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要求
一、 规划编制的基本要求 1、 确定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基本目 标 与布局原则; 2、 拟定城市园林绿地的各项规划指标, 并对城 市绿地系统所预期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估。 3、 对各类绿地进行合理布局, 确定绿地的建设 位置、 性质、 范围、 面积和基本绿化树种等 规划 要素; 4、 提出对现状城市绿地的整改、 提高意见, 提 出规划绿地的分期建设计划和重要项目 的实 施 安排, 论证实施规划的主要工程、 技术措施; 5、 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图纸与文件。 二、 规划层次及工作重点 1、 总体规划 主要内容包括整个城市绿地系统( 含市域与市区两个层次) 的规划原则、 规划目 标、 规 划 绿地类型、 定额指标体系、 绿地布局结构、 各类绿地规划、 绿化应用植物( 树种等) 规划、 实施措施规划等重大问题。 规划成果
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定位
一、提出问题的背景 目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工作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背景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全球对环境问题认识水准的提高,包括我国由上至下、从决策者到普通居民环境意识的加强;第二,行政的介入与引导,包括“园林城市”的评选、全国绿化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等;第三,城市经济实力的增强,使以政府投入为主渠道的绿化建设资金有所保证;第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的追求。 但是,如此背景之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研究、编制、管理、实施却显得薄弱而无力。其中既有行政主管渠道不够顺畅,造成规划编制上的困难和管理上的脱节;也有法规和技术标准的不健全,造成规划编制上的随意性和实施中的“搁浅”;同时还有规划研究的滞后和规划设计单位业务水平的参次不齐,导致规划成果的低水平,只是作为评选“园林城市”的“必备品”,而缺乏对城市绿地建设的指导意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正面临着全面的“质量”提升,需要对政策法规的制定、技术标准的配套、学科理论的建立、规划实践的探索、管理措施的落实等各个环节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研究,寻求解决对策。为此,笔者认为存在于
试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的生态对策
l 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1.l 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历程 现代城市绿地经历了由自然萌生到人工创意、公共绿地至生态绿地系统几个阶段。自然萌生阶段主要是指以狩猎围牧为目的的园圃;人工创意阶段是指以满足达官贵人及宗教需求为目的的宫苑、寺院,主要是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19世纪中后期,进入城市公共绿地阶段,由于工业化导致城市人口激增,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的卫生环境恶化,促使城市开辟了供市民使用的公共绿色空间。欧洲、北美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第一次高潮,称之为"公园运动";20世纪初,尤其是二战以后,欧、亚各国在废墟上开始重建城市家园。一方面许多城市开始在老城区大力拓建绿地,另一方面许多国家开始采取措施疏散大城市人口、创建新城,城市绿地建设迈入了继"公园运动"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程序
一、 基础资料工作 ( 一) 自然条件资料 1、 地形图( 1: 5000 或 1: 10000) 2、 气象资料 3、 土壤资料 ( 二) 社会条件资料 1、 城市历史、 传说、 文物保护对象、 名胜古 迹、 各种纪念地的位置、 范围、 面积、性质、 环境情况及可 利用程度。 2、 社会经济材料: 如国民生产总值、 城市特 色资料等。 3、 城市建设现状与规划资料、 用地与人口规 模、 道路交通系统现状与规划、 风景旅游规划、 农业区划等。 ( 三) 园林绿化资料 1、 城市中现有园林绿地的位置、 范围、 面积、 性质、 质量、 植被状况及绿地可利 用的程度; 2、 城市中卫生防护林、 工业防护林、 农田防护林; 3、 市域范围内城市生态景观绿地、 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区、 森林公园的位置、范围、 面积与现状开发;
浅谈城市绿地系统的风水布局
风水研究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植物有“血型”,有感情,有语言,有阴阳属性。植物是有灵性的。用植物布场,可以调节小气候,可以化解一些风水问题。无论在大自然界,还是在城市中,植物与人是相互依存共生的。破坏关系平衡,就要产生不良后果。西方把城市绿地称为“城市的肺脏”,是只从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吐出人类需要的氧的角度而论的。但从风水学角度观之,植物以及城市绿地,其功能远非止此!植物之间,植物与人之间存在一种生物场。1982年前苏联科学家发现植物与建筑都能发出一种作用于人的“微粒子波”。这个发现,引起世界园林界的重视和中国风水学研究部门的注意。同时以《植物与风水》为题,连续在中国易学堪舆研究院(会)的学术刊物《风水科学》上先后选载有关论文,肯定了植物的生物场效应。 植物有益人类,植物能制造有机物供动物需要,能制造氧气,净化空气。它还能释放治病物质和杀菌素。如桉树、松柏、薄荷、洋葱、蒜等能放出杀灭和抑制病原体、细菌的杀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