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以植物秸秆抑制藻类生长
由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保护产品检测中心曹瑞钰教授主持的课题组创新的“中国植物秸秆对藻类抑制作用的研究”日前通过专家评审。评审委员会一致认为,课题选题针对性强,首次提出了中国三种植物的“半抑制浓度方程”,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该成果废物利用,不仅符合循环经济,还探索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治理方法。该课题组2004年开始进行“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治理研究,他们筛选了大麦、水稻、小麦三种植物秸秆,进行了化感物质的溶出分析;从大麦秸秆检出45种化感物质,其中38种具有明显的拟制藻类生长的化感物质(比美、英等国多出14种化感物质);从水稻秸秆中检测19种具有对藻类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化感物质;他们对目前危害较大的五种蓝、绿藻进行灭活实验,然后对天然湖泊的自然生长的五种藻进行灭活实验,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目前,国内外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以及对藻类的治理,主要靠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三种治理方法,且各有弊端。物理技术方法成本高,大的水体如湖泊、河流,难以承受,而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或排除营养成分对藻类的刺激作用。如使用粘土费时费力,底泥疏浚也会提高水
关于大气污染对动植物的危害影响
1、对植物的危害(1)大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当污染物浓度很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者直接使叶枯萎脱落;当污染物浓度不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片褪绿,或者表面上看不见什么危害症状,但植物的生理机能已受到了影响,造成植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坏。(2)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可分为可见性伤害和不可见性伤害。可见性伤害是由于植物茎叶吸收较高浓度的污染物或长期暴露在被污染的大气环境中而出现的可以看到的受害现象。可见性伤害又根据植物受害程度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混合型3种类型。急性伤害是在污染物浓度很高的情况下,短时间内造成的危害,如叶片出现伤斑、脱落,甚至整株死亡;慢性伤害是指低浓度的污染物在长时间作用下造成的危害,例如叶片褪绿、生长发育受影响;混合型伤害是介于急性伤害和慢性伤害之间的受害症状,一般叶片出现黄白化症状,以后虽可恢复青绿,但会造成普遍减产。不可见伤害是由于植物吸收低浓度污染物而使生理、生化方面受到不良影响。虽然叶片表现不呈明显的受害症状,但会造成植物不同程度
为动植物“退让”,也是为人类谋福
云南普洱茭瓜塘,发力保护湿地,吸引鹭鸶等鸟类重新到此安家;陕西洋县茅坪村,因为群众环保意识较强,常有野生金丝猴来村里“串门”;山东长岛自然保护区,持续开展海洋修复,多年不见的大叶藻、海萝得以重现……近年来,通过栖息地保护、繁育放归、管理执法等多种方式,我国不少野生动植物数量和分布有所增加,越来越多的地方成为野生动植物的安居乐土。 野生动植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保护濒危动植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从关心推动大熊猫、东北虎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常见的水中生长的植物有哪些
1 挺水型水生植物 挺水型水生植物植株高大,花色艳丽,绝大多数有茎、叶之分;直立挺拔,下部或基部沉于水中,根或地茎扎入泥中生长发育,上郜植株挺出水面。挺水型植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荷花、黄花鸢尾、千屈菜,菖蒲、香蒲、慈姑等。 2 浮叶型水生植物 浮叶型水生植物的根状茎发达,花 大,色艳,无明显的地上茎或茎细弱不能直立,而它们的体内通常贮藏有大量 的气体,使叶片或植株能漂浮于水面上。常见种类有王莲、睡莲、萍蓬草、芡实、荇菜等,种类较多。 3 漂浮型水生植物 漂浮型水生植物种类较少,这类 植株的根不生于泥中,株体漂浮于水面之上,随水流、风浪四处漂泊,多数以观叶为主,为池水提供装饰和绿荫。又因为它们既能吸收水里的矿物质.同时又能遮蔽射入水中的阳光,所以也能够抑制水藻的生长。漂浮植物的生长速度很快,能更快地提供水面的遮盖装饰。但有些品种生长、繁衍得特别迅速,可能会成为水中一害,如水葫芦等。所以需要定期用网捞出一些.否则它们就会覆盖整个水面。另外.也不要将这类植物引入面积较大的池塘,因为如果想将这类植物从大池塘当中除去将会非常困难。 4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