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脉冲避雷针的原理探讨
在开展脉冲功率技术研究中,对气体放电、火花开关击穿特性等内容进行了许多实验与理论研究工作,并在这些领域积累了许多资料。在火花开关击穿特性研究中,我们已证明间隙击穿与电极特性、触发脉冲波形和极性、气体种类与压力、外回路系统等有密切的关系。主电极电压有正负极性之分,触发电压也有正负极之分。因此它们之间将有四种可能组合的运行方式。实验证明,只有当主间隙电极电压为负极性,而触发电压为正极性组合的运行方式时,才得到最佳输出特性。即可以得到最低的击穿电压、最小的击穿时延现分散性,最宽的运行电压调节范围。对于主间隙电压为正极性、触发电压为负极性的组合方式,只能得到较次的输出特性。把这些实验与理论的结果应用到改善避雷针的特性上,就成为我们提出高效避雷针的物理基础之一。提前放电避雷针的另一个物理基础,就是充分利用针尖附近具有一定电导率的空间电荷区域作为触发脉冲电压的自由传播区,以获得脉冲电场的叠加效应,使针尖发出的流柱式电晕放电能够更好地向间隙处发展,使间隙电场不断获得增强,最后,以低得多的电压击穿间隙,这意味着这种效应更容易使避雷针受雷。第三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怎么计算?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有哪几种计算方法,电工之家就避雷针保护范围常用的这几种计算方法整理于此,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目前世界各国关于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公式在形式上各有不同,大体上有如下几种计算方法: 1、折线法:即单一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为一折线圆锥体。 2、曲线法:即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为一曲线锥体。 3、直线法:是以避雷针的针尖为顶点作一俯角来确定,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用45°角,对一般建筑物采用60°角,实质上保护范围为一直线圆锥体。 自1983年起,我国正式制定了自己的防雷规范。目前我国建筑防雷规范GB50057-94也采纳了国际电工委员(IEC)推荐的“滚球法”作为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 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中说:常用避雷针(这里仅指单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折线法和滚球法,为此,就“折线法”和“滚球法”的计算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得出:“折线法”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