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水体生物生态修复净化解决方案
河流湖泊一般都是污水的受纳水体,大量的氮磷以及有机物等污染物质进入河流以后,严重影响了水体本来的功能,因此需要相应的配套技术进行治理,本示范工程就是在解决该问题。工程主要采用人工强化处理系统对污染较严重的受纳水体进行修复,修复分为两部分,即河网纳污重污染水体人工强化处理工程及河网污染水体生物生态综合净化修复工程。1、河网纳污重污染水体人工强化处理技术采用浮水植物——生物填料——曝气增氧系统对该河段进行修复。重污染纳污水体生物膜——生态复合强化处理植物修修复过程中,实际靠植物直接吸收去除的污染物质还不到实际去除率的一半,这其中植物与微生物的联合作用有非常大的贡献,植物可能从增加根际氧浓度,分泌微生物营养物质或者活性物质以及为微生物提供载体等方面影响微生物的密度和分布。利用生物膜——生态复合强化处理技术处理重污染河段,可以通过人工强化复氧和植物分泌和外加附着载体多方面刺激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微生物的处理效应,同时载体的吸附和植物的吸收三重去除可大大提高系统对水中
水体的自净作用及自净过程
自然环境包括水环境对污染物质都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即所谓环境容量。水体能够在其环境容量的范围内,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使排入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随时间的推移,在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自然降低,称之为水体的自净作用。也可简单地说,水体受到污染后,靠自然能力逐渐变洁的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 水体的自净过程很复杂,按其机理划分有: (1)物理过程。其中包括稀释、混合、扩散、挥发、沉淀等过程。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在这一系列的作用下,其浓度得以降低。稀释和混合作用是水环境中极普遍的现象,又是比较复杂的一项过程,它在水体自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化学及物理化学过程。污染物质通过氧化、还原、吸附、凝聚、中和等反应使其浓度降低。 (3)生物化学过程。污染物质中的有机物,由于水体中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分解、氧化并转化为无害、稳定的无机物,从而使浓度降低。 总之,水体的自净作用包含着十分广泛的内容,任何水体的自净作用又常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物理过程、化学和物化过程及生物化学过程常常是同时同地产生,相互影响,其中常以生物自净过程为主,生物体在水体自净作
水体自净难承受 国外治污经验多
水体自净难承受 国外治污经验多随着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排放的污水越来越多,水质越来越复杂,水体有限的自然净化能力已经不堪污水治理的重负了。在污水处理设施中城市排水管线和污水处理厂的兴建和运行在水污染控制中发挥着骨干作用。80年代,美国、英国、德国、日本这些国家的水处理设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对水体质量改善和水环境保护起了重大的作用。美国污水处理:污水回用30年历史美国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已经全面普及,污水处理率100%,污水处理程度都达到了二级处理以上的标准,城镇污水回用也已经从研究试验阶段进入生产应用阶段,城镇污水回用设施的数量和功能增长迅速。在气候干旱的美国中西部地区,一些起步较早的城镇,污水回用的产业化运营已经有了近30年的历史。美国的实践证明,随着技术的进步,污水回用设施的建造成本正在逐渐降低。以污水高级深度处理的关键技术——膜处理技术为例,膜的过高价格曾经是制约其推广使用的主要障碍之一,但在过去的10年中,随着新的高分子膜材料的开发和规模化生产,膜的价格已经下降了约90%,使膜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具备了更强的经济可行性。
现代化设备辅助水体自净,还江湖一片清明
自2008年初,**主席提出要从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进行江河湖泊水体的综合治理以来,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已经成为深入人心的理念,经过两年努力,全国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质总体状况有所改善。从环境保护部3月16日发布的水质监测周报看,2010年第11周(3月8日—3月14日),全国主要水系100个重点断面水质结果为:Ⅰ—Ⅲ类水质的断面为66个,相比2009年同期增加7个,比2008年增加11个;Ⅳ类水质的断面为14个,相比2009年同期增加2个,比2008年减少5个;Ⅴ类水质的断面为5个,相比2009年同期减少1个,比2008年减少1个;劣Ⅴ类水质的断面为12个,相比2009年同期减少8个,比2008年同期减少7个。在“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充公利用水体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一方面减少了人力因素的干预,另一方面节省了水域治理的开支,可谓一举两得。然而,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是有限度的,目前,人类的生产、生活所造成的污染早已经超过了临界值,如果单纯地从不加干预的角度去保护,情况只能越来越糟,辅以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治理是必要且必须的。在人为干预方面,国外的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