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以安全监测等结果进行安全复核的依据
1.根据沉降观测或检查结果进行安全复核 一般认为,沉降量不超过堤高的3%就不会有危险。如有异常,应检查分析原因。如属堤身正常固结沉降所致,则汛前应进行加高培厚。若因堤基变动或因堤身受外力作用所引起,则应采取相应的除险加固措施。 2.根据渗流观测和检查结果进行安全复核 一般来说,在同样水位情况下,如果渗流量没有变化,或逐年减少,渗水即属正常。若渗流量随时间增加,甚至发生突然变化,则属异常渗流,应分析成因,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除险措施。 3.根据水下地形观测和检查结果进行安全复核 如果靠近堤脚附近的河床被刷深,或险工、矶头所抛护底护脚块石断面发生变化,说明有“根石走失”现象,表明有崩岸的可能,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加固措施。 4.根据裂缝(滑坡)监测和检查结果进行安全复核 当发现堤身裂缝,经分析有可能是滑坡引起,或将造成滑坡时,应及时采取除险加固措施。
关于大气污染源监测分析方法
大气污染源包括固定源(工业污染源和固体、气体及液体燃料)、流动源(液体、气体燃料)、无组织排放源(工艺过程、扬尘、自然尘等)和天然源(NOX、SO2、CO、VOCS、TSP、PM10、PM2.5)。 对固定源进行分析监测的内容: 测定典型固定源(锅炉、工业、餐饮、居民生活等)的主要污染物(NOX、SO2、CO、VOCS、TSP、PM10、PM2.5)的排放因子,研究固定源的季节变化及日变化规律,监测分析固定源排放的细颗粒(PM10、PM2.5)和VOCS的化学组分,调查固定源的地理分布,编制固定源排放清单。 测定交通源(汽油车、柴油车)和非交通源(内燃型工程车)的NOX、SO2、CO、VOCS、TSP、PM10、PM2.5的排放因子,研究其周、日变化规律,监测分析代表性机动车(柴油车)细颗粒(PM10、PM2.5和VOCS)的化学组分(包括交通路口停时污染排放),按道路调查机动车流量和车型分布,按区域调查非交通源的地理分布,研究机动车在使用清洁燃料和双燃料后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 对工业无组织排放源、扬尘源进行分析监测的内容
关于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分析方法
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污染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种类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大气质量评价时,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检测的大气环境指标。 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有总悬浮颗粒物、降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烃、铅、氟化物、臭氧和苯并[a]芘。 颗粒物质的测定:颗粒物质是大气污染物中数量最大、成分复杂、性质多样、危害较大的一种,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质,还可以是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运载体、催化剂或反应床。在某些情况下,颗粒物质与所吸附的气态或蒸气态物质结合,会产生比单个组分更大的协同毒性作用。所以,对颗粒物质的研究是控制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内容.大气中颗粒物质的检测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降尘量的测定、颗粒中化学组分的测定。 其中,颗粒物浓度的测定最常用的是重量法,原理是:使一定体积的空气进入切割器,将大于某一粒径的微粒分离,小于这一粒径的微粒随着气流经分离器的出口被阻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差及采样体积,计算出颗粒物浓度,以mg/m3表示(m3指标准状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