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和艺术处理有哪些?
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和艺术处理有哪些? (一)结构特点 (1)骨架券作拱顶承重构件,结构自重减轻,便于复杂平面架设拱顶; (2)飞券凌空越过侧廊上空,抵住中厅拱顶的侧推力。飞券取代侧廊半拱顶,中厅可开大侧窗; (3)全部采用尖券、尖拱,侧推力小,十字拱顶覆盖的开间不必保持正方形。 (二)内部处理 (1)中厅空间比例尺度处理上突出高耸和深远感,引发向前(神坛)、向上(天堂)的动势。 (2)划分突出垂直趋势,墙墩雕成束柱状,加强垂直感。 (3)由于结构轻巧,可开大窗,加之使用彩色玻璃镶嵌,阳光经透射使室内五彩缤纷,产生灿烂的天堂幻景。 (三)外部处理 (1)西立面典型构图:水平、垂直均为三段划分。下段三座门,周圈层层雕饰,中段中央精美的圆形玫瑰花窗象征天堂。 (2)突出垂直感,体形往上缩小收尖,造成向上动势。
建筑类型——哥特式建筑特点
1、尖肋拱顶 从罗曼式建筑的圆筒拱顶普遍改为尖肋拱顶(Pointed Arch,或者干脆称为Gothic Arch),推力作用于四个拱底石上,这样拱顶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并且尖肋拱顶也具有“向上”的视觉暗示。 2、飞扶壁(Flying Buttress) 飞扶壁(Buttress),也称扶拱垛,是一种用来分担主墙压力的辅助设施,在罗曼式建筑中即已得到大量运用。 3、花窗玻璃 哥特式建筑逐渐取消了台廊、楼廊,增加侧廊窗户的面积,直至整个教堂采用大面积排窗。这些窗户既高且大,几乎承担了墙体的功能。 窗棂的构造工艺十分精巧繁复。细长的窗户被称为“柳叶窗”,圆形的则被称为“玫瑰窗”。 4、十字平面 这也是继承自罗曼式建筑,但扩大了祭坛的面积。 5、门 层层往内推进,并有大量
全球:哥特式建筑代表作归集整理
1、德国科隆大教堂。素有欧洲最高尖塔之称的科隆大教堂是最完美的哥特式大教堂。它始建于1248年左右,高157.38米,东西长约145米,南北宽约86米,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整个建筑全部由磨光的石块砌成,造型古朴豪迈。 2、法国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早期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同时也著有建筑艺术上高超的水平。始建于1163年,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 3、法国亚眠主教堂。这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盛期的代表作,也是哥特式建筑成熟的标志。与兰斯主教堂、沙特尔主教堂、博韦主教堂一起被称为法国四大哥特式教堂。 4、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又称“杜莫主教堂”,规模宏大,排名为世界第二位。 5、英国索尔兹伯里主教堂。中心尖塔高约123米,是英国教堂中最高的。
哥特式建筑艺术及其对城市建筑的影响
摘要: 哥特式建筑是欧洲一种很有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它对后来的现代城市建设也带来了很深远的影响。从哥特式建筑的特点介绍出发,进而对哥特式建筑做出客观的评价,最后谈哥特式建筑对现代城市建筑的影响。 关键词:哥特式建筑;艺术;城市建设;影响 一、哥特式建筑特点分析 我们知道哥特式建筑有着很强的宗教风格,它是11世纪下半叶从法国开始起源的,在随后的两个世界开始在整个的欧洲开始流行。虽然哥特式建筑有着很强的宗教风格,但是因为这种建筑风格太流行了,后来也影响到了民间的建筑。 哥特原来是一个日耳曼民族,它本身的意义是不雅的,甚至是粗俗的意思。原因是文化复兴时期以后的欧洲人,有了文艺复兴的启蒙,有了对人文主义的向往,所以就厌恶中世界宗教统治的黑暗,就给了他们一个哥特的名字,是鄙视其文化特点。人们把中世纪的建筑也称为哥特式建筑,只是文化复兴以后这种建筑慢慢的失去了其本来应该有的功能,它成了 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和新的人群集散地,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
砖混结构有哪些建筑特点?
砖混结构有哪些建筑特点? 砖混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柱等采用砖或者砌块砌筑,横向承重的梁、楼板、屋面板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就是说砖混结构是以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砖混结构是混合结构的一种,是采用砖墙来承重,钢筋混凝土梁柱板等构件构成的混合结构体系。适合开间进深较小,房间面积小,多层或低层的建筑,对于承重墙体不能改动,而框架结构则对墙体大部可以改动。适用于低层或者多层建筑物。高层建筑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因为稳定性差、浪费资源等原因,我国目前新建的多层、高层建筑已开始逐步淘汰砖混结构。 框架结构住宅的承重结构是梁、板、柱,而砖混结构的住宅承重结构是楼板和墙体。在牢固性上,理论上说框架结构能够达到的牢固性要大于砖混结构,所以砖混结构在做建筑设计时,楼高不能超过6层,而框架结构可以做到几十层。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国家规定了建筑物要达到的抗震等级,无论是砖混还是框架,都要达到这个等级,而开发商即使用框架结构盖房子,也不会为了提高建筑坚固程度而增加投资,只要满足抗震等级就可以了。在隔音效果上来说,砖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