古建筑遗构的实地调查,并在同年6月发表他的第一篇调查报告《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2]。该报告是现代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报告中,梁思成向世人介绍了两座建于公元987年,当时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中国建筑;同时,通过将它们与宋朝的建筑典籍《营造法式》相对照,他发现了许多与这部古代术书的描述相符的实物做法,一方面为研究这部古代典籍找到了实物的依据,另一方面,也以此书为一项重要的断代标准,确立了中国古建筑的考古类型学方法。除此之外,他针对这两座建筑所采用的结构理性主义的评价标准,还奠定了新的中国建筑美学的理论基础。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