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静电危害和防护
一、引言众所周知,物体内部是带有电荷的,而由于在一般情况下,正负电荷数量相等,对外人们觉察不到也不显示出带电的现象。我们可以用两种不同属性的物体相互接触或摩擦,其中一种物体带负电电荷的电子就会进入另一种物体内,这样静电就会产生了。产生静电的原因主要有摩擦、压电效应、感应起电、吸附带电等。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被消灭,只能是电荷的载体(电子、离子等)从一个物体移动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一个物体的某一个部分移动到另一部分。物体带电以后,所带的电荷将通过放电的各种途径不断消散。电荷的积聚和电荷消散是同时的,当物体上电荷的积聚和电荷的消散达到动态平衡时,物体上就出现稳定的带电现象,称物体带有静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如穿衣、脱衣(特别是化纤、羊毛制品)甚至空气流动都会产生静电。而静电的电压(强度)是由于物体的材料属性、摩擦和相对运动能的速度、与外界环境温度、湿度、甚至压力都有密切的关系。而在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设备本身电子产品集成化程度就很高,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的应用随着外界条件的影响很难承受静电放电时候的危害,造成主要电子设备敏感元件的损伤,甚至造成严重的安全
详解雷电是如何攻击电子设备过程
人类社会已对步入信息时代,各类先进的电子设备由于大量和广泛的运用,其遭受雷击危害的机率增加,最突出的是变电所内电子设备,依附于处在受避雷针保护范围内的一次设备,受雷击影响概率更大。且采用传统防雷措施,其防护多有不当,应当引起重视。雷的直击和绕击雷云单体浮在大地上空,其所带电荷拖着地表相反电荷犹如一个影子随风移动。如果途经变电所的obo避雷器或地表其它突出物,地电荷会导致突出物顶端电场畸变集中。闪电开始之前先是雷云底部的始发先导按间歇分级跃进方式向地表发展,当距地面50~100m时,由obo防雷器等地表突出物电场畸变集中的地方产生垂直向上的迎面先导。两者相接,进入直击或绕击的主放电阶段。通常当地面上突出物的高度为h,雷云正下方的平均电场强度大于和等于580h-0.7kV/m时,则该突出物将容易受到直击雷。原因是高为h的避雷针可影响雷云单体向下的始发先导发展方向的半径,用公式表述为:R=16.3h0.61m。该式还表明,地表安装独立obo避雷器后
电子设备雷电入侵的雷电防护措施
针对雷电绕击的防护措施根据可能存在的绕机现象,一方面应尽可能降低绕机的雷电流,主要采取减少滚球半径的方法,另一方面,在出现绕机时,雷电流不直接击中电子设备。1)针对建筑物雷电绕机,应提高建筑物防雷分类等级,计算时,减少避雷针滚球半径,以加高避雷针或避雷带。2)电子设备尽可能安装在室内。3)安装在室外的电子设备,采取直接安装某一屏蔽箱内,或采取加装避雷针保护措施。针对纵向过电压的防护措施纵向过电压是指连接电子设备的各线缆对地之间的过电压,其来源主要是雷电波侵入或电磁耦合,应采取减少雷电侵入和电磁耦合等方面的雷电防护措施。1)连接电子设备的各类线缆应避免架空引入,尽可能采取穿金属管埋地引入,并至少两端可靠接地。2)电子设备的配电线缆采取多级组合防雷器保护,加强多级泄流
关于电子设备防雷应用解决方案
转自http://www.chuandong.com/cdbbs/2007-8/30/07830F848567432.html 防雷技术的发展是与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紧密相关的。自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后的200年时间里,防雷工程主要是建筑和电力系统关注的重点,技术也日趋成熟。目前,雷灾增多的原因并不在于自然界的雷电现象发生变异,而是由于微电子技术的普遍应用,新设备的技术和结构与过去电子管设备有了很大区别,雷电的某些在过去想不到也看不到的物理效应在新器件、新产品上发生作用。过去的防雷主要针对强电系统,雷电磁波(LEMP)的存在危害不了它;而现在的防雷技术重点转向弱电系统。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雷电对设备的破坏途径更加多样,破坏程度更加广泛和深入;它可以导致数据信号发生错乱,也可能导致芯片的直接损坏,使设备立即发生故障中断通信;还有一种可能,雷击产生高压浪涌仅使某些部件缓慢劣化而缩短使用
雷击对变电所电子设备的危害及其防护
摘要:变电所电子设备受雷击影响概率大,应当引起重视。采取分区、分级,重点防护,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雷击 防雷 电子设备 变电所 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各类先进的电子设备由于大量和广泛的运用,其遭受雷击危害机率大大增加。尤其是变电所内电子设备,依附于处在受避雷针保护范围内的一次设备,受雷击影响概率更大。且采用传统防雷措施,其防护多有不当,应当引起重视。 二 雷击危害的几种方式 2.1 雷的直击和绕击 雷云单体浮在大地上空,其所带电荷拖着地表相反电荷犹如一个影子随风移动。如果途经变电所的避雷针或地表其它突出物,地电荷会导致突出物顶端电场畸变集中。闪电开始之前先是雷云底部的始发先导按间歇分级跃进方式向地表发展,当距地面50~100m时,由避雷针等地表突出物电场畸变集中的地方产生垂直向上的迎面先导。两者相接,进入直击或绕击的主放电阶段。 通常当地面上突出物的高度为h,雷云正下方的平均电场强度大于和等于580h-0.7kV/m时,则该突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