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在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发展简述
一、概 述在这实际的三维世界里,任何结构物本质上都是空间性质的,只不过出于简化设计和建造的目的,人们在许多场合把它们分解成一片片平面结构来进行构造和计算。与此同时,无法进行简单分解的真正意义上的空间体系也始终没有停止其自身的发展,而且日益显示出一般平面结构无法比拟的丰富多彩和创造潜力,体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空间结构的卓越工作性能不仅仅表现在三维受力,而且还由于它们通过合理的曲面形体来有效抵抗外荷载的作用。当跨度增大时,空间结构就愈能显示出它们优异的技术经济性能。事实上,当跨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一般平面结构往往已难于成为合理的选择。从国内外工程实践来看,大跨度建筑多数采用各种形式的空间结构体系。
一大型空间结构的整体稳定问题
项目是Nigeria (Abuja) Cultural Center的屋顶钢结构,整体稳定的研究对象是三角形屋面中部核心区的三角形穹顶(dome)钢结构。该穹顶采用三向局部交叉的拱支网壳结构;拱平面外法线方向采用刚性压杆,双斜向采用张紧的柔性拉索共同保持整体稳定。同时为了提高穹顶的整体刚度,有6根拱在dome外侧加撑杆和拉索,加强成索拱体系。整体结构如下图image1,局部穹顶结构如下图image2。但是关于网壳整体稳定的一些问题,相关文献和规范、规程都阐述得不太清楚,所以我想向您请教如下四个问题:1、 请问这样的dome结构,考虑几何非线性,不考虑初始缺陷,不考虑塑性的最小控制荷载因子(load factor)应该取多少合适?确定荷载因子都依据哪些具体原则?2、 buckling的荷载组合是基本组合还是标准组合,即是不是需要包含荷载项系数?3、 buckling的荷载组合中自重荷载(标准值)是永远取1.0,还是随荷载因子一起增加?4、 buckling的荷载组合需要包含温度
山地城市空间结构的生态学思考
论文针对中国多山和多山地城市的国情,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运用生态学的基本方法,探索中国密集人口和文化背景下的山地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模式。在作者四十多年规划设计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机分散与紧凑集中相结合的原则,就地平衡、多中心组团结构原则,绿地楔入原则,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原则,个性特色原则等6条基本原则和发展理念,以指导山地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并结合多座山地城市规划实践,总结出多中心组团型、新旧城市分离型、绿心环形型、夹层型、指掌型、环湖组团型、星座型、藤蔓型等多种空间结构类型。逐一讨论了它们的可实施性和在山地城镇发展中的作用。作者高度肯定了生态化发展在山地城镇规划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广泛前景,并试图建立适应中国山地地域环境的高密集、立体文化特点的山地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模式,实现城市持续协调发展,作者预言,未来最精彩的生态城市将会出现在某些山水交融的山地区域。关键词 山地城市空间结构 高密集立体文化 生态学思考1、山区和山地城市— 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领域1.1 全球重要的生态环境系统山区——是复杂