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整治工程险情与抢护
坝岸基础淘塌抢护 险情 水流集中冲刷,将河道整治工程的丁坝、垛、护岸的基础或坡脚淘空,引起坝岸发生裂缝、沉陷或局部坍塌,坝身失稳而出险。 抢护原则 及时抛投料物,稳定基础。 抢护方法 一般常用的抢护方法有以下几种: ——抛块石。采用从岸上和船上抛投两种方法。应先从险情最严重的部位抛起,然后依次向两边展开。在船上作业时,可从下层向上层抛投,应随抛随测,使水下抛石坡度达到稳定坡度(一般为1:1~1:1.5)为止。为防止根石走失,应选大块石,块石重量30kg/个~75kg/个,抢护坡脚不小于15kg/个。在水深流急情况下抛石,应选用较大块石在预计抛石部位先抛一条石埂,然后用一般块石逐次向上游突出抢抛。 ——抛土袋。用土工编织袋、麻袋、草袋装沙或土,充填度70%~80%,用尼龙绳、细麻绳、铅丝绑扎封口,投入出险部位。抛投方法基本上与抛块石相同,抛土袋需层层叠压,流速过大时,可将数个土袋捆绑一块抛投(有条件的地方可用吊车等机械投抛),抛投后坡度为1:1~1:1.5。在岸上抛投时,最好用滑
关于桥梁工程规划的探讨分析
因为桥梁工程施工量一般较大,工程施工涉及的范围又比较广,所以这也导致了出现问题的地方会比较多。盖梁出现的问题。盖梁在建设时一般采取支架施工的方法,所以在施工中经常会出现横梁承受不住桥基上面混凝土的重量而发生事故。还有就是在对桥墩预埋钢筋的横梁进行焊接时,会因为技术问题而导致一些问题的发生。施工支架存在问题。近些年来,在许多桥梁工程施工中,都曾出现过因支架失稳而导致的倒塌事故,造成大的人员伤亡,损失非常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现浇梁支架在施工中一直没有引起人们思想上的重视,特别是忽视了现浇支架设计与施工中的许多细节问题,而最终造成了大的事故。还有就是现在施工中所要求的所有支架必须预压的做法其实是不妥的,这样不去考虑地形条件和支架设计的不同就都采用预压的方法,其实并不是保证安全的好方法。因为不仅预压本身的安全就存在很大风险,而且经过预压的支架也不一定是安全的,这都是安全隐患。所以说,施工支架中有许多因素都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谈谈河道工程险情整治及加固措施
河道防护工程主要是指保护临河大堤的丁坝、垛(矶头)和护岸工程,这种工程习称险工。为保护滩地、控制主溜、稳定河势而修建的坝、垛和护岸工程习称控导工程。河道防护工程是大堤的前卫,它们的安危直接关系到大堤的存亡,因此应同样重视对它们的防护。 一、险情及成因 河道防护工程由于修筑时的质量问题,出险主要是险工和控导工程的坝、垛和护岸。主要表现是坝顶产生纵向裂缝、整体滑坍或局部塌陷;平顺护岸的浆砌石工程常见的架空断裂、塌陷;干砌石护坡虽然适应岸坡变形能力强,但也有架空、塌陷险情出现。其出险主要原因是: 1、修建时施工质量差,坝坡过陡而不稳,沿子石尺寸过小,上下层压茬少,坝后填土封顶不严实或无反滤层,雨水从坝顶渗入,填土饱水将坝岸溃塌。 2、护底根石不足,坝岸不稳而滑陷。 3、工程严重老化,极易出险。 4、随着堤防的逐渐培厚加高,沿河坝、垛和护岸也随之多次加高改建,坝身高度大增,且多为戴帽式加高。因此大部分重力式坝岸已处于或接近极限平衡状态,在不大的外力作用下即可能发生滑塌险情。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过程回眸
党中央、国务院近日原则通过了南水北调工程的总体规划,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将历史性地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过程历经多年,充分体现出了宏观布局意识和科学严谨的精神。 自从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持续进行了50年的南水北调工作,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1999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在黄河治理开发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为从根本上缓解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局面,兴建南水北调工程是必要的,要在科学比选、周密计划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为了落实江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认真分析和总结以往大量前期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水利部于2000年9月提出了《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意见》。 2000年9月27日,朱镕基总理主持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座谈会,听取了水利部的汇报和国家计委、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及与会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