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设计的一些构想
第一章一、概念题:数据,信息,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系统,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地理信息系统1.数据: 通过数字化或直接记录下来的可以被鉴别的符号,是用以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在计算机化的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的格式往往和具体的计算机系统有关,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2.信息:狭义:“两次不定性之差”,即人们获得信息前或对事物认识的差别;广义:主体与外部客体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切有用的消息或知识,是表征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本书定义: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3.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它是对表达地理特征与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 或者定义为: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切与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都叫做地理
关于建筑设计的一些总结
本帖最后由 小角色 于 2013-5-15 09:42 编辑 1.关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阳角问题: (1).阳角面积在整个基础底面积中所占比例极小,干脆砍了。可砍成直角或斜角。 (2).如果底板钢筋双向双排,且在悬挑部分不变,阳角不必加辐射筋,谁见过独立基础加辐射筋的?当然加了也无坏处。 (3).如果甲方及老板不是太可恶的话,可将悬挑板的单向板的分布钢筋改为直径12的,别小看这一改,一个工程省个3、2万不成问题。2.关于箱、筏基础底板的挑板问题: 1).从结构角度来讲,如果能出挑板,能调匀边跨底板钢筋,特别是当底板钢筋通长布置时,不会因边跨钢筋而加大整个底板的通长筋,较节约。 (2).出挑板后,能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当基础形式处在天然地基和其他人工地基的
浅析某工程的建筑设计各部分要点
引言从从属的角度看,城市是建筑的载体;从物质的角度来说,建筑是城市的主体;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出发,建筑和城市都是因人类活动而创造的空间。只不过从数量到功能上,建筑都比城市细小很多。所以城市和建筑的关系也是相互影响的。所以,做建筑设计首先要搞清楚建筑物与所在城市的关系。一般来说,建筑设计对于城市只能有两种结果:令这个城市的环境更好或是更糟:(1)绿化。建筑物的存在必然侵占原有的植被或是绿地。好的设计可以改善绿化、植被被破坏的程度,甚至通过立体的绿化措施创造出更富趣味的绿化场所。(2)交通。人、车流线和数量的增加加剧了城市人车争道的机会,汽车的增加占用空间且污染环境。好的设计会竭力避免流线的交叉并增加人流通行的机会。同时减少汽车占用行人道路。(3)能源。新建筑的加入增加了城市供水、电、气、暖的数量。同时加剧了城市城市处理污水的压力。好的设计应把节能措施作为重要的设计原则,减轻能源的消耗。(4)城市功能。无用或有害的功能破坏了城市的效率和秩序。好的
工程项目评审对建筑设计的思考
一、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 基于对建筑基本属性的认识,拟对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作如下探讨。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国家方针政策和建筑法规为准则;以“适用、绿色、安全、经济、美观”为主线;以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建筑风格为根基;以投资质量和投资效益为基本考核依据;以学习融会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为借鉴;体现时代性、民族性、先进性。努力为被服务的人群营造科学、文明、高效的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的环境空间及物质基础条件;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建筑在功能与艺术、物质与精神需求的良好意愿,这也是建筑设计的基本价值取向。1954年,时任中国科学院付院长张稼夫在中国建筑学会成立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首先肯定了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他指出,“建筑与设计实际上就是国家百年大计的一部分”;明确提出建筑设计必须符合“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以及“如何把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形式结合起来”的理念。阐述了“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是统一的,不能为了经
水利工程的建筑设计问题探究
前言: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力兴建水利工程,这类水利工程在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随着21世纪许多新问题的出现,传统水利工程的建筑设计已经无法满足时代需要,而为了较好应对新时代新挑战,正是本文围绕水利工程建筑设计问题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水利工程建筑设计难点 1.1 资金偏紧、方案变更随意 虽然近年来水利工程建筑设计的受关注程度不断提升,但在我国专业水利水电设计单位中,建筑设计仍属于其中的次要专业,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建筑设计不属于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审查的重点,建筑设计所列概算往往会因此出现资金偏紧情况,资金偏紧会直接提升水利工程建筑设计难度,这种经济条件限制往往会进一步提升方案
关于建筑设计方法的讨论
本帖最后由 xiaoxiao718 于 2013-5-21 11:41 编辑 恐怕世界上再难以找到一个国家像中国那样,整个国家的城市与建筑都在以无可比拟的速度发展着,城市急速地膨胀,新建筑大量地产生,取代着一个又一个经过千百年时光淘洗的古建筑。在这个物质横流的时代,建筑也如快餐一般被销售入城市,随着流行的风向变换着不同的口味,今天来个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明天来个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都市也如演绎着川剧一般不停地变换着脸谱……。 这是个你追我赶的社会,大家都追赶着最新的资讯,模仿着最时髦的设计方式,总觉得自己走在潮流的前线,却忘记了自己永远不是那潮流的创造者,而只是盲目地跟在后面,做着一个随波逐流的追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