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论文
摘要:高层建筑是建筑行业一个发展方向,它的意义非同一般。对于一个高层结构的设计,遇到的问题可能错综复杂。本文建筑设计论文从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特点出发对建筑抗震进行了必要的理论分析,从而探索高层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抗震措施,对高层建筑结构发展趋势作了简明的叙述。关键字:高层 结构 设计 抗震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高层建筑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世界著名的建筑更是建筑史上的纪念碑。但是如果高层建筑因结构设计不清,而造成结构布置不合理,不仅会造成大量的浪费,更重要的是给高层建筑留下了结构质量的安全隐患。因此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一 结构设计特点 1.1 水平载荷是设计的主要因素 高层结构总是要同时承受竖向载荷和水平载荷作用。载荷对结构产生的内力是随着建筑物的高度增加而变化的,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水平载荷产生的内力和位移迅速增大。 1.2 侧
谈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论文
[摘 要] 本文建筑设计论文围绕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主要介绍了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理念、方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关键词] 高层建筑 结构 抗震设计论文引言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VII度以上的高烈度区覆盖了1/2的国土,其中包括23个省会城市和2/3的百万以上人口大城市。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的时期,高层建筑工程的建筑规模已经位居世界之前列,而且可以预测:今后若干年,我国仍将是世界上高层建筑建设最多的国家。高层建筑是属于柔性建筑一类,风和地震作用是高层结构设计的主要侧向荷载,起着几乎是决定性的作用。而地震又是一种常见且具有较大危害的自然灾害,进行结构的抗震设计,减小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一直是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和研究人员所关心和不懈努力去解决的问题。结构工程师按抗震设计要求进行结构分析与设计,其目标是希望使所设计的结构在强度、刚度、延性及耗能能力等方面
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论文
1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高度要求与结构类型和抗震烈度密不可分,超高层结构设计要进行两种方法以上的抗震核算,并且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世界超高层建筑有迪拜哈利法塔,高828m;广州塔,高600m、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高492m等。超高层建筑因其超高的高度而具有不同于普通建筑和高层建筑的特点。首先,对于超高层建筑,传统的砖、石等材料已难以适用,其结构类型也更具选择多样性,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钢结构和混合结构等。其次,超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与消防,由于其超高的高度,较依赖于垂直交通,同时也给消防增加了困难,这就要求超高层建筑的每一层都需设置灵敏的烟雾报警器、自动喷淋和适当的避难所。最后,超高层建筑通过对风作用效应、重力荷载作用效应、施工过程的影响、空间整体工作计算、结构整体内力与位移、抗震性能等设计计算分析,进而提高超高层的抗震性和安全性。2超高层建筑结构抗侧刚度设计与控制为了提高超高层建筑的抗震性,其足够的结构侧向刚度必不可少。足够的结构侧向刚度不仅可以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抗震性,还可在一定程度上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点分析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建筑行业的进步尤为突出,建筑形式日新月异。特别是多、高层建筑,除了高度增高以外,平面布置、竖向体型越来越复杂,结构体系也日趋多样化,这就为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抗震设计的目的是使建筑物在使用寿命期间内对不同频度和强度的地震具有相应的抵抗能力。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点分析。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要点分析如下:1、在结构体系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对地震作用进行全面的进行分析,防止地震来袭时对建筑物的破坏。2、地下部分: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建筑物上部的荷载应均匀分布与地下部分,这样可使其受力构件布置连续、规则、受力均匀;将平面布置复杂的平面以防震缝的形式划分为若干规则的平面;如果上部结构构件与地下结构构件对齐布置,可利用防震缝将与上部塔楼连接的地下部分与其它地下部分脱开;如果上下构件不是同一种结构形式则会形成转化构件,并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同时还应注重转换层层高的控制,避免形成薄弱层。3、延性设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结构体系应设计成为强
思考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
摘 要: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一直是结构工程师们设计工作的重点,本文从抗震设计角度指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必要性和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含义,指出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供参考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建筑结构;结构设计;抗震 一、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必要性 地震是地壳运动在某些阶段发生急剧变化时的一种自然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地震约达500万次,其中绝大多数地震由于发生在地球深处或者它所释放的能量小而人们难以感觉到;而人们感觉到的地震,也即有感地震,仅占总量的1%左右;能造成灾害的强烈地震则为数更少,平均每年十几起。然而,就是这些每年为数不多的地震,却给人们带来了无可挽回的巨大经济损失和触目惊心的人身伤亡事故。据有关方面对世界上130次伤亡巨大的地震震害资料所做的统计表明,95%以上的伤亡是因为无抗震能力或抗震能力低的建筑物倒塌而造成的。典型的例子如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源地震,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地震,1995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