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
地被植物(ground cover)是指一些生长低矮、扩展性强、控制高度在30—50CM或稍高的植物,特别强调地面的使用价值或者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它们比草坪更为灵活,在不良土壤、树荫浓密、树根暴露的地方,可以代替草坪生长。且种类繁多,可以广泛地选择,有蔓生的、丛生的、常绿的、落叶的、多年宿根的及一些低矮的灌木等。它们将地表覆盖,不仅增加植物层次,丰富园林景色,给人们提供优美舒适环境;由于叶面系数增加,还具有减少尘埃与细菌的传播,净化空气,降低气温,改善空气湿度,减少地面辐射等保健作用,并能防止土壤冲刷、保持水土,减少或抑制杂草生长。它还可以解决工程、建筑的遗留问题,并使景物之间协调统一。随着园林业的不断发展,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功用日益显现出来,并需要大力推广应用。成功的园林地被景观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地被植物的应用原则1. 以园内绿地的性质和功能为依据。不同类型的绿地,因其性质和功能不同,对地被的要求也不同。如:入口区绿地主要是美化环境,可以低矮整齐的小灌木和时令草花等地被植物进行配置,以鲜艳的色彩或图案吸引游人;山林绿地主要是覆盖黄土,美化环
水生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水生植物在现代城市园林造景中是必不可少的材料。一泓池水清澈见底,令人心旷神情,但若在池中、水畔栽数株植物,定会使水景陡然增色。而且,水生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吸收水中的污染物,对水体起净化作用,是水体天然的净化器。在当前水资源不断减少,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好水生植物,不仅能丰富园林景观,还能改善水体,消除污染,让人们真正享受到“碧波荡漾,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 种类 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中或潮湿土壤中的植物,包括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我国水系众多,水生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仅高等水生植物就有300多种。在园林中,按其生态习性可分为;(1)浮叶植物:睡莲、满江红、萍蓬莲、菱等。(2)挺水植物:荷花、千屈菜、水葱、泽泻、雨久花、香蒲、菖蒲等。(3)沉水植物:金鱼草、伊乐藻、轮叶黑藻等。(4)滨水植物:水杉、落羽衫、竹类、水松、木芙蓉等。 景观价值 水生植物景观能够给人一种清新、舒畅的感觉,它不仅可以观叶、品姿、赏花,还能欣赏映照在水中的倒影,令人浮想联翩。湖面上数
谈水生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一、水生植物的概念及分类 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体环境中的植物,包括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从广泛的生态角度来讲还包括沼生和湿生植物,其种类繁多,色彩丰富,是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生长速度快、分布广、繁殖快、病害少、用途大等特点。我国水系众多,水生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仅高等水生植物就有300多种,按其生活习性、适生环境,可分为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五大类。 二、水生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水生植物是园林水景的重要素材,同时也是保持景观水体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因素。 1.丰富园林的景观效果 水是园林的灵魂,是构成景观的重要因素。水生植物以其洒脱的姿态、优美的线条、绚丽的色彩点缀水面和堤岸,加强水体的美感。此外,像水葱修长的茎秆,伞草碧绿的苞片等,都是水生植物园中观叶的好材料。通过种植野生的水生植物,能使水景野趣横生。 2.创造园林意境
浅析美人蕉在园林中的应用
美人蕉为多年生草本花卉,原产于美洲热带和非洲等地。它具有粗壮的肉质根茎,叶互生、宽大。花瓣萼片状,艳丽的花瓣实际上是瓣化的雄蕊,总状花序,花瓣根据品种不同有黄、红色及带斑点等。种子较大,黑褐色,种皮坚硬。花期自初夏至秋末陆续开放。 美人蕉在园林中的应用较为普遍,主要是由它的特性决定的。美人蕉枝叶茂盛,花大色艳,花期长,开花时正值火热少花的季节,可大大丰富园林绿化中的色彩和季相变化,使园林景观轮廓清晰,美观自然。与一年生草花相比,美人蕉对环境的要求不严,养护管理较为粗放,适应力强,且经济实用。与草坪相比,美人蕉具有更强的净化环境和抗污染能力,对氟化物、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吸收能力较强,能充分发挥园林绿地的保护、美化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美人蕉在园林上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用于道路分车带。在分车带中心种植美人蕉,其鲜艳的花朵和浓绿的叶片。可使街道景观显得生机勃勃,丰富了垂相变化。其次,应用于公共绿地。在公共绿地中大片丛植美人蕉,可展现其群体美。用来布置花径、花坛,可增加情趣。在建筑周围栽植,可柔化钢硬的
生态学原理在园林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城市绿化得到长足发展,但许多绿地形式单调、功能单一、维护投入大,而重景观、轻生态以及过分追求“一次成型”的状态也远未改变,影响了城市绿地系统的健康和服务功能。虽然这种状况正在得到改变,森林进城、生态优先,生态园林得到普遍倡导,认识到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不仅取决绿化的覆盖面积(覆盖率)和占地面积(绿地率),而且取决于空间结构和绿地类型,以及构成绿地的生物群落类型。但生态优先、生态原则往往成为一种虚化的概念性招牌,无法体现在绿地的工程实体中。在规划方案的制订和设计的评审中凭经验和感觉,或是遵从首长意志,或是依靠某个知识理论已严重老化的老专家。环城、交通干道的绿带建设存在盲目攀比现象,但对其作用的认识非常模糊,一些工程规划不符合国情。以人为本、天人合一成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以人为本就是满足人的需要,但是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怎样去取舍?天和人怎样才能合一,或者接近合一?这些问题没有完全解决。 1.自然不属于人类,人类属于自然 自然生态系统是与当地环境长期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产物,其结构复杂,稳定性高,具有自我维持、更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