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结束如何帮助治理河道
河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河堤、河床、护坡、水质以及生物等。 河道一方面是能够防洪和排涝,另一方面也能够引水和防止干旱,而另一方面,河道也能让生态、景观、休闲和旅游之间进行有机并且合理地融合,是一处非常重要的设施。 当前我国的人口以及社会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当中,河道的生态环境状况每况愈下,让河道景观受到了危害,同时也严重危害着河道周围居民的身心健康,是当前越来越严重的社会发展难题之一。 1、 当前河道及治理技术现状 当前,我国的河道形状拥有十分严重的“直线化”和“平面化”的问题,当前的河道逐渐丧失了原本应该拥有的“曲折蜿蜒”的形状以及很多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特征。 当前的河道,因为水污染严重、水的环境恶化等原因让河道的自净能力无法赶上其所拥有的纳污能力。 水的环境质量大部分都在 V 类,甚至是更低的水平。 河道当中的生态系统遭到了十分严重的破坏, 导致河道当中的一部分变成了单
《咸宁市全面深化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方案》发布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咸宁市全面深化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咸宁高新区管委会: 《咸宁市全面深化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3月25日 咸宁市全面深化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方案 为加快推进全市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自然资源部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自然资规〔2019〕6号)、《自然资源部办公厅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意见的函》(自然资办函〔2019〕819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5〕80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
关于贵州文物保护修复工作
贵州在数千年文明历史的长河中,与祖国同步创造和发展着辉煌。贵州又是全国56个民族聚居的省份,世居民族有17个,现居民族有49个,人口比例占全省总人口的近40%。贵州无论历史文物和民族文物都非常丰富,这些珍贵的文物,无疑在历史、考古、民族学等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以省博物馆和考古研究为龙头单位的专家学者们,于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带领着基层文博单位,辛勤耕耘在这片土地上,做出了功不可没的卓越贡献,使贵州伴随着全国文物事业的腾飞,登上一层又一层的新台阶。 但是也要看到,由于贵州处在开发中的西部地区,受经济发展滞缓和地理环境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文博事业领域,发展水平与全国兄弟省市相比,要略逊一筹。就文物保护和修复这一学科而言,与其他省市相比也有明显差距。 无论哪一个博物馆,其内在机构必不可少地都有一个保管部,职能是“保护”和“管理”文物,保护是第一位的。只有将文物安全、充分地保护好,才能进行必要的管理。也只有这样,才能谈得上进一步达到研究、展览、宣传的目的,它不只是简单的收藏。没有能力和条件将文物保护好,就根本谈不上管理,其结果必然使
关于实施水保生态修复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1 概况 平昌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米仓山南麓,呈典型中低山丘陵地貌,系嘉陵江流域渠江水系,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县总面积2229km2,总人口8.90×105人,总耕地面积4.67×105hm2,是国定重点扶贫开发县。 平昌县在开展“长治”重点治理前,有水土流失面积1506km2,严重的水土流失曾导致地瘠人贫、江河淤塞、洪涝不断、干旱连年……,一度陷入“水土流失、土地瘠薄、生活贫困、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怪圈。从1989年起实施“长治”工程,通过十几年持续不断的治理,全县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2.34km2,其中封禁治理2.77×104hm2,营造水保林2.06×104hm2,栽经果林8.92×103hm2,三项林草措施占治理面积的73.1%。治理区内林地面积由原来的26.81%增加到47.19%,林草措施保存面积占宜林面积的80%,小流域土壤侵蚀量减少70%以上。同时还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生态环境等工程,全县已实施退耕还林3.00×104hm2,实施天然林保护8.67×104hm2。目前全县林地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