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在治理中国水土流失中的作用
中国的黄土高原是世界黄土分布面积最广,堆积最厚的地区,同时也是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年流入黄河的泥沙达16亿吨。治理这里的水土流失一直是中国政府和当地群众的迫切愿望。沙棘是中国黄土高原的乡土树种,利用其神奇的生态经济功能恢复植被、改善生态、控制水土流失,是治理黄土高原,减少黄河泥沙的一项重要战略性措施。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流域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沙棘资源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有效地治理了水土流失,减少了输入黄河的泥沙。1 沙棘资源建设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黄河流域沙棘资源建设经历了试种推广、连片种植、示范专项建设三个发展阶段,资源面积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据初步统计,1985年黄河上中游地区有沙棘资源面积760多万亩,从1986年开始,每年以50—100万亩的速度增长,到2000年底,十六年间,新增种植面积1200万亩,达到1900多万亩,约占全国总面积的85%,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1.1沙棘治理砒砂岩取得突破。砒砂岩地区位于晋陕蒙接壤地带,面积2.2万平方公里,涉及三省(区)的1
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与治理
我们给大家从地理位置、水土流失历史现状、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和目前进展五个方面简要介绍黄土高原区的水土流失与治理情况。黄土高原区位于我国中部偏北,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其区域包括山西西部、陕西北部,河南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宁夏、甘肃和青海东部的广大地区,总面积大概在 ** 万平方公里。黄土高原区的水土流失历史现状主要有三个:流失面积广、强度大、速度快。为什么叫做历史现状呢,因为现在针对黄土高原流失甚至全国各地水土流失情况的措施已经极大地改善了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首先是水土流失面积广,整个黄土高原的 ** 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大约46万平方公里的土壤发生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在上图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黄土高原区各地遭受着不同类型的水土流失,从风力侵蚀、水力侵蚀到冻融侵蚀,且区域化分布还是比较明显的。其次是水土流失强度大。黄河每年向下游输沙16亿吨。上附图是黄河在山东入海口的变化,左面图是1984年的,右面的图是2010年的,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入海口的陆地有比较大的延申。除此之外,黄河的泥沙还在下游速度
水土流失崩岗治理成因、危害、分类!
1. 崩岗成因1.1 内部因素疏松深厚的花岗岩风化壳是崩岗侵蚀的物质基础和内在原因。花岗岩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 生物化学作用强烈,形成了深厚的风化壳, 特别是粗晶粒花岗岩发育的风化壳最深厚, 在山间盆谷低丘地带, 厚度多在 10 m以上, 最厚的可达70 m以上, 深厚的风化壳为足以引发重力侵蚀的临空面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是花岗岩地区崩岗侵蚀比其他母岩地区严重的重要原因。花岗岩风化层各层抗侵蚀特征有明显差异, 其中砂土层抗侵蚀最弱, 在土壤层和红土层被剥蚀或被切沟切穿时, 因砂土层粘粒量少, 抗侵蚀性弱, 切沟下切速度加快, 为临空面的形成和重力崩塌创造了条件。花岗岩风化壳中存在的各种节理脆弱面, 对崩岗侵蚀也有影响。1.2 外部因素①气象因素:龙涓乡气候温暖, 温差大, 极有利于岩石风化, 同时降雨时间集中, 且分布不均匀, 大雨、 暴雨频繁, 容易形成迅猛的地表径流, 为崩岗的发育和发展提供了外营力。②地形因素:崩岗发育最多的是在花岗岩风化区, 该区属丘陵地貌, 地
水土流失现状与对策分析
甘肃武威市凉州区水土流失现状与对策分析 武威市凉州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64.3%,主要以水蚀和风蚀为主。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必须提高对水土流失治理的认识,依法防治水土流失,加强预防监督职能的发挥,改革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按区域生态工程类型分工,调动积极性、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强水土保持的科技投入,提高科学治理水平。 1、基本现状: 1.1、基本情况: 武威市凉州区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东经101o59''35"-103o23''40",北纬37o23''15"-38o12''54",东邻古浪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南依天祝藏族自治县,西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北与永昌、民勤两县接壤,属石羊河流域中上游,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夏季炎热、冬季严寒、降水少、蒸发量大、空气干燥、昼夜温差悬殊。全年日照时数为2967.8小时;气温以7月份最高 ,为29℃,1月最低,为零下14.9℃。多年平均降水量160mm,年蒸发量2020mm。国土总面积4873.85km2,人
淮北沙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研究
获奖年度: 2000 成果名称: 淮北沙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研究 获奖情况: 省水利科技进步三等奖 完成单位: 宿豫县水利局 完成人员: 苗其超 王亚东 陈悠之 张晓琳 陈加志 成果简介: 淮北沙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环境和生态环境。该成果从沙土地区骨干河道管护、缓坡地改造和沟坡治理三个方面开展研究,针对淮北沙土地区水土流失的特点,建立了黄河故道—沟—缓坡地的综合治理体系。1、对黄河故道采取工程、植被和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的措施,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经济效益。2、对大、中、小沟沟坡治理,采用沟头防护、埂格护坡和植物措施防护。小沟采用装配式陡坡建筑进行陡坡防护;护坡采用菱形、长方形、水平斜交正方形三种形式砼格埂,不仅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而且经济、美观。3、对缓坡地治理,采取平填整地、调节梯田级差、合理布置排水系统及沟头防护措施,节约耕地,保水保肥。该成果自1998年以来,治理黄河故道15.35公里,改造缓坡地2000亩,建埂格护坡20000平方米,研究出一套适合淮北沙土地区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