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饮用水处理系统介绍
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通过饮水或食物链,污染物进入人体,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砷、铬、铵类、b苯并(a)芘等,还可诱发癌症。被寄生虫、病毒或其他致病菌污染的水,会引起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重金属污染的水,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有80%是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每年因饮用不卫生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万人死亡,因此,水污染被称作”世界头号杀手”。 水污染主要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造成,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 工业废水,量大、面积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 农业污染,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农药污水中,一是有机质、植物营养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农药、化肥含量高。 生活污染,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细菌多。
超滤膜饮用水处理工艺怎么样
超滤膜技术是新一代饮用水处理工艺,能够高效地去除传统工艺难以处理的颗粒物、细菌、病毒、藻类等污染物,但超滤技术的核心—超滤膜组件及成套化设备一直被国外大公司所掌控,导致价格昂贵,致使该技术在我国并未得到市场的普遍认可和大规模的应用。 超滤膜过滤原理 超滤是一种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分过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原液流过膜表面时,超滤膜表面密布的许多细小的微孔只允许水及小分子物质通过而成为透过液,而原液中体积大于膜表面微孔径的物质则被截留在膜的进液侧,成为浓缩液,因而实现对原液的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 传统的水处理技术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流程长、占地面积大、运行维护难度大,在水质稳定达标上面面临种种挑战。而超滤膜新技术占地面积小,高效。随着环保产业的利好政策频出,作为与民生相关的污水处理业的投资热情高涨。其中,超滤膜技术作为污水处理行业的新兴领域,应用的范围证逐步发酵酝酿,其应用市场也将随之沐浴行业“春风”。
生活饮用水处理设备工作原理
下面凯聚达小编讲下生活饮用水处理设备工作原理 任何物质都有自己固有的频率,水垢属于无机盐类,一般设备的外壳都是金属材料制作,水垢和金属材料的振荡频率不同。SLGP型电子水处理仪释放的高频振荡波对于附着在金属材料表面的水垢产生共振,即击碎剥离,由表及里,循环进行,从而达到除垢的效果。 同时,当水流经高压、高频电磁场时,水中的重碳酸盐中的钙、镁离子和各重碳酸根离子会在高压、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失去化学性、物理性和相互吸引的能力,逐渐形成晶体团沉入底部,随排污排出,从而达到防垢的目的。 水处理设备是应用在反渗透系统之后,它利用模块两端电极使水中的带电离子移动,并配合离子交换树脂及选择性树脂膜,以加速离子移动去除,进而达到水的纯化,产水电阻率可达到15--18M。而离子交换树脂再生所需的氢根及氢氧跟则来自于高压电下,由水中的解离所供给,这样就无需用酸、碱来进行再生还原。 以上就是凯聚达小编讲到的有关生活饮用水处理设备工作原理
纳滤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给饮用水水源带来了污染。此外,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导致饮用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饮用水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重视饮用水安全问题。在2006年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水质指标从35提高到106。自2018年10月1日起,上海市实施首个地方饮用水标准——饮用水质量标准(db31/t 1091-2018)。这些政策法规的颁布,对水污染的防治、饮用水安全的保护和饮用水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在水源普遍受到污染,水质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国传统的饮用水处理工艺难以完全满足混凝沉淀 - 过滤 - 消毒工艺和臭氧的饮用水水质要求。活性炭技术。近年来,膜分离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新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在处理水中的多种有机污染物方面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膜分离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综述了纳滤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讨论了纳滤膜处理饮用水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纳滤技术的未来应用。发展方向。 膜分离技术常用于饮用水深度处理,具有出水水质稳
饮用水的知识,包括水处理知识
我国城市自来水水质明显低于国外发达国家。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多数水源的原水水质相对较低、污染严重、水中浊度和色度及有机物浓度偏高;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绝大多数水厂仍然主要采用的是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对某些特殊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限,难以充分适应不断变化的水质。由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长期欠缺,加上工程投资大、运行管理费用高,因而我国的污水处理率在短时期内难以得到明显提高,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对于微污染水(含有微量污染物的水)的净化处理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制约饮用水处理领域的科技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去除的工艺理论与技术; (2)水中藻类及其代谢产物(嗅味、藻毒素等)的强化处理技术; (3)水处理过程副产物的去除与控制技术; (4)常规水处理的强化技术; (5)高效消毒技术等。 饮用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危害大,但难于去除。特别是高稳定性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如卤代有机物、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等,对人体危害较大。传统给水处理工艺对这些有机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限,迫切需要研究开发经济高效的微污染物去除技术。 水中藻类一般带负电,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难于混凝,
饮用水处理中臭氧的应用优势
本帖最后由 zhankuncherry 于 2013-10-30 12:59 编辑 饮用水处理厂目前所用的氯化法在充分杀灭病毒方面达不到可接受的程度,而利用低剂量臭氧可对病毒进行完全控制。据称,激素物质以及化工原料、农药等物质对地表水中鱼的荷尔蒙系统的消极效果已有呈文,但人们目前还不能确定,这些物质是否与人类生育力全面下降、年轻男性性器官发育受阻,以及肿瘤发病率增加等标题题目也有关系。 从自来水的饮用标准看,我国尚处于较低水平,目前自来水厂仍采用200多年前就采用的,以去除源水中悬浮物质和病源微生物为主要目的混凝、沉淀、过滤、氯气消毒四段净水工艺,将江河水或地下水简单加工成可饮用水。因此,杀菌灭藻剂需要一种更高效的处理系统来提高饮用水的质量,保证饮用者健康。”他还说,“臭氧非常适合用于饮用水的处理,作为最高效的氧化剂之一,臭氧还可以直接消除杂质和污染物,去除颜色、气味和微生物,不生成有害的副产品或残留。
臭氧发生器在饮用水处理工艺应用详解
臭氧活性碳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自来水处理工艺,在日、美、欧等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目前我国昆明、上海、大庆的自来水厂已开始采用该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采用臭氧发生器消毒处理是水厂消毒的发展趋势。臭氧用于纯净水处理是目前最绿色环保高效的消毒方式。 一、臭氧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起,由于怀疑水中的有机物和天然物质与氯发生反应形成的三甲烷具有致癌性,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国家也逐渐开始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臭氧处理工艺。由于臭氧比氯有较高的氧化电位,因此它比氯消毒具有更强的杀菌作用。对细菌的作用也比氯快,且在很大程度上不受PH的影响。有关资料报道,在0.45mg/L臭氧作用下,经过2min,脊髓灰质炎病毒即死亡;如用氯消毒,则剂量为2mg/L时需经过3h,当1mL水中含有274~325个大肠菌,在臭氧剂量为1mg/L时可降低在肠菌数86%:剂量为2mg/L时,水几乎可以完全被消毒。 1.较之传统的氯消毒方法,臭氧消毒还有如下优点: (1)消毒的同时可改善水的性质,且较少产生附加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