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动力大地测量学的进展
动力大地测量学是由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和天体测量学 交叉派生出来的边缘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目的是:利用近代空间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观测新技术,精确测定地球 表面点的几何位置、地球重力场元素、地球自转轴在空间的位置和方向以及上述参数随时间 的变化。并从动力学的观点研究地球动态变化的物理机制,进而为环境变迁和海平面变化的 研究、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孕育预测、空间飞行器精密定轨和制导,以及地下资源的勘 探等提供服务。这些问题都是近年来国际同行的热门话题。现就我国在动力大地测量学研究 方面的进展情况作一论述。1 固体潮汐和非潮汐重力 我国最早的固体潮重力观测是1959年由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与前苏联地球物理 研究所合作在兰州开展的。后来被迫中断了十几年。1.1 固体潮汐观测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与比利时皇家天文台合作,建立了中国的高精度重力潮汐剖面。从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用拉柯斯特G型及ET型仪器完成了我国沿海及沿30°纬线的两条重力潮汐剖面,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固体潮汐形变监测系统。共有56
工程测量测量学课件--我正在学的
是Word版,由于ppt太大,传不上来,有想要的可以留下邮箱我们学校只是一所普通大学,教我们的老师才教了十年,难免有不成熟的地方,请大家包涵第一章 地面点位的确定;比例尺;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第二章 水准测量原理;路线校核;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方法。第三章 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的结构及用法;水平角、竖直角的测算方法;光学经纬仪的检验方法与校正方法。 第四章 钢尺量距离的工具、方法及成果处理;电磁波测距的原理、方法及成果处理;全站仪简介;直线定向。第五章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分类及特性;衡量测量精度的标准;合理地处理含有误差的观测成果,求出最可靠值;误差传播率。第六章 控制测量的等级、精度要求和有关规范;小地区控制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的布设方法;导线测量,交会定点;三角高程测量。 第七章 地物和地貌、平面图和地形图,比例尺和比例尺精度;地形图的图名、图号、图廓、接合图表; 地物符号,地貌符号。 第八章 图纸的准备,坐标格网的绘制,控制点的展绘;视距测量;地形图的测绘;数字测图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