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交换(湖泊水质治理措施)探讨与咨询
现在接手一个水体交换项目,希望跟大家探讨、咨询,也想请大牛提供相关的意见和看法。项目基本概况:现在有一个海岛城市内湖,没有自然的进水水源。通过一座闸室控制与外海连接,该内湖主要为旅游景观、排涝作用。请问,除了常规的引水冲刷的水体交换思路外(该思路主要实现湖泊顶部水体交换,而湖底水体流动性小,DO含量低,经常引发缺氧或者厌氧反应,产生臭气、水体发黑等),本项目拟采用相关工程措施,实现湖底底部水体的水体交换,提高湖泊底部水体的DO含量,根治水质恶化问题。问题1:本项目的湖泊底部水体交换思路,根治水质恶化问题,是否可行、合理?问题2:什么工程措施,可实现湖泊底部水体交换?
大型的人造湖泊和各种景观河道有哪些治理措施?
这类景观水体的特点为源水水质复杂、水量大、水域面积大、周边环境复杂且常常处于无人看管状况。一次性换水和投加化学药剂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都是不可行的。因此较为简单的换水和加药的物化方法对于这类水体并不适用。 按照自然界自身规律去恢复自然界的本来面貌;强化自然界自身的自净能力去治理被污染水体,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合乎逻辑的治污思路,也是一条创新的技术路线。同时此类水体有较大的水域面积和复杂的环境,也为生态系统的重建提供了条件。笔者认为,此类水体应以完成人工环境向自然生态环境的转变为最终目标;以自然生态系统的构建为目标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应是这类水体治理的主要措施。 1.自然曝气+PBB法。这类方法在中小景观水域中常被采用。PBB法是原位物理、生物、生化修复技术,主要是向水体中增氧与接种有净水作用的复合微生物。PBB法可主要是通过有益微生物、藻类、水草等的吸附,在底泥深处厌氧环境下将硝酸盐反硝化成气态氮,再上升至水面返还大气。氧是此类方法治理水环境的首要条件。景观设计中如有瀑布等跌水曝气方式可替代增氧机,既经济又具有很好的景观水体治理功效。 2.生物滤沟
行业动态:加强湖泊治理 “一湖一策”是关键
近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将本行政区域内所有湖泊纳入全面推行湖长制工作范围,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湖长体系。 “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优质环境是我国生态文明战略部署的重点组成,而加强河湖水污染的治理更是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关键举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巡视员、研究员周宏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湖长制是河长制的具体化 河湖水系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保护江河湖泊不仅事关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更与老百姓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为切实加强河湖污染治理,确保河水管理难题有效化解,2016年底,我国正式施行“河长制”,开启了河湖治理的新篇章。 据水利部部长陈雷公开介绍,河长制实施的一年多来,省市县乡四级工作共有30多万名河长上岗履职,河湖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取得重大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