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质量监测网的若干问题探讨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非线性负荷及冲击性负荷的增加,电能质量问题日益突出,由于电能质量方面引起的用户投诉也越来越多。许多新型带微处理器和电力电子器件的负荷设备对电能质量要求较高,有些企业在签订用电协议时,要求供电局提供优质高价的电能。 随着电力系统创一流工作的深入和我国即将加入WTO组织,电能质量的标准也将与国际标准接轨[1-4]。 2 电能质量的监测手段及其局限性 目前国内广泛采用统计型电压表监测电压质量水平,这些电压监测仪只能监测电压合格率,需要人工抄表,缺乏统计分析功能;而谐波和电压波动、闪变的测量则用便携式测试仪器,分别对变电所的各级母线电压、主变压器各侧的谐波电流、电容器组的谐波电流进行测量、对大、中型非线性负荷用户和电厂以及低压配电网进行测量。根据测量数据进行汇总
我国已建立常规雾霾天气监测网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近日召开的雾霾天气成因分析与预报技术研讨会上获悉,针对雾霾天气,中国气象局已建立常规雾霾天气网络化监测体系,主要包括能见度、相对湿度、雾霾天气现象等观测,是气象部门基本观测预报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些年来也开展对雾霾有重要影响的大气气溶胶的观测,初步形成了业务化的运行保障体系。 在此次研讨会上,有气象专家介绍,目前我国气溶胶(污染物)浓度水平在世界范围内较高,仅次于南亚城市,高于欧洲、美洲的城市和城郊区域。1月,异于往年的持续性静稳天气和高气溶胶浓度是雾霾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因素,其形成后有利于气溶胶不断积聚和凝聚,并形成更多的雾滴,增加了雾霾的持续性。北京雾霾中含有大量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气溶胶,主要来源为燃煤、燃油和居民的各项活动有关的排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小曳介绍,在国家973项目及气象行业专项等支持下,气象部门研发了中国雾霾数值预报系统,能够通过预报6类7种气溶胶组分及其对云雾的影响
环保小知识 中国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中国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1992年由国家环境保护局会同各有关部门组建了由27个部门的54个国家及省、部级环境监测站组成的“国家 环境监测网”。 1991年,国家环保局通过优化筛选建立了由200个站组成的“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简称“国控网”,其中包括大气、地面水、噪声、酸雨、放射性和生态监测网。 为了加强流域环境的管理,1994年以来,国家环保局分别组建了“长江暨三峡生态环境监测网”,“淮河流 域环境监测网”,“太湖流域环境监测网”和“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 自1981年至1992年,由卫生部门承担了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中国站监测工作,1993年后由卫生部门移 交给环保系统承担,分别由北京、上海、沈阳、西安等五个城市承担大气监测(GEMS/AIR),由武汉市、济南市、广东省、无锡市站分别承担长江、黄河、珠江和太湖的水质监测。 22年来,各部门监测网络也不断得到发展,水利部门建立了七大水系的水文水质监测网;国家海洋局成立由100个各部门监测站组成的全国国家海洋污染监测网;国家气象部门建立了81个市、县气象台站组成的中国酸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